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法务 > 正文

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经典案例

时间:2021-05-09 08:20
本文关于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经典案例,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9日讯:

1.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精彩的案例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巴菲特再次以他标志性的资本运作吸引了市场的关注,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业。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购是自1998年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以来,巴菲特最大一笔的买卖。根据协议,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将支付给苏格兰电力公司51亿美元现金,其余43亿美元将转化为净负债和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苏格兰电力公司将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拥有太平洋公司后,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将其在美国6个州的160万客户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并将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

“股神”的再度出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好事者不无居心地宣称:巴菲特的投机回合回来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狂飙、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点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在美国劳工部5月18日公布的报告中,美国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4%,通胀抬头的原因是4月份美国能源价格上涨了4.5%,为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本质上看,这不过是巴菲特美妙投资的最新案例。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看重的是长期内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但事实却是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而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把戏。

其次,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能源市场近一年来的价格波动,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合意的外部环境。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其实,新近进军能源业不过是巴菲特哲学的一个最新范本罢了,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对巴菲特理性投资行为的高额回报,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资本市场认可的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从反面证明了一个以投机为主流的资本市场只会有短暂的“虚伪繁荣”,长期内的金融动荡将会让整个国家经济遭受致命伤害。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2.巴菲特当年如何分析认为中石油值1000亿美元市值

我无法预计经济将于何时复苏,也不知道市场将在何时出现改善。但今年以来,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却快欧美一步,表现出了明显复苏的喜人态势。我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政策,拥有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对世界经济的意义重大。

中国人每日辛勤劳作生产产品给美国人用,而我们给他们一些纸片。当中国人想用这些纸片,例如几年前来买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纸片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达到2000多亿美元,当他们发现美元没办法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他们会问,为什么要出口美国,而不是自己用呢?目前中国出口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外需大幅下降,二是出口换来的美元面临长期贬值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刺激内需,一可以弥补外需的下降,二可以避免美元大幅贬值的危险。

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很多人认为中国投资美国国债存在很大风险,只要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的美元储备就会越来越多。其实中国有多种选择使用其外汇储备,例如投资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等等,而中国方面对于目前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任何美国以外的投资者长期持有美国国债都面临美元购买力下降的威胁。不过,这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是个问题,但并不是最糟糕的问题。

中国有一个很棒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我会告诉所有中国人,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比100年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机会经济会不停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会不停上升,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重要。去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真是难以置信的好,没有人会比它更好,世界正在发现中国,中国也在发现世界。

我从未对中国股市发表过具体意见。我不是做预测股市走向生意的,我一贯的观点是,如果市场下跌,它就比以前更有吸引力。我不预测股市,我只会在市场向下走的时候作出反应。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很多中国人都对股票热情很高。

我是在2002年春天的时候读到了中石油的年报,我从没问过任何人的意见,我当时认为这家公司值1000亿美元,但它那时的市值只有350亿美元。我不喜欢做事要精确到小数点三位以后,如果有人体重大约在300到350磅之间,我不需要精确的体重就知道他是个胖子。如果你根据中石油年报上的数字还做不了决定,那你应该看下一家公司。

我们应该向中国人学习,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去年到大连,开车在周围转了45分钟,看到这几年新盖的几百家工厂,中国人正在开始释放他们的能量。过去几个世纪,中国人有能力,但体制不允许人做事,现在中国人的能量开始释放出来了。

我不认为中国变富就意味着美国会变穷,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过于多疑是疯狂的做法。我们国家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怪到别人身上,前几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时,几百名国会议员投票谴责那项收购,我认为那简直太疯狂了,对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也是一样。我们每年从中国进口那么多产品,把那么多美元运到中国,却不愿意让中国拿那些美元来我们这里投资,我认为把中国当成别的国家经济问题的替罪羊是个错误,中美关系有可能会紧张起来,这是我不愿看到的。

3.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精彩的案例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巴菲特再次以他标志性的资本运作吸引了市场的关注,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业。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 此次收购是自1998年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以来,巴菲特最大一笔的买卖。

根据协议,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将支付给苏格兰电力公司51亿美元现金,其余43亿美元将转化为净负债和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苏格兰电力公司将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

拥有太平洋公司后,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将其在美国6个州的160万客户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并将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 “股神”的再度出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好事者不无居心地宣称:巴菲特的投机回合回来了。

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狂飙、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点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

在美国劳工部5月18日公布的报告中,美国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

4%,通胀抬头的原因是4月份美国能源价格上涨了4。5%,为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本质上看,这不过是巴菲特美妙投资的最新案例。 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看重的是长期内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

但事实却是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而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把戏。

其次,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 能源市场近一年来的价格波动,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合意的外部环境。

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 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其实,新近进军能源业不过是巴菲特哲学的一个最新范本罢了,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 ”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的巧妙利用。 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对巴菲特理性投资行为的高额回报,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资本市场认可的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从反面证明了一个以投机为主流的资本市场只会有短暂的“虚伪繁荣”,长期内的金融动荡将会让整个国家经济遭受致命伤害。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 ”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4.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

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

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

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

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

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

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

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

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

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

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

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

5.为什么巴菲特买中石油能赚钱,而中小股民狂亏

巴菲特买中石油的时候油价很低,后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拉动全球能源价格,所以巴菲特挣钱,用户买中石油的时候油价很高,所以中石油利润增长有限,油价处于低位,所以中石油利润大跌,未来全球能源价格的走势跟印度经济发展将密不可分,印度经济如果能高速发展,将拉动全球能源价格,比如石油,煤炭铁矿石。

当中石油回归的时候,发行价是16.7元/股,每年的现金分红只有区区的0.13元/股,二级市场以开盘48元买入,就算巴菲特要赚钱也无回天之力,按这样的分红,100年也无法回本,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买中石油赚钱,国内投资者买中石油亏损的原因。

扩展资料:

石油投资注意事项:

1、没有及时、准确的设置止损,多空双向制的石油投资品种由于杠杆作用,盈利与亏损都会被放大,不及时止损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其严重的。

2、在股票市场,利好消息出台或价格突破关键位置时,将会有热钱进入,不断买入股票,推高价格,而在双向制的石油投资中,利好消息出台及关键位置被突破时,不仅有热钱进入市场,还有市场中原来的反向持仓的所有者大批的平仓,变相的增大了推动价格波动的力量。

3、由于可以自由选择,使交易次数增多,日内的波动要比股票剧烈,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计划操作的话,在盘中很容易因为受情绪的左右而多次判断失误,从而引起操作者的报复性情绪,导制交易频繁,所以在这种自由度较大的市场中,股民更要控制好情绪,计划好交易,交易好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油投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小股民必读全书

6.巴菲特12元就把中石油全抛了,为什么A股43元,还有人抢着买

巴菲特持有中石油4年,今年从12元开始减持16元左右清仓,获利7倍,大资金和小散户的操作是不同的,只有在相对比较合理的位置才能大规模减仓,你都想最高位卖出,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巴菲特的中石油持有21亿股,他就是想都高位港股20块抛出,傻子才会接盘。而且股市的涨跌是大资金控制的,巴菲特如果不相对合理位置抛出,操盘的主力也不会往上做。只有主力拿够了筹码才会真正拉升。

国内股市普遍估值很高,比如中石化在中石油上市前将近40倍市盈率,而中石油比中石化更值得投资,如果中石油股价很低会导致中石化暴跌,从而有一定连锁反应,导致估值体系的错位,所以持有中石化等等大盘股的主力会高位拿货,保持估值体系的稳定,而且一支中石油的权重相当于3个工行,对于股指期货是必须配置的。但我认为40元以上只有投机价值,32元以下才有部分投资价值。

7.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精彩的案例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巴菲特再次以他标志性的资本运作吸引了市场的关注,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业。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 此次收购是自1998年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以来,巴菲特最大一笔的买卖。

根据协议,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将支付给苏格兰电力公司51亿美元现金,其余43亿美元将转化为净负债和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苏格兰电力公司将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

拥有太平洋公司后,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将其在美国6个州的160万客户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并将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 “股神”的再度出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好事者不无居心地宣称:巴菲特的投机回合回来了。

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狂飙、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点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

在美国劳工部5月18日公布的报告中,美国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

4%,通胀抬头的原因是4月份美国能源价格上涨了4。5%,为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本质上看,这不过是巴菲特美妙投资的最新案例。 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看重的是长期内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

但事实却是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而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把戏。

其次,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 能源市场近一年来的价格波动,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合意的外部环境。

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 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其实,新近进军能源业不过是巴菲特哲学的一个最新范本罢了,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 ”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的巧妙利用。 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对巴菲特理性投资行为的高额回报,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资本市场认可的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从反面证明了一个以投机为主流的资本市场只会有短暂的“虚伪繁荣”,长期内的金融动荡将会让整个国家经济遭受致命伤害。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 ”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8.巴菲特卖中国石油理由

巴菲特称卖出中国石油是出于估值考虑

伯克希尔?哈撒威(Berkshire Hathaway)首席执行长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周四表示,他已经将所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简称 中国石油)股份全部卖出;他称此决定完全是基于价格上的考虑,和中国石油股份与苏丹的联系无关。

接受Fox Business Network采访时,巴菲特还表示,从出售股票后的涨幅来看,他认为他过早卖出了中国石油的股票。

他表示,出手有点早了。

克希尔?哈撒威卖出中国石油股份早在7月份就有报导,一些激进的投资者因而猜测,巴菲特不再持股中国石油的原因是该公司与苏丹政府有联系,后者被指利用石油财富在达尔福尔地区进行种族屠杀,还有组织称中国石油为苏丹政府提供了支持。

巴菲特还表示,《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有关他曾就收购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股份进行谈判的报导是不实的。但记者无法马上联系到《纽约时报》人士发表评论。

9.巴菲特在中石油暴赚277亿给俺们什么启示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1930年8月30日—),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到263万美元。 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

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

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

2013年福布斯财富榜以530亿美元排名第四位。2014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凭借670亿美元财富排名美国富豪第二名,沃伦·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这个排名。

2015年3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 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比尔盖茨、卡洛斯·斯利姆、沃伦·巴菲特,财富数分别为792亿美元、771亿美元与727亿美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中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

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2010年5月30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中石油当前市值达到3293亿美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位居全球500强企业榜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年营业收入4320。077亿美元位居排行榜第四,比2013年排名再升一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同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也是2014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

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经典案例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8电子商务最新法律法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