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双重管控工作指的是什么?,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4-11-01日讯:
一、双重管控工作指的是什么?
“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合称为“双重预防机制”
二、双重管控机制包含?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有效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识,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作为本岗位如何做好双重风险管控工作?
1、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出“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指南或者作业指导书;
2、要组织全员对风险点排查,建立风险点台账;
3、要组织相关部门及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分析;
4、利用有效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5、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风险分级管控;
6、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7、对风险进行培训和告知;
8、根据风险分级情况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9、确定排查计划和实施排查。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主要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是当前最为先进、科学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实现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的重要手段。
四、什么风险管控?
针对风险预测、风险识别,开展风险管控。
五、风险管控的风险是什么意思?
风险管控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它是风险识别的关键。风险识别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
六、医疗风险管控是什么工作?
医疗风险管理概念是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用于经济损失的风险。
七、风险管控的基础是什么?
风险管控的基础是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判断,以减少或消除风险产生的可能,从而保障风险管控的实施。2. 风险评估包括确定风险、分析风险和评价风险等流程,是风险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失的产生。3. 在确定风险的同时,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风险管控,并确保企业或个人的健康发展。
八、风险管控是什么意思?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风险控制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总会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风险总是存在的。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
九、低风险管控内容是什么?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等。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方面的内容。常用的方法有保险调查法、财务分析法、企业生产流程图法、实地考察法以及损失分析法等。
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估计与度量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估测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比较,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系统的危险等级,决定是否需要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
具体而言,它包括确定损失将发生的概率和机会,确定如果这些损失发生可能对企业或家庭造成的影响,确定在一个预算内发生损失的承受能力。
4)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并实施。
常有控制型与财务型两大类。控制型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财务型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消化发生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做的财务安排。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还要考虑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十、风险辨识管控状态是什么?
风险识别的三种状态:
(1)正常状态:正常施工及动作的条件下产生的环境问题;
(2)异常状态:设备开机、停机、检修、停电时的变化;
(3)紧急状态: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如意外泄漏、爆炸、坍塌、雷击、火灾、环境设备的故障等;特别注意不要遗漏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组织的许多重大环境因素往往针对的就是紧急状态。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