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明确要求?,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12-15日讯: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双体系风险等级分几个?
在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的过程中,将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相应的风险分级法,将风险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色表示,所对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与此同时,为了将责任落实,避免出现推诿、错漏的情况出现,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也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公司、车间、部门、员工”,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风险管控层级,方便落实责任和风险点的划分。
答:双体系风险等级分为红、橙、黄、蓝四级标准。红色风险(1级风险)属重大风险,橙色风险(2级风险)属较大风险,黄色风险(3级风险)属一般危险,蓝色风险(4级风险)属轻度危险。
风险管控清单与隐患排查清单的区别?
答:风险管控清单与隐患排查清单的区别是,风险管控清单指对存在有风险的区域和人员的筛查,清点后统计数据,比如,经筛查存在有风险的区域两个,目前已采取封闭管控。
而隐患排查清单则指的是对存在感染风险的区域和人员进行筛查的清单,比如,经认真筛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三人,密接者五十六人,现在均已进行了封闭管理和隔离管控。
风险管控清单是指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和事故的分类,有敲警钟的意思。隐患排查是指工作中已经存在的严重问题,需要找出来,摆出来!
专题推荐:
完善市场风险管控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