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政府颁布的规范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9日讯:
1.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法律关联?首先,从法律关系说,基本三方面:民商法、行政法律、刑事法律关系。
主要的法律关系都涉及到了。第三方网络平台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由于他涉及了金融安全,需要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监督,由于她可能有金融犯罪。涉及法律关系比较全面的,包含三方面。
二、网络平台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吗?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规范,对于他涉及的法律只能比照传统的支付机构和电子支付他所涉及的法律进行简单的划分:一般来说,我们对电子支付机构所涉及的法律是从四方面考量的:1.支付主体涉及的问题,商业银行法等。2.规范支付行为,比如支付结算、清算等一系列行为。
3.规范支付工具相关规定,比如支付工具除了货币、信用卡等,管理办法信用卡管理办法条例等等。4.防止金融犯罪和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法规,比如反洗钱法,除了洗钱外,金融犯罪包括欺诈、掠夺等等金融犯罪,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等。
原则上说四个方面的法律对第三方网络平台来说,定义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四方面法律都是比较实用的,具体适用法律还会有不同。比如最后一方面,打击金融犯罪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金融犯罪包括洗钱、金融欺诈等等,支付第三方网络平台面临的问题,据我们研究感觉到,比传统支付领域还要严重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第三方网络平台面临打击金融犯罪和保护消费者主要面临四方面和传统的不一样的难点:1.主体的虚拟性,大部分交易是非实名的。2.交易本身的虚拟性,网络发生的交易和本身的交易不一致的,如何核实这个过程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很难控制,这样的特点使得网络支付可能更容易成为洗钱、套现等等金融犯罪的温床。
3.由于网络的遍及性,使得传播范围广。
2.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法律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与第三方支付密切相关的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主要法规可参考下列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令〔2014〕第1号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12号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6号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 。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法律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与第三方支付密切相关的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主要法规可参考下列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令〔2014〕第1号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12号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6号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43号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7号 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3.关于第三方支付现在国家有哪些法律法规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央行令,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办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保监会《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证监会《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人民银行《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扩展资料:
产生原因:
第三方支付采用支付结算方式。按支付程序分类,结算方式可分为一步支付方式和分步支付方式,前者包括现金结算、票据结算(如支票、本票、银行汇票、承兑汇票)、汇转结算(如电汇、网上支付),后者包括信用证结算、保函结算、第三方支付结算。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结算归属于贸易范畴。贸易的核心是交换。交换是交付标的与支付货币两大对立流程的统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体之间,交换遵循的原则是等价和同步。同步交换,就是交货与付款互为条件,是等价交换的保证。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现货标的的面对面交易,同步交换容易实现;但许多情况下由于交易标的的流转验收(如商品货物的流动、服务劳务的转化)需要过程,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异步和分离的矛盾不可避免,同步交换往往难以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方支付
4.关于第三方支付现在国家有哪些法律法规
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法律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与第三方支付密切相关的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主要法规可参考下列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令〔2014〕第1号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12号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6号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43号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7号 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5.关于第三方支付现在国家有哪些法律法规
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法律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与第三方支付密切相关的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主要法规可参考下列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令〔2014〕第1号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12号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6号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43号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7号 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6.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上有什么法规政策
一是监管的加码始终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创新,第三方支付的爆发式增长,行业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业务上,都正在从银行的一个辅助、补充,走向与银行可以对话的阶段,部分业务甚至出现了“银行化”的趋势。
二是监管央行把第三方支付定位于“小额、便民、银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但就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支付已经不仅仅是小额便民,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2014年的监管文件虽然很多,整体上还是没有改变以往监管的大方向,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前提下促进相关业务的合规,均是从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去做一些监管。
四是监管部门正在参照银行的标准来对支付企业进行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办法已经从原来的草稿进入细则阶段。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处于成长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要采取动态监管的方式,制定弹性政策,在发展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发展。
一是要有一个权威的行业协会和系统的行业规则。这就要求行业协会能够根据监管部门的原则性要求,制定详细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支付体系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和内部控制能力,保证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自觉遵守行业规范。 三是要有高效的问题查处机制。
对部分问题的查处将可能遇到困难,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体系提出充足的依据。可见,未来防范第三方支付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将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中。
7.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政策法规有哪些
人民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 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保监会《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 证监会《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 人民银行《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发改委《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征求意见函》。
8.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央行令,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办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网络支付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办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对于支付业务申请人资格,《办法》规定,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
《办法》规定,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办理。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在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方案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对客户知情权的保护措施,明确告知客户终止支付业务的原因、停止受理客户委托支付业务的时间、拟终止支付业务的后续安排等;对客户隐私权的保护措施,明确客户身份基本资讯的接收机构及其移交安排、销毁方式及其监督安排等;对客户选择权的保护措施,明确可供客户选择的、两个以上客户备付金退还方案等。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方案涉及其他支付机构的,还应当提交与所涉支付机构签订的客户身份基本资讯移交协定、客户备付金退还安排等证明文件。
在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支付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确定其支付业务的收费专案和收费标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未明确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支付机构可以按照市场原则合理确定其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支付机构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披露其支付业务的收费专案和收费标准。支付机构有互联网网站的,还应当在网站主页显著位置进行披露。
此外,支付机构调整支付业务的收费专案或收费标准的,应当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客户承受能力等因素。支付机构在实施新的支付业务收费专案或收费标准之前,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连续公示调整事项30日。支付机构有互联网网站的,还应当在网站主页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支付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将上一会计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报送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内的任一会计年度内亏损或连续多个会计年度内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40%的,应当在下一会计年度的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季度财务会计报告等。
2013年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3】第6号令,
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现予发布实施。
银联于2014年11月12日发出《关于进一步明确违规整改相关要求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意图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直连情况,要求将绕过银联的业务逐步迁移至银联平台。此次银联整顿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直连行动,大概涉及30家银联会员,但不涉及线上支付,更不涉及支付宝。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