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工作)

时间:2023-06-10 12:13
本文关于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工作),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6-10日讯:

一、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

一完善审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在切实贯彻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与之相关的财经法规融会贯通,以审计法为基础,针对不同领域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具体实施办法,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部门一方面要吸收复合型人才,扩充审计队伍,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从政治上防范审计风险;对国家、地区新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认真研读,组织讨论,提升宏观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案例教学和模拟审计实验等方式经常性的组织业务培训,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监督活动是一套完整的程序,从确定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等环节,都要严格履行审计程序,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同时也要做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预测审计潜在风险,防范审计风险。

四选择恰当审计方法,减小审计误差。由于审计方法采用不当给审计造成的风险,在全部审计风险中占绝对比例。因此对于审计方法的选用,是克服风险的关键性步骤。审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而言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削弱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被审问题选择相适应的方法。

五客观公正进行审计评价,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客观评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既不高估内部控制也不低估内部控制;客观评价审计证据,实事求是,对审计取证做到真实、可靠,特别是对重点问题和重要程序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结果,审计工作由于受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资料、审计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账内账外的问题都查得一清二楚,因此对审计结果的评价要注意保持客观谨慎,不凭工作经验和领导意图来做出结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二、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工作

一、创业风险的来源

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是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

1、融资缺口。创业者可以证明创业构想的可行性,但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其实现商品化,从而给创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2、研究缺口。主要存在于仅凭个人兴趣所做的研究判断和基于市场潜力的商业判断之间。当一个创业者最初证明一个特定的科学突破或技术突破可能成为商业产品基础时,他仅仅停留在自己满意的论证程度上。

3、信息和信任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存在于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投资者)之间。也就是说,在创业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是技术专家;二是管理者(投资者)。这两种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对创业有不同的预期、信息来源和表达方式。如果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投资者)不能充分信任对方,或者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这一缺口将会变得更深,带来更大的风险。

4、资源缺口。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就如颜料和画笔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没有了颜料和画笔,艺术家即使有了构思也无从实现。创业也是如此。没有所需的资源,创业者将一筹莫展,创业也就无从谈起。

5、管理缺口。管理缺口是指创业者并不一定是出色的企业家,不一定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进行创业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创业者利用某一新技术进行创业,他可能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却不一定具备专业的管理才能,从而形成管理缺口;二是创业者往往有某种“奇思妙想”,可能是新的商业点子,但在战略规划上不具备出色的才能,或不擅长管理具体的事务,从而形成管理缺口。

二、创业风险的表现:

1、项目选择太盲目: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2、缺乏创业技能: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

3、资金风险:创业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企业创办起来后,就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

4、社会资源贫乏: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

5、管理风险: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其中包括: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患得患失、用人不当、忽视创新、急功近利、盲目跟风、意志薄弱等等。

6、竞争风险:如何面对竞争是每个企业都要随时考虑的事,而对新创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创业者选择的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那么在创业之初极有可能受到同行的强烈排挤。

7、团队分歧的风险: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使创业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含在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不能达到统一时,极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

8、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核心竞争力在创业之初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就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出局。

9、人力资源流失风险: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或业务队伍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防止专业人才及业务骨干流失应当是创业者时刻注意的问题,在那些依靠某种技术或专利创业的企业中,拥有或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业务骨干的流失是创业失败的最主要风险源。

10、意识上的风险:意识上的风险来自于无形,却有强大的毁灭力。风险性较大的意识有:投机的心态、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试试看的心态、过分依赖他人、回本的心理等。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三、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措施

防范是整体意识,措施侧重如何防范。

四、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的研究

内部控制是企业基于自身实际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文件(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制定的旨在实现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方法和措施。

其主要包括有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一环,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事实数据基础上,针对自身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危害进行及时的识别和判断,并基于此制定合理、客观、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如何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一)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在于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机制的开展都是围绕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条件,确定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比如针对公司近几年的运营效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掌控,又或者组织一定的人员在公司范围内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2.加强风险评估管理企业在确定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后,应当以此为基础作为自身风险管理的行动原则,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措施:督促和指导企业定期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评价现有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如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法规、自身人员的增减)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将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工作有效结合,对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必要的措施,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完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预定性,即便企业已有相关的量化预警方案,也不一定及时预防监控,因此企业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风险识别手段,通过调查、分析、评审等一定的方法,探索建立更加规范、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如:定期开展数据调查和事件跟踪等;(二)持续有效地开展内控评审作为审计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内控评审是推动企业建立内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经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审计质量。1.实现内部控制的日常化内部控制的日常化有助于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经营过程、资金资产管理等的难点和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与防范,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2.定期组织内控评审工作审计部门基于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按照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建议每年组织两次全面内控评审。

重点检查对象为内控制度维护及执行情况和效果,实现内控评审的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推动企业落实内控管理责任和控制要求,自主维护制度并切实执行。

五、如何做好风险防控管理

一、开展大额不良贷款全面风险排查。以风险全覆盖为原则,结合信贷大检查和案件风险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大额不良贷款排查方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要求依据问题性质采取果断措施,严防信贷风险积累演变为案件。

二、加大内控制度执行力检查。通过整体移位、飞行检查、暗访暗查等灵活方式,加强对基层网点和一线柜台突查。结合前一阶段组织实施的风险排查活动,认真总结、评估风险排查质量和排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排查不到位和排查流于形式的单位和项目,重新组织人员进行复查。

三、抓好银监会操作风险防范规定落实。严格执行重要岗位人员轮岗轮调和强制性休假制度,银企、银银以及银行内部对账制度,印章、密押、凭证分管分存及销毁制度和重要岗位、敏感环节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与监察等4项规定内容,组织开展自查自纠。

六、如何做到风险防控

1、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2、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3、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构建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4、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5、为民.务实.勤政.清廉。

  6、努力树立“风险无处不在,人人都有风险”的思想理念。

  7、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冰。

  8、服务人民视名利淡如水,建设经济知发展重于山。

  9、反腐倡廉预防为主,群众监督警钟长鸣。

  10、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构建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11、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党性长存。

  12、公生明.廉生威。

  13、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

  14、实行制度反腐,走法制化.科学化的反腐之路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

  15、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七、如何做好风险控制

(一)重新完善担保手续,减少存量贷款风险。首先要摸清家底。信用社要组织力量对存量担保贷款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根据借款人行业、贷款方式、贷款手续情况,对存量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如实认定,以真实地反映现有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存量风险贷款化解措施打下基础。

其次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和补办。根据认定的贷款风险,按照先易后难,制定化解落实计划逐步进行完善。对担保操作手续不规范的贷款,要限期做好补办工作;对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法、无经济保证实力的存量贷款,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收回或置换成有效资产抵押方式;对动产抵押率偏高、抵押物不足值的贷款,要采取压缩或逐步增加其它担保的方式,进行有效落实和化解。

对存量动产风险贷款的化解,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城区商品房地和质押贷款的抵(质)押率,以减少动产抵押贷款额度。再次要落实存量风险贷款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对存量风险贷款,要逐户逐笔把化解责任落实到人,联社要加大对信用社、信贷责任人的存量风险贷款化解进度和质量的检查考核,实行任务完成的好坏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信贷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存量贷款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规范贷款操作。堵住新增贷款风险。首先要完善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联社要根据信用社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担保贷款管理制度,从而堵塞担保贷款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在制度上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其次要严格执行担保贷款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贷款业务操作。信用社要加强对担保贷款的合法性、抵押物价值的足值性、质押物的真实性和担保手续的有效性的审查,从而使发生的每笔贷款业务合法合规。对保证贷款要严格审查保证人有无保证资格和保证能力,《董事会同意保证意见书》的签订,要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签名达到法定董事人数,确保保证人签章的真实性;对机械类动产抵押贷款要根据动产净值并结合市场现值,区别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对抵押物进行选择性抵押,通用设备抵押率控制在50%以下,专用设备抵押控制在30%以下;对交通类动产抵押贷款要及时督促抵押人办理保险续保手续,约定信用社为第一受益人,并要结合抵押物的折旧情况和报废年限采取逐年压缩;对房产抵押贷款要严格审查房屋产权归属和共有人情况;对质押贷款要办妥质押物核押手续,确保质押人签章真实并确认质押事宜。

(三)落实有效防范措施,规避有限责任公司贷款潜在风险。按照现行《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在信贷管理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发生风险导致企业关停倒闭后,由于承担的只是有限责任,从而使我们无法追索企业法定代表人贷款责任,出现企业亏损,法定代表人致富,贷款无法落实的情况。

据调查有限责任公司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50%以上,因此应有效规避有限责任公司贷款潜在风险,尽最大限度减少贷款风险损失。

八、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和规避

   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每个公司在运营各个阶段都应该考虑公司管理风险应当如何规避,这不光光是为了防止公司破产,同时也是公司本身特点赋予的内容。

       公司管理风险应当如何规避第一招:明责与完善

       公司治理实质的涵义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基于受托责任下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股东会、公司董事会、公司经理层以及对受托责任履行行为实施监督的公司监事会的权利和责任的法律确认和有效执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公司价值的组织保障。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整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公司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公司管理风险应当如何规避第二招: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及相关法律的遵循等组织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实施者为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内控制度是企业为有效实现其目标而设计的内部制度安排,它是为整个企业而设计的系统,企业不应该有任何人能脱离该系统的控制而自由运作。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就是授权和监督。公司所有人的权限都是在这个组织中被授予的,并要得到有效监督。

       公司管理风险应当如何规避第三招:风险管理

      要能够很好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公司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从企业组织架构上控制因内部管理失误造成公司经营风险。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的风险,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范。如企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风险,作业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信息风险,策略风险等。

      公司管理风险应当如何规避第四招:风险审计与评估

      以企业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称为经营风险审计,通过专门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区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审计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企业财务错报,而是通过对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经营策略、企业法律环境等方面的测试,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

 

九、风险防控的方法有哪些

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简而言之,就是做好三方面工作,即贷前审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

1、贷前审查,要做好客户准入,即哪些行业、哪些客户可以做业务,可以做业务的行业和客户的主要风险点在哪里,银行可以承担的风险是多少,具体就是做好客户信用评级、额度授信工作;

2、贷中审批,要做好贷款发放前的审批工作,客户的贷款申请,是否有真实合法有效的用途,还款来源是否充分可靠,做好相关担保手续,用款条件是否均已落实,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都齐备时,才可以审批发放信贷资金;

3、贷后管理,即做好贷款发放后的持续跟踪管理,监督客户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银行信贷要求,对于违规使用的情况,要求客户及时落实整改,如果客户违约或其他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银行有权采取保全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要求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或者处置担保物,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十、风险控制和防范手段

事实上,无论是施工总承包模式还是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都与承包人有关,承包人都需要重视设计工作。相应的设计责任与风险应对,也应成为承包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承包人设计责任,施工总承包与工程总承包

如上文所述,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部分承包人自觉项目设计与自己无关,因此不重视设计,直到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推广,承包商才不得不重视项目设计与设计能力的提升。事实上,无论施工总承包模式,还是工程总承包模式,承包人都承担相应的设计责任。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责任

在施工总承包下,承包人的主要义务是在约定工期内完成施工,确保质量合格。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承包人基于质量责任对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审查义务。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28条规定:“承包人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7版)

通用合同条款第1.6.1条“图纸的提供和交底”规定:“发包人应按照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期限、数量和内容向承包人免费提供图纸,并组织承包人、监理人和设计人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第1.6.2条规定:“承包人在收到发包人提供的图纸后,发现图纸存在差错、遗漏或缺陷的,应及时通知监理人。监理人接到该通知后,应附具相关意见并立即报送发包人,发包人应在收到监理人报送的通知后的合理时间内作出决定。合理时间是指发包人在收到监理人的报送通知后,尽其努力且不懈怠地完成图纸修改补充所需的时间”。

根据上述规定,在施工总承包下,发包人负责向承包人提供图纸和设计文件,但承包人对图纸和设计文件有审查义务。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责任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设计在总承包人的承包范围之内,所以设计责任是总承包人的合同义务。

《建筑法》

第55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GF-2011-0216)

通用条款第5条规定,“承包人有义务按照发包人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现场障碍资料和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定的设计深度开展工程设计,并对其设计的工艺技术和(或)建筑功能,及工程的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的标准,设备材料的质量、工程质量和完成时间负责。因承包人设计的原因,造成的费用增加、竣工日期延误,由承包人承担”。

因此,在工程总承包下,总承包人有义务向发包人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设计深度和合同要求的设计文件。

2、设计责任风险,施工总承包与工程总承包

无论施工总承包模式,还是工程总承包模式,承包人都承担相应设计责任,因此也都面临着相应设计责任风险。

施工总承包下的设计责任风险

如上所述,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由发包人负责,承包人对设计文件和图纸仅有审查义务。因此,在此模式下承包人的设计责任较小,风险较低,但会存在以下风险:

(1)发包人不合理分摊设计责任的风险

在施工总承包下,设计由专业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一)的第12条规定,发包人提供的设计有缺陷,造成质量缺陷,承担过错责任;承包人有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从发包人与承包人的角度而言,图纸错误造成质量瑕疵,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承担责任;如果设计单位对此有责任,发包人可追究设计单位责任。发包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图纸或所提供图纸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承包人有权索赔工期和费用。

但在实践中,发包人往往在施工合同中约定承包人如未发现设计文件错漏或发现了未通知发包人,由此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承包人承担责任。在此情形下,承包人未发现设计错漏或未及时提出设计错漏,要承担违约责任,且不能提出工期索赔。

发包人除了直接加大承包人的设计审查义务,还可能约定承包人对于图纸提交应提前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发包人,如承包人未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发包人,则不能提出工期索赔。

(2)发包人未尽审查义务导致成本增加风险

在设计文件或图纸存在错漏时,承包人未尽审查义务从而导致工程返工,增加承包人成本;或者未向发包人提出变更,导致变更费用难以计取,从而承包人只能自己承担增加的成本。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责任风险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由总承包人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往往由于总承包人自身实力问题或者项目本身不规范问题,导致总承包人管不了设计或者跟不上设计以及其它风险。

(1)总承包人管不了设计

如果总承包人本身是施工单位,则设计单位可能是联合投标人,也可能是发包人指定的或承发包双方联合招标确定的。如此以来,在履约中,往往出现总承包人管不了设计的情形。设计单位一般只收取固定的设计费用,但其地位又相对独立,往往直接听命于发包人,总承包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或约束形同虚设。一旦出现总承包人管不了设计的情况,则项目的盈亏、进度、质量就处于失控状态,总承包人的亏损风险、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均大大增加

(2)总承包人跟不上设计

在总承包人自行确定设计单位的情形下,设计单位是总承包人的分包单位,理论上总承包人能够将自己对设计的要求充分贯彻,但很多总承包人自身技术能力有限,难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设计要求,无法推进设计工作,只能跟着设计单位的思路走,导致设计工作失控。

(3)设计进度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GF-2011-0216)的规定,总承包人负责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和设计进度计划,以总承包人收到发包人提供项目基础资料、现场障碍资料(及预付款)后的第5日作为作为开工日期;发包人负责组织设计审查会议。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工期往往包含在总工期内,但设计工作又相对独立,且一般情形下,在设计完成后才能全面开始施工。若设计进度延误,就会直接导致整个工程工期延误,从而使整个工期失控。

(4)设计范围与深度风险

设计范围,是指总承包人需要开展设计的地块、建筑物的范围。设计深度是指总承包人的设计文件需要达到的深度要求。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设计文件的编制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专项设计。设计范围与设计深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承包人的设计责任。合同中设计范围与深度的约定直接影响设计费用计算,如果承包人没有深刻理解合同中对设计范围与深度的约定,往往会导致设计费用支出增加,影响项目盈利。

3、风险管控与应对

无论是施工总承包还是工程总承包,应对设计责任风险的核心是承包人的技术能力。无论是进行图纸及设计文件的审查、提前发出提供图纸通知、履行设计义务,均要求承包人有良好甚至优秀的设计技术能力。因此,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对设计责任风险提出应对建议如下:

1、明确设计责任,厘清设计范围与深度

在施工总承包中,如果合同约定对于图纸或设计文件延误,承包人有义务提前通知发包人或监理,则承包人必须制定完善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明确发包人发送图纸或指示的时间。

在工程总承包中,总承包人必须重视审核招标文件,理解发包人要求,确保设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明确图纸及设计文件的深度、成果提交及审查流程等;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发包人要求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2、尽快设计定案,做好设计变更签证

无论是工程总承包还是施工总承包,只有设计定案,才能锁死成本,而在设计定案基础上,承包人才能向发包人提出变更索赔。因此,在施工总承包中,承包人应在合同中约定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交图纸及设计文件的时间、数量、内容;在工程总承包中,总承包人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发包人提交前期资料的内容、时间和发包人组织图纸审查的流程,并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提交发包人确认。在发包人确认设计文件和图纸之后,发包人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就构成设计变更,总承包人有权根据合同约定向发包人主张设计变更签证;如变更影响工期,总承包人有权提出工期索赔。

3、确定好设计分包合同的核心条款

在工程总承包中,如果总承包人将设计工作分包,则需要注意:

1一是总承包人要按照投标设计费用报价并考虑市场价格水平情况,编制设计费用预算,作为设计分包的招标控制价;2二是按照总承包合同约定的设计费用支付方式确定设计分包费用的支付方式;3三是按照设计进度计划确定设计分包的设计成果的提交时间;4四是把总承包合同中的质量、进度等违约事项转嫁到设计分包合同中;5五是在设计分包合同中约定,因发包人原因或设计分包原因造成的重复设计,分包单位必须按照发包人的要求的时间、质量完成,且总承包人不承担任何费用。

4、注重设计工期索赔

在工程总承包中,总承包人应注意设计工期索赔事项识别与处理,作好谈判、证据固定与留存工作。

设计工期索赔注意事项包括:

1一是因发包人指定设计分包原因造成的进度迟延;2二是因发包人提供基础资料错误或迟延造成的设计进度迟延;3三是发包人未能及时对设计成果进行审核造成的设计迟延;4

四是发包人对设计成果审核错误造成的设计进度迟延等。

传统的工程建设思维中,承包人作为施工建设主体主要即负责对项目工程的实际施工建设,承担相应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责任与风险。但事实上,工程施工与工程设计一样,共同作为建设活动的主要环节与内容之一,二者有着密切的责任关系,承包人对于设计责任与设计责任风险,应有着必要的认知与应对办法。

十一、风险防范管理的基本方法

企业印章使用风险分析及防范

风险一:印章管理不善、不重视、不规范

印章是企业身份和权力的证明,带有公司印章的文件是法律保护的有效文件,同时意味着公司对该文件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长期以来,企业印章管理一直处于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水平,如果其他人窃取或欺诈使用公司印章,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将对公司造成直接法律纠纷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风险二:越权使用印章签订合同甚至提供担保

越权使用公司印章,加盖的公司印章是真实的,实践中无权代理人加盖的印章是争议中常见类型。无权代理人加盖的公司印章签订的合同的效力是不稳定的,其法律后果也不尽相同。构成表见代理的越权加盖公章,即便不是公司所有人的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仍然为有效合同,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风险三:印章失控,完全交由他人管理

公司印章属于公司财产,更是公司日常的经营项目业务支持的重要物品,凡是在任何文件加盖公章的行为,即刻产生法律效力。从这个方面就能看出拥有公章就代表掌控公司的权利,如果公章管理一旦意外失控,存在因印章被盗盖而签订损害公司合法权益的经济合同和其他法律文书的风险,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风险四:私刻印章、伪造公章

司法实践中因“萝卜章”而引起的纠纷层出不穷。从民法的角度看,将伪造印章签署合同的行为定性为职务代表行为、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都有相应的依据,并会造成不同的法律后果。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