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企业应当采用什么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5-02-11日讯:
一、企业应当采用什么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
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
风险是指在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及概率。
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风险),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是无法预先的,这些事件会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前瞻的方式是指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式评估,从而确定各因素在流通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价。
回顾的方式是以已经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为对象,通过追溯、评价已发生的事件的研究方式。回顾的方式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评价方式。
企业应当对质量风险的性质、等级进行评估,对确定的质量风险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对存在的质量风险,应当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进行协调和处理;对质量风险的控制效果要进行评价和改进。
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方法?
传统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方法主要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机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完成所指派职责时的执行效果。
其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所遵循的逻辑顺序是“控制→风险→评价控制目的是否实现”,可见,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反馈,在确认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之后,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增强和完善内部控制。
这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滞后的方法,而不是“未雨绸缪”预防式的方法,这些方法无法根据企业目标考察风险,也未能根据风险安排相应的措施以控制风险,因此,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三、内部控制为了什么评估风险?
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说,个人认为从低到高应是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首先,合规管理是最基础的层面。合规管理的本质并不聚焦于风险管理,它只是机械的避免违反内外部法律制度规范,从结果上看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有多大、够不够,并不是合规管理所关注的,自然也不是它能够解决的。
其次,以coso框架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是合规管理的终极版,也可以说是操作风险管理的终极版。内部控制不但要求合规,还要考察这个“规”是不是完善,“规”有没有配备相应的执行点,执行“规”的过程是不是有效。如果说合规管理更注重结果、只要结果合规就OK,那么内部控制就更重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整套完善的工具和方法。
最后,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控的最高形式。在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一般被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刚才说了,内部控制是管理操作风险的终极手段,但是它对其他风险并没有效果。内控再严密,也无法衡量资本市场波动会给公司带来多大风险(市场风险),无法衡量交易对手赖账不给钱有多大风险(信用风险),更无法衡量公司战略方向错误、出了事被人骂的风险。
四、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什么?
风险评估分为内部控制或内部评估,也包括外部评估或第三方评估。
五、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是什么?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是公司评估内部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的一整套制度和方法。
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主要阶段,旨在确保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六、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机制有哪些?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机制有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管控。
七、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怎么填?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也称ICRA评估表)用于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以下是ICRA评估表的填写步骤:
第一步:患者基本信息填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诊断等信息。
第二步:感染部位评估。评估所患疾病涉及的感染部位,并在表格中打“√”标记。
第三步:预防措施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对应勾选评估表中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等方面。
第四步:危险因素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吸氧、导尿、外科手术等,并对应勾选评估表中的危险因素。
第五步:总评估。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并在评估表中打上风险等级的标记。评估结果可以根据不同医院部位和科室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步:建议防控措施。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建议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措施、耐药菌感染患者分别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清洁消毒等。
需要注意的是,ICRA评估表的填写需要科学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感染病情作出不同的评估结果和相应处理措施。
八、食品欺诈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每年至少一次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实施食品欺诈的脆弱性评估,尤其在使用新原料,行业内有类似食品欺诈曝光,政府公布易掺假原料,或者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竞争激烈供需不平衡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判定,属于可控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然后采取检测验证或者其他方法来进行控制。
九、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的定义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二、常用方法:
1、风险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2、模糊综合评价法
3、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
4、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
5、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
6、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
三、任务:
1、确定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
2、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
3、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5、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6、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十、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通俗化理解?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对公司的各项管理措施进行评估,看是否存在可能对公司造成损失或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风险。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公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