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5-01-02日讯:
一、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效防控客户集中度风险,维护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的信用风险暴露,包括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内各类信用风险暴露。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大额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超过其一级资本净额2.5%的风险暴露。
第五条 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大额风险暴露均应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计算并表和未并表的大额风险暴露。
并表范围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一致。并表风险暴露为银行集团内各成员对客户的风险暴露简单相加。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与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等,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防控大额风险。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第四条 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
四、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1)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可以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2)保险转移。保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4、风险保留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
(1)无计划自留。指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
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五、风险权重管理办法?
风险权重制
权重风险资产是资产风险管理中的一个概念,资产风险管理是指先把资产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测算出不同种类的资产的风险权重(0- 100%),对不同风险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基本介绍
根据风险权重计算的资产称作权重风险资产,全部资本与权重风险资产总和的比即为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充足比率的规定以及对资产风险程度的界定构成了资产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权重风险资产额为某类资产数额与该项资产的权重风险之乘积。
六、商业银行流动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一)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包括现金流测算和分析。
(二)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
(三)融资管理。
(四)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
(五)压力测试。
(六)应急计划。
(七)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
(八)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九)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
七、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全文?
暂行办法全文包含了资产风险的四个等级和对应的评估标准。金融资产的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评估标准包括了资产本身的特质,发行人信用评级,发行人财务状况、抵质押品质量等因素。这些标准都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评价资产的风险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此外,还应注意到金融资产风险是在不断变化中,评估标准也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学习有关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的最新政策和信息,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应对风险挑战。
八、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1)市场风险。主要指由于市场发生意外,使企业无法按原定计划销售产品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还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预测失误,
二是出现新的替代品,从而导致企业销售计划落空,资金链条断裂。
(2)信用风险。信用凤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即借款人可能因不能支付利息,不能偿还所借款项而拖欠贷款,造成贷款损失,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损失。
九、农村商业银行常见风险?
1.道德风险。近年来,尽管各级管理部门很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三铁"精神,再到“合规年”、“深化年”活动,整个金融界也在各个年代推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教育活动。但由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一些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扭曲变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少数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酿成了目前金融业中的许多大案要案,成为影响金融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而农商银行点多面广,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接受较为丰富高雅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道德教育,加之制度和管理在基层网点也有缺陷和盲点,因而基层农商银行更易于引发因道德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2.
制度风险。目前,各级管理机构虽然已经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内控体系,但由于到基层农商银行后出现了执行力衰减,并存有执行滞后性的弊端;且很多基层单位存在着重经营、轻风险管理现象,不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
十、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风险分为三级,有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他们的分类是采用L,E,C,D的评估方法鉴定的,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