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煤矿企业必须对哪些危害安全的事故隐患采取预防措施

时间:2021-05-28 06:42
本文关于煤矿企业必须对哪些危害安全的事故隐患采取预防措施,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28日讯:

开采及易自燃发火的煤层的,已探明井田内有老塘积水的,有煤与瓦斯突出或岩与二氧化碳突出的,冲击地压的,

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风险

三、煤炭企业走出去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客观地讲,中国煤炭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感悟很多,总体上说,有得有失,一方面成绩斐然,另一方面教训也很深刻。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战略引领

对外投资合作要明确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走出去要符合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不要为“走出去”而“走出去”;要明确重点国家和地区,不要遍地开花;要深入研究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

2、规范运作,防控风险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海外开发投资决策体系,规范投资决策流程和决策制度,杜绝盲目决策和头脑发热式的投资行为;二是做好海外开发的风险防控,从前期论证,项目决策,运营监管等多角度、多层次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管控;三是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的关系,自力更生为主,借助外力为辅,不打无把握之仗;四是严格依法依规,不能照搬国内的经验。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文化、法制体系和管理理念与国内都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不一样,照搬国内经验往往会陷入被动局面。

加强对海外投资项目的监管。任何一个投资项目,进去容易,发展难,退出更难。因此,决定投资海外项目,必须坚持做百年企业的理念,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范经营,强化监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单个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容易受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所以,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展海外投资,优势互补,有利于降低风险。神华集团公司印尼南苏煤炭一体化项目是由神华集团和印尼当地公司合作投资,神华占了70%的股份,印尼当地公司占30%股份,该项目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两台机组实现了双投,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都是由神华来管理,印尼合作伙伴协调地方关系,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煤田地质总局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大型矿业公司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以自有矿权为基础,吸收外来投资,合作勘查开发,在境外合作设立矿业开发或矿业投资公司等业务平台,这些境外公司为开展境外矿产勘查、获取探矿权和实施矿业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4、融入融合,和谐发展

据统计,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只有40%左右,除了前期调查和准备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走出去”的企业一时难以适应国外的法律环境、社会习俗、文化氛围。政治局势、投资政策、管理方式等差异都是中国煤炭企业实现海外融合的重要障碍。

国际化的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境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基础。坚持和谐发展理念,重视原住民问题,尊重当地民风民俗,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积极回馈当地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跟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团体和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机制,想法设计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

四、煤炭企业“走出去”发展趋势

1、我国煤炭行业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

我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之后,进口量逐年快速增加,到2013年,全国净进口煤炭3.2亿吨,占全球煤炭贸易总量的1/4。

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煤炭地质总局等国内一批煤炭企业在境外开发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兖矿集团境外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企业总产量的1/3。

除此之外,煤炭企业技术输出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兖矿集团率先实现了中国煤炭企业技术输出,之后,中国煤炭企业技术快速发展,中煤科工集团、煤田地质总局等大型煤炭企业海外技术输出营业收入近年来持续快速增加。

2、“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2004年兖矿集团投资2300万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奥斯达煤矿,成为中国第一家走出去全资开发海外煤炭资源的企业。目前,兖煤澳洲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独立煤炭上市公司。除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外,矿权总面积5364平方公里,估算资源量有397亿吨。是中国企业目前在加拿大取得的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加矿资源。经过这些年的投资运作,兖州煤业海外业务已经初具规模,占兖州煤业总资源量的36%。

除神华、兖矿这些煤炭大鳄之外,其他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开滦集团、徐矿集团、江西煤业等煤炭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煤炭资源步伐加快。中煤装备、郑州煤机、山西太重、平顶山煤机等大型煤矿机械制造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煤矿综采成套技术装备已出口到世界主要产煤国家。

3、“走出去”形式多样化

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从最初的劳务输出,设备出口,小规模煤矿开采,已经发展到当前的大规模勘探、开采、技术输出、煤电、路港一体化等,技术输出服务形势多样化,包括煤炭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以煤机装备,安全技术装备研发与制造,煤炭工程勘探设计服务,工程总包等。

五、“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国内煤炭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急迫且满载压力。

经过十几年跨越式发展,国内资源承载力显著下降。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已经超过36亿吨,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全球的50%左右。这种超速消费的结果是,优质煤炭资源已经被瓜分殆尽。超强度的资源消耗也使环境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燃烧劣质煤炭被认为是造成连续大范围、高浓度雾霾天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而且,国内的煤炭生产与消费成逆向分布,大批煤炭的长距离运输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甚至一度超过进口煤的成本价格。

受2012年煤炭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全球投资者在煤炭资产并购上更加谨慎,但是,对于有实力的投资者来说,行业寒冬正是兼并重组良机,而面向全球的兼并重组更是难得一遇。

此外,煤炭企业“走出去”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徐矿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郑州煤机等煤炭企业在“走出去”的多个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在如何适应国外的法律、人文、生态、文化等方面为更多国内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然而,“走出去”也挑战多多。我国煤炭企业尚未彻底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即便是进入“2013世界500强”的11家企业,在资产回报率、人均效率等质量效益指标方面,与国际先进煤炭企业相比,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煤炭企业投资能力下降也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走出去”步伐。2012年以来,在煤炭需求增幅回落、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炭冲击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面已经接近1/3。对投资标的国适应能力不足也成为“走出去”的制约因素。

六、煤炭企业“走出去”需政策扶持

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涉及资金支持、金融保险(放心保)、外汇管理等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宏观监控体系。

但是,针对国内煤炭企业走出去数量多、规模小、目标分散的情况,建议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组织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协调,一是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提供主要目标国政策分析和项目信息,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尽量避免同一地区中国煤炭企业的内部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煤炭企业“走出去”的财政税收优惠力度,为企业境外煤炭资源投资提供支持,在鼓励中国资源开发类企业“走出去”的起步阶段,使企业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适当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周期,并为走出去企业相关人员提供便利的出入境手续;四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海外市场开发。


专题推荐:面临(26)出去(2)煤炭(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面临(26)出去(2)煤炭(2)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