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债券投资风险防范

时间:2022-10-29 10:25
本文关于债券投资风险防范,据亚洲金融智库2022-10-29日讯:

目录:
1.债券投资的风险
2.债券投资风险防范技巧
3.企业债券投资 需加强风险防范
债券投资的风险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风险不仅存在于价格变化之中,也可能存在于信用之中。因此正确评估债券投资风险,明确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的工作。
当然,在同样的债券市场,不同投资者的预期年化收益是不尽相同的,这其中存在着投资技巧的问题。我们在第五章谈到投资者分为“喜好风险类型”和“规避风险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投资的技巧是不相同的。
尽管和股票相比,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一般是固定的,但人们进行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仍然是有风险的。
风险意味着可能的损失,认为投资就会有盈利的想法是幼稚和可笑的。因此在对债券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来关心一下投资债券的风险何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果投资债券,可能会面临哪几方面的损失,同时如何去避免它。
(一)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在所有债券之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由于有政府作担保,往往被市场认为是金边债券,所以没有违约风险。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发行的债券则或多或少地有违约风险。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要对债券进行评价,以反映其违约风险(关于债券评级的问题,在本节稍后将进行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如果市场认为一种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要求债券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要较高,从而弥补可能承受的损失。
规避方法:违约风险一般是由于发行债券的公司或主体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高带来的风险,所以,避免违约风险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在选择债券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公司的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的以往债券支付情况,尽量避免投资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好的公司债券,在持有债券期间,应尽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卖出债券的抉择。同时,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较低,保守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投资风险低的国债。
(二)预期年化利率风险
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年化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预期年化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预期年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当预期年化利率降低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债券价格会随预期年化利率变动,所以即便是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预期年化利率风险。
规避方法: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预期年化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以迅速的找到高预期年化收益投资机会,若预期年化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预期年化收益。总之,一句老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三)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预期年化利率应该是票面预期年化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预期年化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高通货膨胀的状态,我国发行的国债销路并不好。
规避方法:对于购买力风险,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使购买力下降带来的风险能为某些预期年化收益较高的投资预期年化收益所弥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预期年化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上,如股票、期货等,但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四)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如果投资者遇到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他想出售现有债券,但短期内找不到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主,要把价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买主,那么,他不是遭受降低损失,就是丧失新的投资机会。
规避方法:针对变现能力风险,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如国债等,便于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冷门债券最好不要购买。在投资债券之前也应考虑清楚,应准备一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债券的中途转让不会给持有债券人带来好的回报。
(五)再投资风险
投资者投资债券可以获得的预期年化收益有以下三种:
1.债券利息;
2.债券买卖中获得的预期年化收益;
3.临时的现金流(如定期收到的利息和到期偿还的本金)进行再投资所获取的利息。实际上,再投资风险是针对第3种预期年化收益来说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看到,投资者为了实现购买债券时所确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相等的预期年化收益,这些临时的现金流就必须按照等于买入债券时确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进行再投资。
规避方法:对于再投资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预期年化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迅速找到高预期年化收益投资机会,若预期年化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预期年化收益。也就是说,要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使一些风险能够相互抵消。
(六)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资产减少而使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
规避方法: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选择债券时一定要对公司进行调查,通过对其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誉等。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极小,而公司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较高但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在预期年化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目录:
1.债券投资的风险
2.债券投资风险防范技巧
3.企业债券投资 需加强风险防范
债券投资风险防范技巧
债券投资是一个风险不断变化的过程。投资交易的任何过程都可能会遭遇风险。因此投资者除了要能正确评估风险,还要学会在债券投资中规避风险。下面为您介绍六大债券投资风险的规避方法。
1、信用风险规避方法
违约风险一般是由于发行债券的公司或主体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高带来的风险,所以,避免违约风险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在选择债券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公司的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的以往债券支付情况,尽量避免投资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好的公司债券,在持有债券期间,应尽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卖出债券的抉择。同时,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较低,保守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投资风险低的国债。
2、预期年化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预期年化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以迅速的找到高预期年化收益投资机会,若预期年化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预期年化收益。总之,一句老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3、通货膨胀风险规避方法
对于购买力风险,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使购买力下降带来的风险能为某些预期年化收益较高的投资预期年化收益所弥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预期年化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上,如股票、期货等,但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流动性风险规避方法
针对变现能力风险,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如国债等,便于得到其它人的认同,冷门债券最好不要购买。在投资债券之前也应考虑清楚,应准备一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债券的中途转让不会给持有债券人带来好的回报。
5、再投资风险规避方法
对于再投资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预期年化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迅速找到高预期年化收益投资机会,若预期年化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预期年化收益。也就是说,要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使一些风险能够相互抵消。
6、经营风险规避方法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选择债券时一定要对公司进行调查,通过对其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誉等。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极小,而公司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较高但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在预期年化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目录:
1.债券投资的风险
2.债券投资风险防范技巧
3.企业债券投资 需加强风险防范
企业债券投资 需加强风险防范
企业债券看似发行量不断增长,实则多年来并未有太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债券自身存在较大的风险,阻碍了一些投资者的脚步。对于企业债券所存在的风险,投资者一方面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清楚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企业债券的发行体是企业,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主体不同;而债券是有存续期限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对企业形成的是硬约束,这又与股票不同。企业债券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其风险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债券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和社会风险。
首先是发行体的信用风险。我国发行企业债券的主体多为大型国企,有些甚至是翻牌公司。这些企业发行的债券具有准政府信用,因此信用风险的问题并不明显。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发行主体数量的增加,信用风险问题会愈加突出。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所有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都以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实现,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诚信水平,信用风险会达到何种程度,恐怕不难想象。此外,国内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多为AAA级。但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大多数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就会降低。因为一般而言,对某一家企业发行的债券的评级不会超过对政府的主权评级。由此可见,我们的企业债券还存在着潜在的信用风险。
其次是违约的社会风险。与股票不同,债券的特性赋予了债权人受偿的权利。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切靠政府的意识则令政府成为各种类型危机的最后承受者。如果企业债券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现象突破了个案的范围,则最终各级财政很有可能出面“埋单”。这种情况至少会产生两种危害:一是破坏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形成潜在的金融危机;二是若政府出面“埋单”,则最终的压力实际上是落在了纳税人身上,从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俗话说: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企业债发行时,发行体总是觉得能够按时还本付息,而投资人也不会预期发行体会违背承诺。但作为管理者,则不能不考虑一旦非常情况出现,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相机决策。因此,企业债发行在发行体、期限和规模上还应有一定的框框。否则,终有一日,我们会为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而疲于奔命。


专题推荐:债券市场的风险管控(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债券有风险吗? ·下一篇:没有了
债券市场的风险管控(3)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