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5-01-14日讯: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这个主要的风险在于: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找到的供应商无法提供合适的配件或原材料;采购人员吃回扣严重;供应商无法持续稳定供货;采购程序设计不当导致工作开展问题多多等等。
二、内部环境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内部管理松散。人员组织纪律性差。工作经常出错。加强整顿。合适的人干合适的岗。绩效考核。严格管理。
三、食品采购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四点主要风险:
一是送货不及时 供应商或运输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到货;
二是价格上涨 由于市场或供应商的原因,购价格突然上涨,导致供应商要求涨价;
三是质量不合要求 验货时发现货物质量与合同约定的不相符合,导致无法使用;
四是购方计划改变 若采购方计划改变,供应商已经到货,必定会造成需方一定经济损失。
为了规避风险,通常采用合同约定的方式,对供需双方都可降低风险的发生。
四、内部控制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风险分析的内容很复杂,简单来看主要包括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两个方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的结果一般有“很少”、“不太可能”、“可能”、“很可能”和“基本确定”五种情况。
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通常可以划分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主要”和“灾难性”等级别。
五、采购的风险控制点有哪些?
1、在订购合同中,对于采购物品的 规格型号等搞错。
2、重复采购同一批物资或遗漏需要采购的物资。
3、对供应商所提供货物的验收要求,过于理想化、理论化,不能正确面对客观事实的。
4、价格控制。
5、对供应商的选择及评价要有客观性,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供应商的特点做抉择。
六、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控制环节和控制流程?
包括以下10个作业,具体的控制流程,请留Mail供货商管理作业请购作业采购作业进口作业验收作业验收差异作业应付帐款作业预付款项作业付款作业投保作业
七、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含义?
事前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
1.合理的职责分工
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完善的授权审批和审核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八、内部信息传递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有哪些?
主要风险是:指标体系的设计未能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级次混乱,与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相脱节,并且一旦设定后未能根据环境和业务变化有所调整。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要求和业绩考核标准,根据各管理层级对信息的需求和详略程度,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企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战略规划为内部报告控制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第二,企业内部报告指标确定后,应进行细化,层层分解,使企业中各责任中心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以利于控制风险并进行业绩考核。由此可见,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内部报告的控制目标、各责任中心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控制目标, 是一个通过内部信息传递相互联系、不断细化的体系。第三,内部报告需要依据全面预算的标准进行信息反馈,将预算控制的过程和结果向企业管理层报告,以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明确相关责任、科学考核业绩,并根据新的环境和业务调整决策部署,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管理的协同效应。
九、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方法?
传统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方法主要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机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完成所指派职责时的执行效果。
其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所遵循的逻辑顺序是“控制→风险→评价控制目的是否实现”,可见,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反馈,在确认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之后,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增强和完善内部控制。
这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滞后的方法,而不是“未雨绸缪”预防式的方法,这些方法无法根据企业目标考察风险,也未能根据风险安排相应的措施以控制风险,因此,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十、内部控制中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风险分析的内容很复杂,简单来看主要包括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两个方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的结果一般有“很少”、“不太可能”、“可能”、“很可能”和“基本确定”五种情况。
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通常可以划分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主要”和“灾难性”等级别。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