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的意义?

时间:2022-10-24 06:20
本文关于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的意义?,据亚洲金融智库2022-10-24日讯:

为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安委会正式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迅速行动起来,专题部署、召开新闻发布会;各地、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专题方案、设立领导机构、成立工作专班……三年行动扎实推进。

现阶段,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加之当前,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相叠加,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复杂性,更加积极主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全面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多次强调。

据悉,《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分2个专题、9个行业领域专项、4个阶段部署此次行动。32个省级政府相继召开本地区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各地区党政一把手召开省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政府专题会等,学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本地区相关工作。

金融风险问题的重要性

自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金融风险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话题之一。世界性金融危机还在传染,我们中国也必须提高警觉性,要具有相当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头脑清醒地认识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矛盾,并采取恰当的对策。


中国是一个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国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开放实践,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已发生了根本转变,计划让位于市场,数量管理让位于价格信号,财政为主让位于金融为主,这就是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金融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分配手段,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伴生现象,那就是:国民经济的各种矛盾,总要集中地反映在金融领域。虽然在产业划分上,金融属于第三产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部门,但实物资源的流动总是以货币资金的流动为牵引因素的,因此,金融服务部门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仅仅满足实体经济中微观主体需求的部门,而是一个既提供服务又具有巨大调节作用的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看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金融部门就是这个人体中的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领域中的一切活动都附带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按照最抽象的分析,经济运行体系可以简单地分成两个部门: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不仅实体经济部门中的矛盾要反映到金融部门来形成一定的金融风险,而且金融本身也会由于运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而自动生成风险。特别是在各类资产证券化、原生性金融产品衍生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这种虚拟商品的独立运动所生出的金融风险会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金融风险是十分正常的、合乎逻辑的现象。


谈到这里,人们不仅会问:既然存在金融风险是十分正常、合乎逻辑的现象,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把金融风险问题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上并将之作为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个关键问题呢?我想,这其中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东亚六国、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的教训看,其金融风险和金融动荡无一不是金融风险长期积聚的结果,而金融风险一旦演化成金融危机,就不仅会导致经济衰退,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


第二、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也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被当成了“准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由“预算软约束”到“信贷软约束”使大量的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巨额的银行存量不良资产和仍在不断增加的新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可能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定时炸弹”。


第三、中国经济的外向依存度正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影响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信任程度。我们只有主动进行结构调整,有效地化解和降低金融风险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对国外投资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关注的金融风险,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已有很大区别。从其实质含义上说,它似乎是指那些可对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的金融隐患。


专题推荐:金融市场风险管控必要性(1)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市场化母基金与大家族的区别 ·下一篇:没有了
金融市场风险管控必要性(1)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