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历史前身?,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4-02-16日讯:
商业银行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国时期。
据《英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6世纪,古代巴比伦已有一家“里吉比”银行。考古学家在阿拉伯大沙漠发现的石碑证明,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巴比伦的寺院对外放款,而且放款是采用由债务人开具类似本票的文书,交由寺院收执,且此项文书可以转让。
公元前4世纪 希腊的寺院、公共团体、私人商号也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但这种金融活动只限于货币兑换业性质,还没有办理放款业务。罗马在公元前20年也有类似希腊银行业的机构出现,但较希腊银行业又有所进步,它不仅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还经营贷放、信托等业务,同时对银行业的管理和监督也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罗马银行业所经营的业务虽不属于信用贷放,但已具有近代银行业务的雏形。
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171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的近代银行(1171年意大利成立的威尼斯“国家借放所”是西方最早由国家经营的贷款取息机构,这家借放所也叫作威尼斯共和国公债经营所,在此基础上1580年成立了“里亚尔布市场银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1587年,政府将其更名为“威尼斯银行”)。
“银行”一词英文称之为“Bank”,是由意大利文“Banca”演变而来的。在意大利文中,“Banca”是指“板凳”的意思。最初银行家均为祖居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的犹太人他们为躲避战乱,迁移到英伦三岛,以兑换、保管贵重物、汇兑等为业。在市场上人各一凳,据以经营货币兑换业务,所以最早时,银行家们其实被称为“坐在长板凳上的人”。倘若有人资金周转不灵,无力支付债务时,就会招致债主们群起捣碎其长凳,兑换商的信用也即宣告破碎。英文“破产”为“ Bankruptcy”,即源于此。
中国古代银行业
中国关于银行业的记载,较早的是南北朝时的寺庙典当业。到了唐代,出现了类似汇票的“飞钱”,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汇兑业务。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北宋真宗时,由四川富商发行的“交子”,成为我国早期的纸币。
到了明清以后,当铺是中国主要的信用机构。明末,一些较大的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钱铺发展成为银庄。银庄产生初期,除兑换银钱外,还从事放贷,到了清代,才逐渐开办存款、汇兑业务,但最终在清政府的限制和外国银行的压迫下,走向衰落。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见于太平天国洪仁轩所著的《资政新篇》。
最早只有官办银行,民间是没有的,到后来逐渐出现在民间,中国最早得专门借贷机构是国家开办的质库,后来有了民间经营的钱庄。它们融汇天下的货币,方便了往来的商旅。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
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转型
改革开放之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银行体系向现代市场经济银行体系转型,从1979年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2001年,我国加入WTO,承诺逐步开放金融业。现代银行体系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与国外银行有序竞争。因而,我国逐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 年,我国基本形成了现代银行体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
从1987年到1988年,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1987年,交通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1988年,招商银行成为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设立,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
1995 年起,部分城市信用社陆续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起,部分农村信用社陆续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
截止2020年6月年,我国共有开发性金融机构1家、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5家、住房储蓄银行1家、民营银行19家、外资法人银行41家、农村商业银行1423家、村镇银行1622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5家。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