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要素是什么,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08-29日讯: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要素:
1、设备、工具、物料的布局和放置;
2、物流的流向和通道;
3、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
4、事故疏散通道、出口及泄险区;
5、安全标志;
6、职业卫生状况。
车间安全风险研判应该有什么标准
一、计划系统的安全风险研判
1、计划系统风险原因分析
(1)安全意识淡漠,自我行为约束不强
存在一部分站助调对调车作业不够重视,预见性差,出现作业中注意力不集中、麻痹大意,甚至简化程序、违章违纪,随意变更作业计划,同时不及时通知相关计划执行者,调车作业通知单记事栏不完全,比如漏越区,扣修等注明事项,在衔接多方向的车场,列车开行车次与运行方向不符,漏发、错发施工限速命令等。
(2)现场管理控制薄弱,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调度工作需要各工种的协调配合,而在很多生产现场中,各工种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缝隙,影响调度工作效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控制,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失效,我们必须做到事前控制的意识。在编制调车计划通知单时,缺乏对车流变化及交接口情况的精确掌握和缜密分析,以致运行秩序发生混乱,甚至有时造成违编,造成没必要的安全隐患。
(3)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行车调度人员短缺。
虽然行车业务在理论方面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等方武进行强化,但缺乏现场实际操作经验,加之对规章一知半解,导致其实际作业能力不足,缺少对行车经验的积累,处理问题时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客观实际欠考虑,以及无法预见行车安全工作中各种危害的发生特点及发展趋势,致使其作业中有不少的盲目性。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也存在诸多不适应性,造成了对新设备掌握不好,旧设备一知半解的尴尬局面,很难进入新角色。
2、计划系统风险控制措施
(1)加强相关安全教育,增强调度人员的防范意识。
在思想文化层面,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的安全思维方
式和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和价值观,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结合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行为方式,培育有现代素质的人,以此来保证行车安全。在实践中应经常性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安全教育,如安全例会、广播、视频、黑板报、简报、学习专题、经验交流会、事故现场会、展览,从视觉上对员工形成有力冲击,营造浓厚的安全宣传氛围。还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规程、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使员工能全面熟悉、掌握安全知识。开展并巩固安全活动,强化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
(2)健全工作现场监管体制,确立良好“事前控制”。
现场监管是确保相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效的现场监管措施需要不断创新的监管体制的保证,不同现场的工作环境不同。为了确保监管措施的时效性,监管部门应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的创新改善监管体制,彻底清除滞后性的经验型监管模式,从监管层面加强行车调度工作的安全基础,彻底戒除“形式主义”等非实际落实的监管现象,从而加强监管的督促作用,保证行车安全。正确掌握现在车,现在车是编制车站作业计划的一项重要资料。车站调度应随时掌握车站的现在车数及其停留地点,其中重车应分去向,空车应分车种。
专题推荐:
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系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