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4-22日讯:
一、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并按各自等级情况处理:
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登记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本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C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D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应由所在的班组负责管控,车间负责监督落实。
二、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一、景区内交通;
二、游乐设施运营场所;
三、景区内高风险区域;
四、大型活动举办地等。
三、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农业生产安全风险,要逐级分管,及时指导产业技术,推广经验,减少没必要的损失
四、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包括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五、办公室风险等级
理财产品的风险由低高位依次为: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而仓储贷在收益和安全性方面做得都是不错的。
六、办公室风险管控措施内容
主要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
2、损失控制,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3、风险转移,是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4、风险自留,即风险承担。若是出现损失,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予以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我保险。
七、办公室风险管理
管理风险(Management Risk)是指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影响管理的水平。
八、办公室风险控制
一般负责管理车辆,设备,电器,要细心,出事也很麻烦。
九、办公室风险点风险描述
风险点的概念与风险不同,结果与目的之间的不确定性就是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的表现为不确定性。而风险点则是指风险即将要发生的几个临界点,或是风险存在发生质变的几个关键点。
风险是伴随某个目标不断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引爆风险的时间节点就是风险点,到了这个时间点风险大规模的爆发,比如黑天鹅事件、蝴蝶效应都属于风险点的表征。
十、办公室风险控制防范措施有哪些
在合同起草、审核、签定、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均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采取相应合同风险防范措施,防止在企业合同方面出现风险。
措施包括:1、争取合同的起草权
一般来讲,合同由谁起草,谁就掌握主动权。
2、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
首先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了解其经营范围,以及对方的资金、信用,经营情况,其项目是否合法。
同时也要审查签约人的资格,查看对方提交的法人开具的正式书面授权证明,了解对方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时效性。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3、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要一致
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是好事。但一定要对合同性质要了解,不要由于对合同性质了解不细,出现张冠李戴的事情。
4、注意价款支付及其方式
为了确保价款能够及时足额地收回,必须把好合同签订中价款支付及其方式的关,从源头上降低经营风险。
5、用词要严谨
签订合同不仅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要在合同中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句或多义词,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条款有无重复,或者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对方钻了空子。
6、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违约的责任
许多合同只规定双方交易的主要条款,却忽略了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违约应承担的责任。这样,无形中等于为双方解除了应负的责任,削弱了合同的约束力。
7、合同条款必须对等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一方享受权利,必须承担义务,合同条款的对等性是公平原则的重要内容。对于义务多、责任重、权利少这类一边倒的合同,应谨慎与之签订合同。因为一旦出现纠纷,本方将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同样,也不要签订权利多、义务少、责任轻的合同,否则另一方可能以该合同违背公平原则对合同的有效性提出抗辩。
9、约定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和诉讼管辖地要明确具体
在合同中一般约定,若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通过诉讼(仲裁)方式解决。若选择仲裁方式解决合同纠纷,不能只是笼统的写一旦发生纠纷在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仲裁部门解决,而应写具体的名称。若选择诉讼方式解决合同纠纷,应尽量选择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若对方不同意,可改为双方所在地法院均可管辖,尽量不要选择对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10、充分重视法律专业人员的利用
订立合同是一件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很大的经营行为,无论对于合同的效力,还是履约能力或陷阱条款,公司法人及经营者都因可能缺乏经验而难以准确进行把握。
十一、办公室风险清单及控制
一、 中国石化加油站施工现场风险提示
1、一般作业风险 5、登高作业风险
2、用火作业风险 6、破土作业风险
3、进入受限空间风险 7、起重作业风险
4、临时用电作业风险 8、职业卫生健康风险
二、 中国石化加油站施工现场风险防范措施
一般作业风险防范措施:
1、施工人员必须持《施工作业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殊工种从业资格证上岗;
3、施工人员进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4、施工现场必须明确安全员,安全员必须佩戴安全员标识;
5、施工中,材料、设备摆放合理,做好安全防护标识;
6、施工中,悬挂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到位;
7、新更换的进场施工人员,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8、施工方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9、施工方安全员和工程监理员要严格履行职责,服从指挥;
10、阻止与施工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11、严禁施工人员酒后作业,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12、必须确认通往下水系统的沟、井、漏斗、等已严密封堵;
13、施工现场严禁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
14、施工方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15、施工现场安全监护人员严禁离开现场;
用火作业防范措施:
1、 施工方必须取得《中国石化用火作业许可证》;
2、 必须按照规定的地点、数量摆放消防器材;
3、 一张用火作业许可证只限一处用火,不准改变作业地点;
4、 用火监督人要有资格证,作业时不准离开作业现场;
5、 施工方安全员巡查必须到位;
6、 施工要符合用火作业证相关要求;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防范措施:
1、 施工方必须取得《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 必须配备符合施工要求的设备;
3、 作业监护措施必须到位(消防器材、救生绳、气放装备等);
4、 受限空间进出口通畅,无障碍物;
5、 电气线路、设备、照明灯具和使用的工具、器材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6、 清洗油罐进罐作业前,必须进行油气浓度测试,测试结果符合标准才能进行清罐作业;
7、 清罐作业,罐外配有监护、抢救人员、抢救设备和药品;
8、 施工要符合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相关要求;
临时用电作业防范措施:
1、 施工方取得《中国石化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2、 临时用电不得变更地点和工作内容,尽职任意增加用电负荷或向其他单位转供电;
3、 要做好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监护人要到位;
4、 暗管埋设及地下电缆线路要设有“走向标志”和安全标志,电缆埋深必须大于0.7米;
5、 在防爆场所使用的临时电源,电气元件和线路大道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
6、 临时用电的单相和混用线路采用五线制;
7、 临时用电架空高度在装置内不低于2.5米,道路不低于5米;
8、 临时用电架空线路不得采用裸线,不得在树上或脚架上假设;
9、 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盘、箱应有防雨措施;
10、 临时用电设施安由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工具应一机一闸以保护;
11、 用电设备、线路容量、负荷负荷要求;
12、 施工符合临时用电作业许可相关要求;
高处作业防范措施:
1、 施工方取得《中国石化高处作业许可证》;
2、 作业人员身体条件和着装符合要求;
3、 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带、安全帽;
4、 高处作业防护措施符合要求;
5、 高处作业使用工具和现场搭设的脚手架、防护围栏、固定承重板符合安全规程;
6、 施工符合高处作业许可证相关要求;
破土作业防范措施:
1、 施工方取得《中国石化破土作业许可证》;
2、 每个施工点和每个施工周期办理一张作业许可证;
3、 电力、电信电缆、地下供排水管线、工艺管线等已确认,保护措施到位;
4、 按照施工方案图划线施工;
5、 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夜间警示灯按要求设置;
6、 进行放坡处理和固壁支撑;
7、 人员进出口和撤离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起重作业防范措施:
1、 对已吊装区域内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
2、 起重作业时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佩戴明显的标志;
3、 下方吊物时,严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4、 人员与吊物保持安全距离;
职业卫生健康风险防范措施:
1、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伤害;
2、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健康伤害(包括心理伤害);
3、资料、设备设施的损坏、损失(包括一定时期内或长时间无法正常工作的损失);
4、处理事故的费用(包括停工停产、事故调查及其他间接费用);
5、组织、职工经济负担的增加;
6、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家庭、朋友、社会的精神、心理、经济伤害和损失;
7、政府、行业、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指责;
8、法律追究和新闻曝光引起的组织形象伤害;
9、投资方或金融部门的信心丧失;
10、组织信誉的伤害、损失,商业机会的损失;
11、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12、职工本人和其他人的埋怨、牢骚、批评等。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