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为学校制定一套风险管理方案

时间:2021-05-17 05:53
本文关于为学校制定一套风险管理方案,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17日讯:

0 引言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高校也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体制结构复杂、竞争激烈等特点,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风险。因此,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原理和方法,探索和研究高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构建一套符合现代高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高校深化改革与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新方向。
  1 高校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自我承担风险的主体。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运作风险、安全保障风险等。
  1.1 经营运作风险
  一是政策法规风险。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尚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新的法律法规不断产生,原有的法律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消化,政府的管理政策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这使得高校在发展中面临法规和政策的不确定性。高校管理运作因政策法规的变化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而承担较大的风险。
  二是专业设置风险。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的需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三越”现象,即专业越多越好、专业名称越新越好、专业去向描绘得越吸引考生越好,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市场不是完美的,有自身的许多缺陷。市场虽然能够反映当前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有些专业可能现在非常热门,假如以此为据而扩大招生,谁能够保证四年以后这些专业还是热门呢?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必然会妨碍人们对于人才需求的科学判断。在高校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的问题上,也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仅仅把一时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作为惟一的尺度,否则就会贻害整个教育发展乃至我国的科学发展。
  三是市场竞争风险。首先表现为招生的竞争。由于近十年高校连续扩建扩招,高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的招生效果越来越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专业水平、学科设置以及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地方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
  2 安全保障风险
  一是食品卫生风险。高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和敏感。但由于后勤社会化,高校难于监督,高校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风险增加。
  二是校园环境安全。高校是开放式的公共场所,人员众多,流动量大,这将给高校的消防安全、治安保卫、事故防范等工作很大的压力。
  三是人身心理风险。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激情,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思想偏激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弱,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
  2 我国高校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运行和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但是我国高校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多数高校未建立系统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风险管理活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的管理科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引入国内。但直到今天在我国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仅在一些特殊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初步应用,远未达到普及推广、广泛应用的程度。
  二是高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高校开始由过去国家统一拨款、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向自主化、市场化转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改革还不够深入,原有体制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我国高校的风险意识普遍薄弱。
  三是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现阶段,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风险管理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3 高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经验,高校管理体系主要有组织保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组成。
  3.1 组织保障子系统
  一是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高校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建立包括财务、管理、信息情报、安全、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二是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程序。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使高校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2 规范标准子系统
  一是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使风险管理成为高校内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发挥其促进和改善高校管理状态的作用,必须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制定适用、规范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这是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二是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即根据风险评估管理的要求,以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为目的制定工作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标准,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3 风险评估子系统
  一是广泛的数据收集网络。运用调查、询问、统计等方法在主要部门和关键控制环节建立数据收集点,对高校运营过程中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招生就业、资金筹措、安全保障等各主要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分类、量化、系统的数据源,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资料。
  二是客观的风险评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运用统计、计算、定性等分析方法,对各项风险数据进行识别、计算、分析,得出客观的风险评价结果为高校应对和处理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可靠的结果反馈机制。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高校规避和应对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可靠的结果反馈机制,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加快信息交流,保证信息对称。
  3.4 实施执行子系统
  一是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在对风险因素进行收集、识别、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充分发挥服务、咨询功能,为高校决策层提供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以指导改进薄弱环节,完善管理,堵塞漏洞,规避风险。
  二是高效的执行监督措施。决策层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否得到了执行,执行力度的大小,措施是否得当,也需要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这就需要执行监督措施。
  三是全面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估。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是指实施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半年、一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由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相关环节进行回访,考察实施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教学科研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变化,并对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风险管理活动的检查总结,评估风险管理方案的准确性,检查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估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4 高校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
  高校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一般由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应对策略、效果评估等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对高校风险管理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
  4.1 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是高校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首要步骤。高校要根据面对的竞争压力,分析内外环境及管理现状,制定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如承受风险目标、规避风险目标、控制风险目标等)、具体的应对实施计划(如风险形势估计、风险评估规范和风险规避计划等)、有力的组织机构(如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评估组、风险项目执行组等)、完善的制度保障(如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标准、风险因素标准等)、合理的经费预算、科学的技术手段(如抽样调查、数理统计、定性定量分析、决策树模型)等内容的风险评估管理规划。
  4.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环节。如果不能及时识别高校面临的风险,就不可能控制与规避风险。因此高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绘制流程图、制作风险档案、开展风险调查、财务报表分析等科学方法对高校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感知和统计,识别高校面临的风险源,判断预测的风险是否存在,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4.3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包括对风险成因、发生概率、危害程度、损失大小、预期时间等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等过程,是高校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对所有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规避或减小风险的可能性估值等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并与高校决策层能够承受的公认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决定是否发布风险预警。
  4.4 应对策略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大小等方面,提出处置和应对风险的意见、办法和措施供决策层选择:
  一是风险规避。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高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这是一种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彻底、最有效的反相应的策略。
  二是风险转移。在不能完全避免风险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高校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有意识地将可能发生风险的项目或后果转嫁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这种风险应对策略必须遵循让风险承担者得到相应回报以及谁有能力管理风险就由谁分担的原则。
  三是风险预防。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高校可以采取消除或减小风险因素的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损失程度的目的。
  四是风险控制。在高校面临不能回避或转移的风险时,高校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达到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后果大小的目的,这也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应对策略。
  五是风险承受。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当发现所有应对方法的成本费用可能超过潜在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时,高校可以采取留置消化风险,自行承担风险损失的应对策略。
  六是风险应急。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还应当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当无预警信息的风险事件发生。这个风险应急方案应该包括重大、突发风险事故发生后高校应做出的正确反映、补救方案和实施步骤等内容,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高校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影响。
  4.5 效果评估
  对高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效果评估是高校风险管理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效果的重要步骤,是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是对高校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计划安排、目标设定、程序步骤进行评估,以促进该体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是对高校在风险管理中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规范程序等进行评估,以评价该体系的安全性和完善性。
  三是对高校风险管理体系中在数据采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各个环节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方法措施是否实用、先进、可靠等状况进行评估,以评价该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是对高校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资金预算、运行成本、降低损失或带来的收益进行评估,以评价该体系的经济性。
  总之,高校开展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预防、规避、和控制风险。虽然高校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开展风险管理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公办高校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的情况下,强调高校的风险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题推荐:风险管理(461)方案(20)定一(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风险管理(461)方案(20)定一(2)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