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4-21日讯:
一、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分为4级。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 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 I 级(重大风险)、II 级(较大风险)、III 级(一般风险)和 IV 级(低风险)四个等级。
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
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测级别,建立风险辨识管控台账。
三、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公示牌
管控的主体就是以安全生产为主体展开的。
四、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清单
一、景区内交通;
二、游乐设施运营场所;
三、景区内高风险区域;
四、大型活动举办地等。
五、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责任清单?
风险辨别是指判断有没有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级别高低规定管理的范围
六、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体系
分级管控是把风险定量分析后,设定为不同的等级,风险评估值越高的管控的层级也越高,主要是因为高风险低层级没有能力控制,或者是决策的准确性不高。
责任清单则是根据不同层级应该控制的风险而制定的责任,用清单的形式明确下来,促进责任的清晰和落实。
七、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识牌规范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 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 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八、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容许的。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刑
九、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服装厂
风险辨识管控“一个台账、三个清单”是:
一个台账
即大排查大整治汇总表。要按照行业领域分别汇总并按规定定期上报,具体内容有:组织开展督查执法的情况、排查治理隐患的情况、执法处罚情况、宣传曝光情况。
三个清单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清单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清单
3.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安全生产追责问责清单
十、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保密管理风险为资产风险、场所风险和人员风险,其中资产风险是在使用涉密设备存在的风险点,如使用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存储介质、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在风险;其次是场所风险:场所风险主要有保要害部位管控风险,如:进出入保密要害部门及在涉密设备上处理涉密事项等风险,再次为人员风险:人员风险主要是在管理涉密人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涉密人员上岗管理、过程管理、离岗风险等。
应对措施: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按保密制度和资产制度要求进行管控,如:使用涉密载体、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等;现场风险按保密制度中保密要害部门要求和涉密现场要求管控,如进出入保密室要登记,在保密室活动的管理等;人员管控中的风险按涉密人员制度管控,如:涉密人员上岗要证审并签订保密责任书,涉密人员离岗要按脱密期管理等。
十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
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