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对银行提出合理化建议,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1-06日讯:
小银行是以存款、贷款、电汇、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在工作上,我们可以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写给银行合理化建议书,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银行合理化建议范文篇一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资本。现在的银行业务,呈现经营综合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化、银行电子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新的经营方式、业务品种、交易方法的出现,使商业银行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不断扩张,然而风险与机遇相伴相生,无疑这将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挑战。
未来银行业发展趋势自然对其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员工熟悉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员工掌握与银行业相关的工业、贸易、商业、财税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仅要掌握信贷、储蓄、会计等基本业务知识,而且对国际、国内的新兴行业要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要想拥有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为员工提供的全方位培训。而培训也正是提供信息、知识和相关技能,使员工提升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已经不可逆转的走向由金融支撑发展的信用型商业社会,因此,对金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烈,这同样催生了金融人才培训认证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异常火热的背后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审慎的抉择,“万流之下必有鱼龙混杂”。目前随着工作业务开展的需求,各大行明显地加大了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员工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但通过调查了解也发现以下不足:
1、大部分银行只培训少数人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里有“二个误区”:一是有的领导认为应该重点培训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人员,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所有人员的培训;二是认为单位的现时工作很重要,因此,只让那些没有什么事的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2、培训中存在“两缺”现象:一是缺师资。基层行组织培训,选择一些非规范培训机构,在师资上无法满足,往往是能讲的不一定会做,能做的不一定会讲,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廖廖无几。二是缺规范操作。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的培训机构,没有必要的培训设施,如培训场所、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施等。
3、只注重培训计划,不注重培训结果。实施培训的关键是看培训效果,现在上级行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对事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安排非常仔细,但对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这样的培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果却不尽人意。
针对员工培训所遇问题,商业银行必须寻找一项可以弥补此类问题,且权威性强、信誉度高、质量有保障的金融培训认证,目前我们汇集十几种针对商业银行的培训认证做了仔细甄选,一致认为,企业理财顾问师(CFC)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是可以满足商业银行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能培养出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需求、准确计算投融资成本、科学选择投融资工具和渠道、有效防范企业金融风险的复合型银行业人才。
CFC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是依托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高端平台和北京各大高校丰厚教育资源,进行企业理财国际职业资格认证项目整合。汇聚了ICMA国际资本市场专家团队、金融业界领军人物、国内优秀企业家等教育界与实务界的源。同时,通过和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搭建平台、建立通道,邀请一批财经部门主要领导、政府部门政策专家以及国企高管参予理论、教学实践。除此,在体系化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金融改革、产业升级最前沿、最迫切问题,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不断迎合多层次、复合型银行业人才对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
CFC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致力于传统思维转型、角色升级、服务升华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表现在:①思维更新。“思维决定层级 ”,以“立体化”、“纵深化”思维探索企业升级发展,从传统型“企业借贷记账员”向复合型“企业金融顾问”转型升级,成为伴随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提供多维视角和持久智力支持的高级金融顾问。②角色升级。摒弃简单从事企业借贷业务“跟随者”角色,通过系统知识更新、能力塑造,以更高视野和更宽视角全面护航企业经营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理财融资领域发挥“关键先生”作用,成长为值得信赖的“金牌金融顾问”。③服务升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贴合性,以助力企业投融资发展为着力点,发挥其在企业投融资领域产品选择、风险防范、策略应对等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同时,以自身为平台,整合提供国内外资本市场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技术服务等资源为企业融入国际化环境指引道路。
银行合理化建议范文篇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中国邮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承载着全国邮政职工的希望,开始新的征程。同时,它标志着即将实现邮政与邮政储蓄分业经营,按照金融企业进行管理与监管,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适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历史产物,是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也是当前尽快规范邮政机制经营发展,防范和化解邮政金融风险,有效解决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使用的迫切需要。加快邮政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有利于有效缓解储蓄资金运用的矛盾,提高收益率;有利于获得市场主体地位,扩大业务领域,增强竞争实力,实现邮政金融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全市邮政储蓄发展的实际情况,浅谈几点认识和见解。
一、全市邮政储蓄发展概况
随着邮政储蓄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业务品种不断丰富,营销渠道逐步拓展,服务功能逐渐完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日提升。具体表现在:
一是网络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邮政储蓄服务的营业网点达42个,ATM自动取款机3台,提供汇兑服务的营业网点达45个。网点遍布全市,沟通城乡,联通全国。其中有近45%的储蓄网点和近58%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随着部分商业银行机构撤并,甚至部分贫困乡镇成为沟通居民个人结算的唯一渠道。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联通全国的金融计算机网络,逐步实现了各项业务操作、监控的全程电子化处理。
二是服务领域逐步拓展。近年来,我市邮政金融业务已基本形成了以储蓄存款为主体,以国际、国内汇兑、转帐业务、卡业务、代理保险、国债、代收代付、代理基金、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为补充的业务结构体系,业务品种日益增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三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7年8月底,全市邮政储蓄余额达到8.2亿元,成为我市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力量。城乡居民在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帐户近26万户,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6万户,代办保险达316万元。
四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邮政储蓄和汇兑服务在网络、产品、客户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所提供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重要的零售金融机构,创立了百姓依赖的业务品牌,在坚持发展邮政业务的同时,始终长期不懈地强化金融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开办了特快送款业务等服务举措,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回首过去,邮政金融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数次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展望未来,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发展中的困难。
随着目前邮储余额的增长,邮储余额与收益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网点就有余额,有余额就有收入,这是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展业务以来的经营规律。但目前,这一规律被彻底打破了。2003年以来,国家对邮政储蓄开始实行新老划段,新增资金自主运营,由此开始,收益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年开始,国家又对邮政储蓄的老存款开始分五年逐步转出,使储蓄收益进一步降低。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老存款利率4.131%,20xx年自主运营收益率为3.11%,邮储经营成本为2.7%(付给客户的利率2.25%),实际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了。加之,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随着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准备金、备用金、在途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收益又将进一步减少,对于像我市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邮政储蓄收入占具邮政总收入半壁江山,随着收入的大幅度降低,对于今后的发展将是举步维艰。尽管非利差收入在逐步增加,但远远弥补不了利差收入带来的缺口。
另一方面,虽然全市邮储网点较多,但是在农村乡镇分布约有45%的比例,各县邮政储蓄大多存在营业场所陈旧、安全设施不够、硬件设备落后、操作环境较差的问题。由于业务长期“只存不贷”,只属于金融业务的一个分支,使得金融综合业务人才极为匮乏,目前储蓄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高,难以启动用户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新开办的中间业务社会认知度低,差距非常明显,业务品种的获利能力不均衡。
专题推荐:
2014年银行业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