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平台有哪些环节?,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05-26日讯:
好的信用风险管理,至少需要完成如下使命:
1.不只是简单的风险信息推送,而是定位风险预警,并基于一定的模型与算法,尝试预判企业未来的风险,以便企业及时校验,做相关风险认定,并及时处理风险隐患;
2.尝试做风险前置工作,通过监控企业的风险分布,提示区域风险变化、行业风险变化,以便于管理者调整信用策略;
3.关注企业非主体经营问题导致的风险,阻断系统性风险,建立关联算法与风险传导的模型,提示由于关系企业导致的主体风险;
要满足上述三项使命,又必须有三个条件作为支撑,这三个条件分别为:(1)大数据;(2)建模;(3)算力。
大数据要求用于信用风险分析的数据不仅要有外部数据(基础工商信息等),还要有企业内部数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相对方信息管理系统,将合同履行、招标采购、财务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数据沉淀下来,与外部数据结合。
建模乍听起来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的命题,貌似只有“高端人士”才可以建模,但其实“建模”的本质是梳理业务过程中的关注点、风险点,并将这些关注点、风险点标准化,格式化的过程。
巴菲特曾说过:“控制风险的最好办法是深入思考,真正的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建模其实就是在深入分析业务的前提下,将业务过程和一些风险管理的要素,包括信用咨询、信用管理、评估、决策、控制、监控等关联起来,并把这一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工具来落地实现的过程。
模型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比如我们企业目前已经实施的对风险事件的四级分类(严重警告、警告、提示、关注)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风控模型。
算力就是基于数据与模型的运算能力,当前的主流服务器均可以满足算力的要求,关于算力的问题就不在此赘述。
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信用风险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购买数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所购买的、所沉淀的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建立内外部数据融合的企业相对方数据库,集中分布管理客户和供应商,实时动态更新内外部数据,再用内置的模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评估,输出对决策有意义的支持信息、预警信息或者先验性信息。
另外,需要特殊强调的是,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或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也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必须是与企业业务系统高度融合,深度衔接的,如此才能达到目的。
我认为要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必须有三个条件作为支撑,这三个条件分别为:(1)大数据;(2)建模;(3)算力。大数据要求用于信用风险分析的数据不仅要有外部数据,还要有企业内部数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与外部数据结合。如果企业还没具备上述条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指导,中科聚信(SCAI)的科学家是这方面的行业佼佼者。
专题推荐:
企业风险管控系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