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债券有风险吗?,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10-29日讯:
目前市场上没有严格的债券基金,一般是债券增强型基金。就是购买债券占基金比例的80%,另外的20%可以申购新股。从理论上如果申购的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损失超过债券的利息回报,基金有跌破发行价1元的可能,但现实中基本不存在这种风险。基本上保本。
债券基金的净值每天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购买时机的时候同样需要类似股票一样选择比较低的时段购买,否则尽管从长期看债券基金会长,但在短期内可能会赔,这与债券保本的基础上保利是不一样的。但这种净值波动与股票相比放慢了很多倍,一般你都可以选择好,毕竟每天的波动都在几厘。
债券基金如果稍微选择一个合适的买点,应该会有超过国债的回报。一般年中价格较低,年底年初价格较高,掌握这个规律可以很轻松获得5%的。
我个人一般操作债券基金一年买卖两次,基本上可以获得10%以上的回报,但要达到这个水平,你需要学习和锻炼一阵。
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知识
一、信用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信用风险也就是常说的违约风险,是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合同中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即相关主体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信用风险呈现离散化特点,发生概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形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且具有连锁效应,实际违约率在很多年份低于平均违约率,但是在违约密集爆发阶段会显著超过市场的平均违约率。近期的此类黑天鹅违约事件发生频次呈现上升态势。此类事件一旦发生,无论是实质性违约还是仅仅是潜在违约事件,往往对市场有放大效应。在此影响下,信用风险的承受者本身的资信状况会受到其他评级机构的负面评级展望或下调,贷款银行也会更加谨慎,不能保证违约主体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加重其信用风险的破坏作用。
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快速扩张,清理整顿也是不断的深入,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债券市场的信用质量有所下降。从市场上观察,发债主体的评级下调频发,会促使债券市场的信用结构进一步调整。如何进行债券布局,如何甄选风险收益比合适的债券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于资产摆布要有恰当的布局,合理分配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比例,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保证流动性和收益要求。
信用可控是保证债券交易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投资品种的选择上,债券投资品种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国债的发债主体是财政部,不存在兑付风险。金融债券分为两种,一种是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主体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被称为“银边债券”,也不存在兑付风险;另外一种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其他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日照市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这类发债主体虽然是独立法人,但他们的发债规模有限制。这些金融机构本身都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所以这类金融债券的兑付风险也很低。在企业债券投资的选择上,在投资企业债券前,首先对该债券的发行主体和信用评级等指标进行分析,符合投资要求时,根据不同的授权范围,经相应领导审批后,进行投资。对于已经投资的企业债券,交易员除每天盯市、对该债券的市场表现进行监控外,还不定期的与同业成员互相交流,参考评级公司对该债券的分析及评级变动情况。
在企业债占比上保持合理的比例,过高的企业债占比会加大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
2、在企业债的甄别上,我们往往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采取打分表的方式,分别给予定性部分和定量部分分值。至于如何分配分值,这个要结合整体的宏观环境、发行主体行业情况以及投资人本身的经验摸索。
在具体实施上,一般需要进行客户资料的搜集工作,包括财务报表、公司治理表现、业界表现、声誉,上市公司可能还涉及其股价表现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和比较,进行打分或者形成内部信用评级。
一般的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盈利能力、现金获取能力、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盈利能力会关注ROA、ROE、EBITDA、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等。现金获取能力会关注经营活动或者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资本结构会关注资产负债率、债务权益率和总债务资本比等。偿债能力会考察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到期债务偿付比率等。以上数据的获取以及计算要依靠真实完整的报表,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观察报表是否真实,信息披露是否及时,财务附注是否清晰明了,报表间的各项关联是否合理。在得出一系列数据和比率后要善于理解和应用,能够理解其内部关联关系以及经济含义,并能够和行业龙头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合理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从实际经验来看,信用分析的结论并不能完全依靠这些财务数据和比率来进行判定,一个有经验的信用分析师的水平对于评判结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定性分析,需要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分析,他们的判断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建立在有丰富的经验基础之上,决定了定性分析结果的质量。从历史的评级分析上看,定性分析如果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所造成的后果比定量分析计算错误或者设置不完善所造成的后果更加致命。
违约事件发生概率上升,是和经济周期有密切联系的,违约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具有聚集性的特点。违约事件一旦发生,给投资者会造成巨大损失,一旦踩雷,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市场风险。
从行业层面上,如果一个行业的整体景气度不高,出现产能过剩等趋势性恶化,在投资时要做到整体规避,即使行业内的龙头也要持谨慎的态度。
在定性分析上,也要关注政府的支持力度,比如税收方面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补贴力度以及企业对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等。关注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做好对于存量贷款的结构和利率、授信额度以及使用情况等。关注发行主体的股权结构是否复杂,控股股东的'背景以及关联企业的财务状况等。
二、流动性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作为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至关重要。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能导致银行倒闭。
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的盈利空间逐渐缩窄,在债券投资部门,利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债券投资部门的负债业务的主要来源有同业拆借、同业存款、正回购以及行内拨付资金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负债占了较大比重;在资产方,主要运用于债券投资和短期资金的拆出。由于这种错配会形成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在具体风险控制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好资产负债的匹配,避免过于集中的短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
2、控制好资产的杠杆比率,依据宏观环境以及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放大倍数。做好资金市场研究,加大预判能力。
3、在资产摆布中,合理安排持有债券结构。一方面是做好各个期限段的安排,另一方面是保证充分的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的占比。
4、配合全行建立流动性机制,全行流动性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加强流动性管理部门的整体资源的协调能力,做好资产和负债的统筹安排,在具体安排上要有预见性。
三、市场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债券市场的市场风险主要指利率风险。利率变化使收益与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投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更具体一些就是,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能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加大,大类资产配置轮动更加频繁,各类资产之间的联动性不断加强,并且银行间市场成员也呈现出多样化,交易目的也更加丰富。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债券市场波动也较为频繁,做好市场预判显得至关重要。在市场风险控制上,在实践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关注通胀形势
对于经济基本面来说,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因素。经济基本面更多的是对长期利率的引导。在经济增长方面需要关注三驾马车以及工业增加值,另外还有一些诸如电量、水泥和汽车等行业经济增长指标。通胀方面需要关注CPI和PPI,CPI是更为重要的。
2、做好资金面的预判
资金面的变化更多的影响是短期利率波动。资金面需要关注资金供应和债券发行的供应。资金供应最为基本的就是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的加权平均水平。
3、关注政策面的动态
政策面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政策面如同一个通道一样,对资金面具有直接影响,比如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和利率等,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4、关注各方投资人的投资动态
在银行间市场各类投资人的投资目的和运营模式存在着差异,各方的动态都会影响到市场的走势。比如保险公司,需要考虑不同保险资金的负债特征,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核心,各类保险由于资金特点不同,投资偏好也不同。比如基金,由于基金公司可以投资的范围比较大,联通股市,因此在股市有较大机会的时候,他们会快速对债券进行平仓,势头较猛。另外基金会面临赎回压力,因此对于债券配置会保留一部分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比如利率债和短期到期的信用债。对于债券型基金会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偏好长期债券。对于银行,由于风险偏好的规定,相对会投资一些流动性较好的产品以及信用评级相对较高的投资品。
5、在管理上加强各项风险指标设置
做好各类市场风险限额的管理,加强风险团队的建设。在限额上要多样化,包括敏感性限额、风险价值限额和利率敏感性限额等。做交易盘操作上做好止损操作,并保证严格执行。
四、操作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按成因分类可以划分为员工因素、内部程序因素、信息科技系统因素和外部事件因素四类。其中,员工风险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为本行员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进行违法、违规或违章操作导致损失的风险;客观因素为因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或员工的自身 能力与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不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从主观因素出发考虑,更多的是一种道德风险。另外,内部程序因素导致的风险是因业务流程、制度管理存在不当或偏差且没有及时进行完善,导致操作或执行困难,造成管理漏洞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因此可以看出业务发展制度先行的必要性,好的制度能够促进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风险:
对于交易人员实行前中后台分离制度,前台按照业务需求设置各岗位的AB岗;交易人员应熟知岗位职责和各项业务流程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进行前台交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了解市场最新动向;对于新业务的开展,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新业务培训;采取强制休假和定期轮岗制度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严格做好每名交易员的密码管理工作;交易员离开终端时,应关闭系统或锁定屏幕;交易室交易业务通过专用交易系统、传真机进行,交易机专机专用,与外网及设备完全隔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移作它用;交易室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严防火灾、资料失窃事件,非工作人员在无工作人员陪同下不得进入交易室,任何人员不得在交易室会晤私人客人;交易员应同科技人员定期对网络系统使用的线路,各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应马上汇报,及时协调处理。
风险管理在债券投资过程中是极为核心的部分,风控意识应体现在债券投资的每个环节。对于不同的风险,都应该设立专门的应对措施。只有具备深刻的风险意识、采取严格的控制流程,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才会在在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才能成为债券投资领域的常青树。
专题推荐:
债券市场的风险管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