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责任主体),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4-07日讯:
一、什么是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主体?
管控的主体就是以安全生产为主体展开的。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责任清单?
分级管控是把风险定量分析后,设定为不同的等级,风险评估值越高的管控的层级也越高,主要是因为高风险低层级没有能力控制,或者是决策的准确性不高。
责任清单则是根据不同层级应该控制的风险而制定的责任,用清单的形式明确下来,促进责任的清晰和落实。
三、什么是风险辨识管控?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
风险辨识是指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辨识的目的
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杜绝风险演变成事故。
风险辨识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什么是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责任主体?
施工单位是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并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总监(首席安全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五、风险辨识有哪些动能管控?
例如设备运行,我要识别的是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源,机械伤害,就要从设备的防护,安全措施,劳保物品,人员培训方面进行管控
六、怎样建立风险辨识管控台账?
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测级别,建立风险辨识管控台账。
七、风险辨识管控状态是什么?
风险识别的三种状态:
(1)正常状态:正常施工及动作的条件下产生的环境问题;
(2)异常状态:设备开机、停机、检修、停电时的变化;
(3)紧急状态: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如意外泄漏、爆炸、坍塌、雷击、火灾、环境设备的故障等;特别注意不要遗漏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组织的许多重大环境因素往往针对的就是紧急状态。
八、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管控的区别?
安全风险管控不完全就是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区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2、本工区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3、本工区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公司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九、什么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全面负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全面负责,组织落实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
根据《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
1.企业是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将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全面负责,组织落实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按照授权依法履行对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省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指导全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建设全省统一的安全风险网上报告系统。
4.按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安全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和低安全风险四个级别。较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安全风险统称为较大以上安全风险。
省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公布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并适时调整。制定和调整安全风险目录应当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并组织开展评估论证。
5.企业应当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确定符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的辨识方法和程序,明确分级管控职责分工及其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每年不少于一次。
6.企业应当组织管理、技术、岗位操作等相关人员,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辨识。
7.企业应当对以下方面重点进行风险辨识:
(一)生产工艺流程;
(二)主要设备设施及其安全防护;
(三)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
(四)有限空间以及有限空间作业;
(五)爆破、吊装、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大型检维修等危险作业;
(六)其他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点。
符合安全风险目录所列情形的,企业应当将其确定为较大以上安全风险。
企业应当将一、二级重大危险源或者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造成十人以上人员死亡的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定为重大安全风险。
8.企业对未列入安全风险目录的其他安全风险,经评估确定为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可以一并纳入较大以上安全风险进行管理。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安全风险辨识,确定或者调整安全风险等级,更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一)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设施、主要生产物料发生改变的;
(二)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
(三)行业领域内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典型生产安全事故,对安全风险有新认知的;
(四)本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五)安全风险目录修订调整涉及本企业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有新要求的。
10.企业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应当根据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技术、管理、应急等方面逐项制定管控措施,按照不同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将安全风险管控责任逐一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
11.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并持续更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应当列明安全风险名称、所处位置、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主要管控措施、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12.企业应当对存在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危险岗位,通过隔离安全风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预警设备等针对性措施加强管控,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风险。
十、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的区别?
风险辨别是指判断有没有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级别高低规定管理的范围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