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银行如何应对大额支付时序调整?

时间:2022-06-06 01:42
本文关于银行如何应对大额支付时序调整?,据亚洲金融智库2022-06-06日讯:

作为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和组成部分,大额支付系统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防范支付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8年1月22日起,根据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大额支付系统结束运行多年的5×8小时运营模式,开始实行5×21小时运行。

本文从银行支付的视角,通过分析2018年1月至6月某银行上海市分行大额支付系统夜间交易的特点,探讨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调整对商业银行运营服务的影响和挑战,并对商业银行现有措施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供图 今日头条时序调整后资金清算的特征

夜间业务特点2018年1月至6月,大额夜间支付清算业务量和清算金额均呈快速增长,其中,6月往来交易业务量分别跃居上半年月度峰值。以1月22日延时后的实际工作日为考量维度,在业务量方面,6月日均业务量较1月接近翻番;在金额方面,往报峰值发生于5月,来报峰值发生于6月。可见,客户对大额支付系统延时运行普遍持欢迎态度。长期以来客户积蓄的夜间较大金额汇兑需求,在延时运行后得到较好满足。每一次的运行延长,相伴资金业务量呈现一波增长态势,折射出客户对延时运行的知晓度和关注度较高。

夜间来报业务集中在晚上23点和早晨7点时间段,往报业务在凌晨4点达到峰值,由此推测依托于手机银行、网银等支付方式的支撑,部分在境外的客户因时差关系,在境外日间发起交易。从物理点看,延时运行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符合人民币“走出去”的发展方向。

企业是夜间大额跨行支付业务的主力军。往报企业主要分布在通讯业、汽车制造业及房地产行业;来报企业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造业、证券期货和房地产行业。此外,个人客户夜间业务量也不容小觑,个人大额汇款业务量占夜间交易总量的32%,金额占夜间交易总金额的25%。自动入账率被视为衡量银行清算标准化程度和清算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便6月来报业务量是1月的近5倍,但依托于夜间自动入账系统的运行,6月来报自动入账率较1月上升1.34个百分点。由于银行夜间一般不设置人员专项处理此类业务,自动入账水平在夜间业务中体现的效率价值更加明显,无人工干预的处理水平对于银行服务的意义深远。

综上,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延长,意味着客户办理大额跨行转账交易时间选择更自由、交易方式更灵活,也有望让部分习惯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转账但又苦于金额受限的客户重新回归银行。此外,企业客户无须在20时30分后分成小额N次汇款,提升汇款效率并节省费用。

对机构资金交易的影响1、托管资金近年来,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信托资产等托管业务发展迅速,托管业务涉及的资金清算已成为各家托管行支付清算业务的重中之重。托管业务支付需求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继而造成支付业务发生的时间极具规律性。交易日上午各大交易市场开市后,随着交易的上送和登记结算机构的系统开机,当日涉及的银行间债券兑付、付息资金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分配至各债券的持有人银行账户。通常在下午交易所收市之后,交易员会开始盘算账户上剩余的可用头寸,操作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和回购交易。事实上,交易所收市之后并非只有银行间债券市场一个可交易场所,很多固定收益类的基金热衷于通过定期存款来获得稳定、安全的收益,而定存交易和债券交易时间似乎重叠。

2018年1月22日前,银行间市场交易在16时50分左右结束下单,但为了给定存等场外交易留足操作时间,往往在16时30分或更早就开始跟踪银行间债券和回购交易的头寸回款情况。由于银行间交易回款头寸的到账时间较晚,导致场外定存交易资金划出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调整后得到改善。从1月22日起,银行间市场当天最后一次交易回款时间安排在17点,预留给场外定存交易的操作多出15分钟,交易员可依次完成交易所交易、银行间债券和回购交易、定存交易;托管银行资金清算操作时间变得充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操作风险。

2、资金结算业务大额支付系统经历调整运行时间后,资金结算交易双方对于资金到位把控度更加灵活,客户可有多种选择调控资金,方便交易双方对自有资金的调控,将资金的利用率最大化。目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对现行运行时间调整,今后或许会适当调整,以利于资金在各结算行之间的调拨。

3、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获取短期资金的重要渠道。大额支付系统延时后,银行可以有更多时间敞口做好自身流动性管理。

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对银行业务人员而言,大额系统延时运行意味着业务处理时间更为充裕,从而能降低因时间紧迫而引起的业务差错。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理论上缩小了与境外各时区的运行时差,在目前新型网络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局面下,尤其是境外不法分子可能将受害者转账的时间从白天转移到夜晚,这对金融机构防范新型诈骗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除了继续加大金融宣传力度,提醒客户加强自身金融防范意识外,需要不断升级银行安全防护等级,实行及时有效的大额可疑交易防控,提升客户资金安全保障。

供图 今日头条时序调整后银行面临挑战

大额支付系统夜间交易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且仍将延续,无形之中对各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更深层次的管理内涵。

系统运行管理面临的挑战大额支付二代系统投产后,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总行“一点接入、一点清算”的模式。由于大型银行因产品种类繁多,联接大额支付系统的行内系统普遍较多,架构相对较为复杂且互为勾连。此外,由于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总行会授权分行一定的系统自主开发权。久而久之,总行大额支付系统可能联接成百上千个应用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极其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银行需对系统进行全面、及时的梳理与评估,确保降低系统性、操作性风险。

流动性管理面临的挑战在夜间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期间,一般银行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其在央行备付金是否充足,夜间业务资金量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各银行很难精准匡算出夜间所需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若资金过度,资金有效占用率将大大降低;若资金不足,则对本行支付带来风险。

业务操作规则面临的挑战业务人员需要掌握新的操作标准,管理部门需要及时监督各辖属机构对要求的落实情况,进一步精耕细作,对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提出清晰明确的要求。

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挑战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延长,使得客户在夜间可从他行汇入大额资金。如何激活这部分沉淀资金,对各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行的措施如果有效,既可盘活客户在本行的闲置资金,又能吸引客户的行外资金,从而实现客户和银行收益的双赢。

对人员素质的新要求支付系统功能的更新迭代,使操作人员承担更多创新下所赋予的新任务,对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熟悉相关监管要求、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等,还应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发展实现自我转型。银行管理及服务措施建议

加强支付业务系统管理,防范系统运行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银行摆脱对物理网点的依赖,信息技术基础架构成为银行价值链的重要一环,银行的支付系统建设成为价值链基础业务的核心。在此背景下,对商业银行内控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升需求质量。基于支付系统相对较多的行内外接情况,银行需建立需求的准入和审批标准流程,支付系统管理部门应对辖内提出的需求进行扎口管理,从风险、成本效益、需求普适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做好外接系统测试演练及验证等实施工作。

二是强化监测分析。银行需结合夜间业务的特点,注重系统数据收集、整合共享的实时性,提升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提供直通式、标准化的支付服务。

变革思维模式,提升流动性自动化管理水平

银行需建立流动性预警监测体系,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对清算账户定期进行流动性评估,及时和精确地开展资金预测预报工作。在未建立流动性预警检测体系的情况下,设立行内系统流动性预警线,一旦清算账户余额低于行内预警线,就自动触发行内系统预警通知。同时,建议央行可以发挥二代支付系统多边轧差法对各家参与行进行结算,减轻银行夜间流动性的压力。

重视研发夜间金融产品,提供精准服务

银行可利用夜间交易数据,设计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夜间金融理财产品,盘活客户夜间闲置资金,与银行现有产品生态系统进行无缝衔接,从而在为客户提供高度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提升从低成本产品和服务中盈利创收的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应充分发挥总分行集中管理业务职能,各部门关联业务的标准应保持一致。同时,要及时完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修订岗位职责,定位风险点,使支付业务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强化人员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商业银行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差异化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加快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优化人员有效配置,逐步实现人员由操作型向管理研究型的转变。

完善应急机制,强化风险管理针对大额夜间运行的风险点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如模拟出现流动性缺口、连续性方案中不同节点故障,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保证一旦发生流动性缺口或设备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的调整,是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向深度发展的重要指标。银行应把握好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调整机遇,将科技与管理联手,加强产品研发、操作流程、运营支持、科技系统等全方位的综合实力,为社会经济活动、社会资金流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汇划服务。

大额支付系统, 是人民银行牵头,采用逐笔实时方式处理支付业务,全额清算资金的电子系统。

大额支付系统时序调整,是指按照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2018年1月22日起,大额支付系统结束运行多年的5×8小时运营模式,开始实行5×21小时运行。简单的说就是清算时间大大的延长了。

大额支付系统运营时间延长,意味着客户办理大额跨行转账交易时间选择更自由、交易方式更灵活,但是对各商业银行也提出一定的挑战。银行要从业务流程再造、流动性管理、金融产品创新、人员素质提升等多方面迎接大额支付系统时序的改变。

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大额支付的调整:   1、加强支付业务系统管理,防范系统运行风险。针对当前支付系统相对较多的行内外连接的情况,银行需建立需求的准入和审批标准流程,从风险、成本效益、需求普适性等方面加强管理,强化监测分析。结合夜间业务的特点,注重系统数据收集、整合共享的实时性,提升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提供直通式、标准化的支付服务。及时完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修订岗位职责,定位风险点,使支付业务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2、变革思维模式,提升流动性自动化管理水平。银行需建立流动性预警监测体系,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对清算账户定期进行流动性评估,及时和精确地开展资金预测预报工作。

3、重视研发夜间金融产品,提供精准服务。 银行可利用夜间交易数据,设计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夜间金融理财产品,盘活客户夜间闲置资金,与银行现有产品生态系统进行无缝衔接,从而在为客户提供高度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提升从低成本产品和服务中盈利创收的水平。  

  4、强化人员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商业银行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差异化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加快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优化人员有效配置,逐步实现人员由操作型向管理研究型的转变。  

  5、完善应急机制,强化风险管理。针对大额夜间运行的风险点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如模拟出现流动性缺口、连续性方案中不同节点故障,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保证一旦发生流动性缺口或设备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总之,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的调整,是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向深度发展的重要指标。银行应把握好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调整机遇,将科技与管理联手,加强产品研发、操作流程、运营支持、科技系统等全方位的综合实力,为社会经济活动、社会资金流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汇划服务。


专题推荐:支付系统风险管控措施(1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支付系统风险管控措施(14)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