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成长资本投资案例

时间:2021-05-01 20:00
本文关于成长资本投资案例,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1日讯:

1.世界上有哪些投资成功的案例

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1985年1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该公司跟后来成立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清华永新高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著名的“一号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分期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一)

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

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 IDG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面对风险投资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纷纷要问:金蝶公司在自身业务飞速发展时,为什么要引进风险投资呢?为什么IDG公司要选择金蝶公司这样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企业进行投资呢?风险投资的引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这一引进风险投资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20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从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到拨改贷,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再到发展证券市场融资,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直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借钱、要钱、多投资的极大冲动,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一降再降;而那些产权关系清楚,极具发展潜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却告贷无门,始终未能建立较好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上存在着许多成文与不成文的限制,不愿对非国企贷款;另外,非国有企业目前几乎没有上市的机会,很难从证券市场上得到资金。这些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却因资金的短缺不能快速发展。由于资金不足,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所以导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跨国集团的竞争,往往因企业规模太小而不能形成规模优势,难以与之相抗衡。 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永远都是需要的,企业没有内部积累,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抗御风险的能力。但是,仅仅停留在以自身的积累进行再投入是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从现在市场趋势看,往往是高起点、大投入的企业才能占领市场。完全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大投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做不到的,没有融资的积累是低效率的积累,如果企业的资本积累仅仅局限在由生产经营而产生盈利之后进行分割,企业的资本积累就非常地有限,企业也不能得到快速和超常规发展。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和超常规的发展,就必须把积累的视野拓展得更宽一些。当今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大公司际窃谧时驹擞

2.诚成资本主要投资什么

诚成资本不靠谱,千万不要在网上投资,不要被高收益所诱惑,你把血汗钱交给一个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陌生人手里,也放心,你知道你把钱交给谁了吗,汇款的银行卡都是他们花钱买来的,他们的人和服务器很可能在国外,一个号称注册多少资金的大公司连个座机号都没有,所谓的营业执照都是冒用的,如果网站消失了怎么办,管谁要钱去,记住保住钱袋子里的本金比让本金升职更重要。凡是不敢视频的100%都是骗子!

3.最近一二年,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名的私募案例

随便都是,给你找几个看看吧,呵呵 1、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挂牌,国内首支以人民币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 2006年12月30日,经过一年的筹备期,中国首支在大陆境内注册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在天津挂牌成立。

基金以契约型形式设立,采用私募发行方式,该基金总规模为200亿元,存续期15年。首期60.8亿元资金已募集完毕。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亦于同日挂牌成立负责该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目前在中国大陆直接以基金名称注册的产业投资基金都是基于特别批准而设立,中外合资外币产业基金共有两只,它们是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

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在中国注册的第一只契约型产业基金,也是中国第一支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 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打破了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由外资基金主导的局面,必将推动中国本土私募投资的迅速发展。

2、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出台,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影响重大 2006年,中国政府先后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006年9月8日公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后在二级市场卖出。

中国大量优秀的A股上市公司对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一规定为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A股上市公司扫清了道路,扩大了基金可投资的项目范围。新规发布后,已有一大批海外基金开始频频活跃于各地上市公司,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12月底,共有19家在大陆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获得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PIPE),融资27.05亿美元,占年度私募股权投资额的20.8%。

此外,《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主要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进行规范,并加强了对涉及外资并购行业龙头企业或重点行业的监管和审查力度,严格限制了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模式,对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并购投资和今后海外上市退出活动都将造成了一定障碍。 《合伙企业法》的修订,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虽然不是这对私募股权及船业投资行业需求直接点明,但仍间接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按照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与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能够采用有限合伙这一国际通行的私募基金形式,避免了在公司制下的双重征税,不仅大大提高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效率,而且也拓宽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渠道,将极大促进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 3、多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直接进驻中国大陆,“中国战略”日益被重视 由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属于新兴市场,在这一产业,外资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

过去大部分海外私募股权基金仅在香港或环中国周边地区设立总部或办公室,作为其投资中国大陆的桥头堡。然而,在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多家海外私募基金直接在中国大陆设立常驻办公室。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06年底,有29家私募股权基金将办公室设立在北京;23家私募股权基金在上海设立办公室,深圳有2家。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加上巨大而又稳定的市场消费潜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战略”日益重视,纷纷在中国大陆设立常驻办公室,方便投资中国企业。

4、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活跃,可投资中国资金比例增加 2006年,海外私募股权机构纷纷加快了投资中国的战略准备,有多支针对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其中对于投资中国的资金比例相比以前也大幅攀升。如凯雷成立第二支亚洲区(日本除外)的凯雷亚洲基金II,募集资金18.00亿美元;安博凯(MBK PARTNERS)为旗下的北亚收购基金 (North Asia Buyout Fund) 成功筹得了15.60亿美元以及中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60.8亿元人民币等。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有40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募集资金高达141.96亿美元,下半年资金募集金额增长尤为迅猛,募集资金高达95.65亿美元,比同年上半年募资金额增长106.5%。这充分表明中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信心,充裕的资金也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5、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先行,本土机构争相涉足私募股权基金行业 2006年中国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产业基金试点。今年首个中资产业基金试点-天津渤海产业基金获得国家批准成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申报产业基金试点的热潮。

据估计,中国目前有十余家产业投资基金正在申报成立。 另一方面,今年多支由中国本土机构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成功募集,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有6支由中国本土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渤海产业基金)成功募集,募集金额达到15.17亿美元,占整体募资金额的10.7%,平均每支本土基金的募资额达到2.53亿美元。

这与中国当前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试点和本土机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热情息息相关。随着中国。

4.资本运作经典案例

大家都了解过异地资本运作。看到网络资本运作优势后很多朋友都想做,可是不知道如何发展,怕自已做不了。其实每个人一开始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必定还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但朋友,请你放心,我刚加入时和你一样担心,但是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加入后,经过上面的帮助和学习,很快就明白了,发展人很简单,不用骗人,不用花钱,只要你有时间上网,就会有人来找你了解。网络这个大平台怎么也比你的亲人和朋友多吧?不必胆心,大胆做吧,2个月上平台很平常了。71399166 583812827

我一个月就上平台了。(全职网络资本运作)

5.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巴菲特再次以他标志性的资本运作吸引了市场的关注,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业。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购是自1998年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以来,巴菲特最大一笔的买卖。根据协议,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将支付给苏格兰电力公司51亿美元现金,其余43亿美元将转化为净负债和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苏格兰电力公司将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拥有太平洋公司后,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将其在美国6个州的160万客户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并将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

“股神”的再度出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好事者不无居心地宣称:巴菲特的投机回合回来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狂飙、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点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在美国劳工部5月18日公布的报告中,美国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4%,通胀抬头的原因是4月份美国能源价格上涨了4.5%,为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本质上看,这不过是巴菲特美妙投资的最新案例。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看重的是长期内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但事实却是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而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把戏。

其次,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能源市场近一年来的价格波动,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合意的外部环境。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其实,新近进军能源业不过是巴菲特哲学的一个最新范本罢了,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对巴菲特理性投资行为的高额回报,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资本市场认可的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从反面证明了一个以投机为主流的资本市场只会有短暂的“虚伪繁荣”,长期内的金融动荡将会让整个国家经济遭受致命伤害。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6.股权投资成功案例有哪些

案例1——无锡尚德 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

尚德公司于2004年被PHOTON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前十位太阳电池制造商,并在2005年进入前6位。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最后一轮私募,英联、高盛、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

2005年12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开盘20.35美元。筹资4亿美元,市值达.7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企。

施正荣持6800万股,以13.838亿美元身价排名百富榜前五名。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2——盛大网络2003年3月盛大网络获得软银亚洲4000万美元注资,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业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2004年5月13日,盛大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05年7月软银亚洲撤出盛大,兑现5.6亿美元,从4000万到5.6个亿,不到3年,投资收益高达1400%。案例3——携程网1999年10月,携程网吸引IDG第一笔投资,2000年3月吸引软银集团第二轮融资,2000年11月引来美国卡莱尔集团的第三笔投资,前后三次募资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

2003年12月10日,成立仅仅4年多的创业型公司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携程网也随即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轮海外上市的一个成功典范。案例4—— 阿里巴巴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1422元!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的B2B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挂牌。

总市值超过200亿美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内部财富分配格局,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亿股。

2014年9月21日,阿里巴巴上市不仅造就了马云这个华人首富,还造就了几十位亿万富翁、上千位千万富翁、上万名百万富翁,这是一场真正的天下财富盛宴。阿里巴巴上市前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阿里巴巴集团于美国时间9月1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确定发行价为每股68美元,首日大幅上涨38.07%收于93.89美元,现股价102.94美元,股本仅为25.13亿美元,市值达到2586.90亿美元,收益率达百倍以上。

相当于当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1422元。案例5——腾讯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4400元!2004年6月16日,腾讯上市,造就了5位亿万富翁、7位千万富翁和几百位百万富翁。

腾讯上市前公司注册资本6500万元人民币,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上市票面价值3.7港元发行;第二年,腾讯控股开始发力飙升,当年底,其股价便收于8.30港元附近,年涨幅达78.49%;到2009年时,腾讯控股以237%的年涨幅成功攀上了100港元大关,为香港股市所瞩目。2012年2月,该股已站在了200港元之上,此后新高不断。

2014年3月该股股价一举突破600港元大关,2014年5月将一股拆为五股,现单股股价为136港元,总市值达到15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上市前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4400元。

案例6——百度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780元! 2005年8月5日,百度上市,当天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百度上市前注册资本为4520万美元,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起步,一路飙升,开盘价66美元,收于122.54美元,上涨95.54美元。

首日股价涨幅更是达到353.85%,现股价为227.53美元,增长上百倍,百度现市值近8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上市前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780元。

案例7—— 格力电器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51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当时总股本为7500万元,每股净资产为6.18元,如今股价达到41.19元,总市值达到1238.94亿。相当于当年上市总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51.92元。

案例8——贵州茅台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095元!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每股发行价31.390元,上市首日开盘价34.51元,上市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500万元,现今股价177.47元,总市值达到2026.7亿,相当于当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095.5元。案例9——东阿阿胶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416元! 1996年0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圳挂牌上市,当时注册资本为6238万元,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5.28元,如今股票价格达到39.48,市值更是达到258.08亿元。

相当于上市前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416元。案例10——海尔电器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367元! 青岛海尔于1993年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每股实际发行价为7.38元,而今股票价格为20.13元,青岛海尔上市前注册资本1.5亿,现今市值为550.93亿元。

相当于当年上市2 前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367元。

7.长线投资的案例分析

北京城建:进入长线投资价值区

营业成本下降投资收益增加:200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净利润1.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7%、205.88%、121.91%。营业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投资收益的增加是造成净利润上涨的主要因素。公司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2%,远远高于2007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形势良好:公司作为北京市国资委间接控股的企业,主要从事北京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一级开发业务,其中商品房销售是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200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5.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73%。因北京地区房地产价格2007年涨幅较大,导致公司房地产销售毛利率大幅增长,由2007年的38.59%上涨到52.11%,增长了13.52个百分点,公司房地产销售毛利率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

投资收益值得期待:公司通过持有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的权益和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有限公司25%的权益参与奥运项目的开发建设。奥运村公寓将在奥运会后全部用于商品房销售,将为公司贡献净利润约2.68亿元。如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写字楼、酒店和商业设施全部出售,将至少为公司贡献净利润2.5亿元。

此外,公司持有国信证券4.9%和北京科技园建设公司21.54%的股权。国信证券计划2008年下半年上市,北京科技园建设公司也在进行上市准备工作,如上市成功,将为公司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2008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预收帐款之和同比上涨37%,预售帐款主要是销售世华国际中心款项。2008年7月30日,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北京汇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收到整售世华国际中心的全部销售款项14.5亿元,世华国际的结转将成为公司2008年利润的增长点。由于房地产销售形势尚未好转,世华水岸、广渠路36#号地等项目的出售将会受影响,预计公司2008年-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03元、0.745元、0.890元。北京,正在向全国拓展业务的高成长性公司,已具备长线投资价值,我们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

成长资本投资案例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