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2021-06-22 23:48
本文关于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6-22日讯: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美国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尽管风险管理在中国已逐渐被认可,但总体来说,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实
际应用中成效并不显著。美国建筑工程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很多经验值得借
鉴。针对我国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借鉴美国风险管理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国情,把项目风险管理提到更高
水平。
关键词: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美国经验


一、国外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就为战后重
建提出了风险管理。到30年代,风险管理开始在美国出现,到
5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1963年,美国出版的一本手册
中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
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和专门化,使风险
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之后在美国保险管理学会
的推动下,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了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20
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纷纷建立了全国性和地
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在各国风险管理研究中,美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最早,理论
研究与应用范围很广,拥有这方面大量的人才。20世纪70年
代中期,全美的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及保险系都已普遍开设
风险管理课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保险学院还举办风险管理资
格考试,如果通过该项考试,即可获得ARM(Associate in Risk
Management)证书。该证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获得证书即表
明已在风险管理领域取得一定的从业资格,为全美和西方国家
认可。
与美国相比,英国的风险研究有其自己的特色。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Method and Cases》一书中,
南安普敦大学C.B.Chapman教授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
他认为,风险工程是对各种分析技术及管理方法的集成,以更
有效的风险管理为目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加灵活。该框架模
型的构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技术的不足,使得在较高
层次上大规模地应用风险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可能。
英国除了有自己的成熟理论体系外,许多学者还注意把风
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工程项目当中。此外,英国工商
界开展风险管理活动也十分活跃,设有工商业风险经理和保险
协会(AIRMIC)、特许保险学会等,对推动本国的风险管理做
出了贡献。
英美两国在风险管理与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且具有很强的
互补性,代表了该学科领域的两个主流。另外,法国是世界上
首先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体系的国家,它的研究也有
自己的特色,其模式是经营管理型的风险管理研究;而德国是
从风险管理政策的角度来研究的。
目前,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
分支,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日益普及。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组
织和方案选择等方面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已比较普遍。
二、美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
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美国情况为例,分别介绍业主、
承包商、保险公司、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在工程项目风
险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可以作为提高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
平的参考。
1.各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业主和承包商。美国每年新建工程约有2/3是由私人
投资的,其余1/3是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美国
的建筑企业产权所有制形式清晰,民营化程度极高。在美国发
达的市场经济中,已形成了一个严密有效、相互制约的体系,
以保证各类主体的行为规范、合理。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意识
都很强,积极管理工程风险,保证工程项目(工期、成本和质
量)目标的实现。
(2)保险公司。风险转移是主要的风险管理方式,而在美
国,购买保险或工程担保又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发达的美
国保险业为建设工程风险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美国的保险公司有以下几个特点:险种丰富;反赔率高,利润率低;
协助业主、承包商进行工程风险管理。
(3)中介咨询机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技
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经验,在客观上要
求有专门提供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存在。在美
国,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行业非常发达,极大地促进了业主
和承包商工程风险的管理水平,降低了工程风险管理成本。工
程风险保险中介咨询机构主要有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工
程保险咨询公司。
(4)行业协会。美国的行业协会层次繁多,分类齐全,十
分发达。许多土木工程协会、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都有提供风险
管理服务的职能。
(5)政府。美国政府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直接干预则主要
体现在对建筑从业者的安全健康保障上,并强制执行工程意外伤
害保险。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是雇主责任险在建筑业中的具体
表现。在美国,民法、劳工法、雇主责任法同时并存。民法是雇
主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劳工法是社会保险性质的法律依据,雇
主责任法是商业意义上的雇主责任保险的直接法律依据。
2.风险管理流程清晰,一丝不苟
(1)风险的预测与识别。美国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强调风险的
预测分析。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工程项目涉及的各个方面,
纵观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将引起风险的极其复杂的失误分解成
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
因素的本质联系,抓住主要因素,并分析可能引起的严重程度。
(2)风险评估与分析。美国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风险评
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的量化过程。它是采取科学
方法将辨别出来的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
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引起的损失。对于不同权重的
风险,管理者给予不同程度重视。
(3)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对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分析
后,可知项目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接下来便可
采取控制措施。美国风险管理技术一般主要有:风险回避、风
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分散。
(4)风险监控。美国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是对风险
的监视与控制。其目的是核对对策措施效果是否与预期相同,
并寻找调整机会,获取反馈信息,以使对策更符合工程实践,
它是一个实时连续的过程。
3.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19世纪晚期,美国建筑业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公共工程任
务的开支大约占到联邦预算的20%以上。当时,成为承包商不
需要任何特殊的教育和经验背景,组建公司的成本也很低,所
以大量不够资格的建筑公司在巨大的联邦工程预算出台以后,
通过低价竞争获得了业务,结果大量工人工资、材料供应商、
分包商的工程款得不到支付,公共工程失败的比率急剧上升,
支付义务以及劣质工程留给了政府。为了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
发展,1894年,美国国会通过“赫德法案”,要求所有公共工
程必须实行保证担保。100多年来,工程保证担保以其特有的
方式,保证了美国建筑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目前美国保证担保
业是一个年营业收入达到20多亿美元的行业,保证担保业务
有三分之二来自工程担保。
(1)美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模式。目前采用的工程保证担
保模式是高保额有条件保函模式。高保额表现在履约保函和付
款保函担保额均为合同额的100%;有条件表现在保函要求受
益人就保函索赔时,必须证明承包商违约,并且如果业主不履
约,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可以免除,这也是有条件保函公平性原
则的体现。该模式下担保人的赔付责任是以承发包合同中承包
商的全部合同责任为限,责任范围并不是原合同价的100%,
所以担保人的最大利益就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使工程顺利完
成。出于控制自身损失的利益驱动,美国的担保人对于索赔的
反应一般是极为迅速的。担保人进行理赔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
要对承包商是否违约进行认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继续
履约最为恰当的方案。高保额担保的实施依赖于如下条件:首
先,需要对保函做出强制性的要求,承包商若想持续经营,便
需保持良好的信誉,以获得未来的担保。其次,需建立专业化
保证担保市场,促使保证担保人专业化,并使其具备代为履约
的实力。再次,需要保持保证担保市场的竞争性,防止担保人
通过其垄断地位妨碍建筑业市场的竞争。
(2)美式高保额有条件保函模式下担保品种设计。通常只
采用三种主要的担保品种:投标担保、履约担保(维修保证担
保)和付款担保。美式100%高保额履约担保通常覆盖了预付
款担保、维修担保、保留金担保等各类担保品种,其有效期一
般至工程保修期满截止。所以上述三种担保品种可覆盖承发包
合同的不同阶段。
三、国内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风险管理在中国已逐渐被认可,并且在大型项目管理
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总体来说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实际应用中成效并不显著,以下对运
用中存在的难点做简要分析。
1.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依据
我国已经出台了《担保法》、《保险法》、《建筑法》和
《招标投标法》,但由于缺乏针对工程建设特点的具体规定,
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在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新修订的《建设工
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虽然增加了有关工程担保和工程保
险的条款,但属于推荐性,没有法律强制力。
虽然国家已经为建筑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搭好了法律的架
构,但在细枝末节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许多细化的东西
现在还是很不完善的,甚至是空白,这既是司法的漏洞,也同
样是依法的缺憾。
例如,《保险法》虽然提供了开展工程保险的法律依据,
但却没有针对工程特征的具体法律,仍使法律缺乏实际操作
性。同样建筑行业内存在许多的中介机构,可以在很多领域为
建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但在风险管理领域,中介机构几乎为
零。也许我们可以频频听到风险投资这样的字眼,可惜的是,
这些几乎在国内没有针对建筑企业而存在的风险管理中介机
构,投资机构要想真正的预防风险、减少风险,一方面必须进
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只有两者双管齐下,才能为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创造
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来。
2.保险市场尚未形成
工程保险和担保市场的形成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符合资格条
件的担保人和经纪人。目前,国内的部分银行虽已开展了一些
担保业务,但很不普及。保险公司按现行规定不能从事担保业
务,承包商之间的同业担保也还没有开展起来,国家对设立专
门的担保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审批、承接业务范围以及
如何监督等,尚无明确规定,担保公司也未能形成竞争机制。
国内的保险公司对工程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还
有待于深化,开发的险种十分欠缺,而且保单形式单一,缺乏
灵活性,不能适应市场和工程建设的要求。
3.企业家和政府的风险意识依然淡薄
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能够在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但是在风险管
理方面,风险管理意识还相当的淡薄,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往
往一招失误就会涉及企业的生死。建筑企业除了在工程投标之
前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之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
风险在事前简直是置若罔闻。只有在风险已经发生之后,已经
成了既成事实之后,才考虑如何弥补。这种事后处理的风险管
理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在我国,企业家和政府的风险意识淡薄,是制约项目风险
管理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大多数企业家和政府主管官员不
愿在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增列风险管理费用,宁愿采用风险自留
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办法,但是这种自留的风险量已经大大超
过了企业项目为风险而设置的储备,一旦风险发生,企业或项
目就将不可能恢复财务稳定和连续经营。
4.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
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识别不够全面,如前所述,美国及其
他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风险研究报告或风险一览表,一些大型
企业或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公司。项目咨询公司还制订有自己的
风险管理手册,这一切均为做好风险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在风险研究费用上的投入不多,而企
业自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没有完全信息化,更多的风险管理
经验存于具体项目管理人员心中,没有建立完整的项目文档以
及风险管理数据库,因此,我国大部分工程承包企业对工程项
目的风险元以及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的识
别还不够全面。
风险评价误差较大,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风险评价中没
有更好地借鉴历史资料,定性风险分析较多,定量风险分析较
少,对以后的分析与评价造成影响,从而导致风险管理工作停
滞不前。
5.风险处理手段落后
一般风险处理手段有三: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
移。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因为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尤
其是缺乏从事工程建设项目风险事务的专业保险公司和担保机
构,大多数的项目经理都愿意采用前两种手段。然而没有经过
有效风险识别和估计的风险控制只能是盲目的和非常主观的,
一旦风险发生,就意味着更大的实际风险开支。而风险自留只
能在风险评价时表明该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或风险造成的
损失在项目储备资源限度之内才能采用,否则就非常危险。
6.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机构的发展不完善
近几年来,尽管一些保险公司已开展工程保险业务,但却
很少为业主和承包商所接受,究其原因,除保险公司的服务水
平和工作效率尚待提高外,就是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工程保险
经纪人、代理人,而且,保险公司的人员素质也各不相同。一
般投保人对保险知识的掌握远不如他们,如果没有专业人士为
其代理出险后的索赔业务,一旦保险公司推脱应负的赔偿责任
时,投保人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工程风险管理咨询
公司也是如此,缺乏对工程保险的咨询服务,工程保险知识不
普及。这样,相当多的业主、承包商等认为投保得不偿失,没
有投保的积极性。因此,培育和发展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
四、加强我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针对我国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以及借鉴其他
国家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国情,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加强与国际接轨,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健
全风险管理制
在我国,许多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
WTO有关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例如,自1995年1月开始
实施的《担保法》虽规定了留置、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
五种担保方式,但缺乏针对工程担保的特别法规,阻碍了担保
在工程建设中的实施,不利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从1979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工程保险以来,我国的工程保险虽已
发展成为财产保险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的险种,发挥了一定的风
险保障作用,但在工程建设相关法律中,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
细则。所以,我们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突出问题,尽快建立
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研
究合理的工程担保、保险的收费标准及费用收取办法等。
2.建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政府应该继续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加强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构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微观经济基础。要明确企
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改革传统的分级审批制,建立新型的投融
资体系,建立较为完备的项目风险责任机制。
投资体制改革将迫使企业将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放到重要位
置,赋予了企业充分的投资自主权,从策划、筹资,到建设、运
营,均由企业自行决定。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必然在贷款和使
用资金上慎重行事,自觉运用科学方法防范风险,可促使企业自
主进行项目风险管理,也可减少政府的干预,减轻行政性因素对
投资的影响,使企业的投资方式灵活化,有利于企业采用合理的
投资组合以及联合投资等方式来减少和分散投资风险。
3.通过立法和合同规定,推动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开展
建立和推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保
障,用合同相制约,因此,应当以《担保法》、《保险法》、
《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
管理条例》等为依据,在今后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立法中,应将相应的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内容写进去。当前,可由建设部
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文,以推进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制度的建
立,同时,除在起草或修订有关合同示范文本时,应注意参照
国外相应条款,制订有关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条款外,还应
抓紧研究制订各种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系列合同示范文本。
政府加强有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配套的法规建设和执法
监督,可以参照国际惯例,研究制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关
法规、标准和实施细则。
4.培育形成担保人市场,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
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除继续发挥银行的作用外,还应当积
极培育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当担保人,以形成有一定竞争的担
保人市场。从国情出发,应当重点发展承包商的同业担保,由实
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为其他承包商提供第三方担保。这既可以
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比较简便易行,但是,同业
担保应当是高资质企业为低资质企业提供担保(一级资质企业可
以为其他一级资质企业提供担保),全资或控股的母公司可以为
其子公司提供信用担保,严禁两家企业互相担保或多家企业交叉
互保,以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在条件具备时,经国家有关部门
批准,也应允许保险公司开展保证保险业务(即带有保证担保性
质的保险)。对于设立专门的工程担保公司,建设部应会同有关
部门尽快制定审批条件,根据其资金实力、专业技术力量等,确
定允许开展工程担保的业务范围,并对其设立后开展工程担保业
务的信誉状况等做定期评估。要规范工程担保公司的运作,其提
供担保书的担保总额(指所有在担保的工程),原则上不应超过
其自有资金总额的五倍:为一个项目出具担保书的担保额,原则
上不应超过其自有资金总额。鉴于专门的工程担保公司自有资金
实力一般不强,应主要为中小型项目提供担保,并要形成竞争机
制,不能搞垄断。
5.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机构
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和工程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一般
是受被保险人(业主或承包商等)的委托,与保险公司洽谈
保险合同并索取赔偿以及从事工程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
开展培训和风险咨询(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处理、制定风险
管理方案和指导执行等)。对于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中产生的
纠纷,应当确定一批可进行技术鉴定和责任确认的权威机构。
在确定这些机构时,应注重发挥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安
全监督和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等机构的作用。
6.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
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首先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风
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目前,绝大
多数承包商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风险比较重视,但对政府投资
工程项目的风险重视不够,有些所谓的“形象工程”特事特
办,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有的根本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不可行
的工程项目也开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要一介入就会遇
到极大的风险。所以,承包商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伏的
风险清单并且对其进行分类,衡量对比,从而确定风险的相对
重要性,以便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最后再用定性、定量或
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
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S].2000版翻译项目组,
北京现代卓越管理技术交流中心,2000,143.
[2]陈刚.浅谈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6,32(1).
[3]叶钜蓬.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作用与实施[J].山西建筑,
2006,32(5).
[4]胡振华、游达明、邓田生.工程项目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5]戚安帮.项目管理十大风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高存胜.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成本控制,苏盐科技,
2006,3.
[7]左美云、周彬.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9]克里斯查普曼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0]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11]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12]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
识产权出版社,2004.


专题推荐:风险管理(691)建设项目(5)研究论文(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风险管理(691)建设项目(5)研究论文(2)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