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法务 > 正文

产业金融的具体含义

时间:2023-01-11 01:52
本文关于产业金融的具体含义,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1-11日讯:

产业金融的具体含义

产业是基础平台,金融起到催化剂和倍增剂的作用,金融与产业互动创造新的价值,大大加快财富积累。从资本的角度做产业,产业的财富放大效应会迅速增加;而金融只有与产业融合才能产生放大效用,产生大价值。 产业金融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资源的资本化、资产的资本化、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未来价值的资本化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促进其互动发展,从而实现价值的增值。

1、资源的资本化

资源资本化是将自然状态的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实现资本化,稀缺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允许这些资源要素在合理的交易机制下进行转换和转移,实现资源市场化及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的功能就是对稀缺资源的配置,利用资本市场的高效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有利于资源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最大化,有利于个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房地产金融中,土地与环境资源是房地产的关键性投入要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与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日益提高,这种稀缺性使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功能,将其参与到房地产的资本运营中去,以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2、资产的资本化

资产资本化是将资产视作可交易的商品,通过资产要素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转换和转移,为企业带来资本增值效益。产业金融就是将企业资产放入金融市场,以资本的形式流动起来。资产在资本化了以后就会以各种形式向各种方向流动,追寻能够实现最大资本收益的主体,客观上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提高效率就要激励资产通过交易转移到最能创造价值的人手里,并通过公正的收益分配制度进行保障。资产资本化使资产从静态的实物化资产转变为动态、价值化的资本。资产资本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资金资产,二是实物资产。资金资产资本化使得资金从沉淀状态脱离出来参与流动,资金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增值;实物资产资本化使得实物资产得以盘活为流动资产,从而在流动中获得增值。

3、知识产权的资本化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发明、适用新型、外观设计)、版权、商标、商业机密等各种所有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的资本化。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资金,企业创始人往往会借助产权市场通过将其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以获取外部资金。产权交易市场可以为科技成果融得技术产业化的资金,这种方式对于科技成果拥有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层次,不仅使技术交易从合同转让进入到资本市场,形成“双轮并进”格局,而且使中小科技企业也能进行市场化融资,挖掘转化为“第一桶金”。

4、未来价值的资本化

未来价值资本化就是将在未来才能够实现的价值包括稳定的现金流、预期收入、未来经营权等,使其提前实现交易,通过证券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手段将其提前转化为资金资产。未来价值资本化的重心在于:如何将具有前瞻性的未来价值,将其合理地打造成交易商品并在当下获得投资者或未来使用者的信任。在交通金融中,交通产业有“投资几年,收益几十年”的特点,未来价值资本化显得相当重要,未来价值挖掘得越多,盈利性越强。现在高速公路建设常用的BOT融资模式,就是未来价值资本化的典型,政府将公路的未来经营权(也即未来收益权)提前出让与投资方,如投资方也提前“付款”,缓解公路建设期的资金压力。

什么是金融中心 它的形成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狭义的金融中心是指在商品货币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广义的金融中心是指在宏观地理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城市。

形成条件

金融中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的形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金融中心是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而形成,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形成以某一城市为中心以后,一方面从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大量的货币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场所;另一方面生产和流通领域又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的货币资金进行运转。因此,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之后,它才可能产生、积聚和使用巨额资金,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础。

但是,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金融力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得金融中心不可能像商业中心、贸易中心那样具有普遍性,即不是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金融中心的功能,只有少数经济中心才会发展成金融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

(2)金融中心要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形成发达的资金市场网络。城市经济本身,尚不足以支撑金融中心的形成。因为资金作为一种资源,必须有十分坚实和可靠的资源供给地,才能集中起来形成巨大的资金运动,在运动中形成调节的中心。

同时,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融资手段日益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体系,并在区域内外形成发达的市场网络,使资金流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

(3)金融中心要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资金运动必须有充分和迅捷的信息服务为保障,因此要求城市提供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吸引尽可能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城市活动。否则,建立金融中心只能是城市一相情意的空想而已。

主要特征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和与金融活动有关的服务业或支持性产业;

②金融设施先进、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是超过城市所在区域的更大地理区域资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环境为金融中心功能发挥提供依托;

④是金融体系的枢纽,在总体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发挥着总体金融体系的关键功能。

三级分类

金融中心分类通常可以把金融中心划分为三级。

(1)世界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和东京,拥有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是大型的、全球化的、服务齐全的中心;能支持庞大的国内经济,拥有纵向的、流动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是多元的,法律与监管体系能充分保护重要的代理人关系的公正性和监管功能。

(2)国际区域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和卢森堡,在区域内外发展其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与媒介资金,国内经济规模较小。

(3)国家金融中心。如中国上海、重庆、韩国首尔,主要是在国内发展金融市场,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还比较弱。

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3]

在较大的金融服务集聚区内经营的企业,与位于较小的中心的企业相比,一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外部的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和聚集经济(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在发生作用。但是,这些优势可能由于相反的规模不经济而减小。

当企业的规模与其经营之间存在正相关时,企业就会受益于规模经济。当效率与其经营所处的行业(中心)的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时,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就会积累。较大的金融中心比较小的中心会提供更有利的经营环境,理由有:

熟练劳动力的规模越大,企业越容易运作、成长和多元化。

相关的金融业务的范围越大,就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富有创造力的互动、一体化和创新。这就是外部范围经济。

金融市场的质量——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与运行的规模存在强有力的相关性。这些特性是人们非常想看到的,较好的价格,较低的交易成本,这样市场崩盘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可能会有正向的强化效应,流动性会吸引更多的流动性。

相互竞争的金融企业的数量、熟练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金融业务的种类,会刺激创新。新的业务机会来自于客户和其他的金融企业。

企业间的竞争会促使交易定价更为激烈、工作效率更高以及产品创新。更高的标准有助于较大金融中心的企业从习惯于较不激烈的竞争环境的企业那里赢得业务。

需要很多独立的企业进行协调的业务,在企业和专家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更容易、更有效率地进行。例如,像贷款辛迪加或证券一级发行这类的申购市场。

在较大的更有声誉的金融中心运行的企业,相对于在较小的中心运行的企业,享有声誉和可信度的优势。地点是金融企业品牌的重要部分。

在较大金融中心运行的金融企业也享有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由于专家支持服务和其他服务集中,从而使交易成本降低。随时可以得到商业律师、会计师、专业印刷厂商、IT专家、金融公关咨询专家和很多其他的支持服务,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能力。中心越大,辅助的专家支持服务的范围越广、种类越多、定价越激烈。

一旦企业处于金融中心,就有强有力的理由继续留在那里。沉没成本(sunk

cost)——必需的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启动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与客户、其他的金融企业、监管机构和员工建立关系的工作也是如此。这些关系使重新选择营业场所变得很困难,成本很高,导致地点选择的惰性。

外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强大力量,使位置优越的主要金融中心,如伦敦,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确实,在理论上,金融中心的运作的合理结果就是,大多数国际批发金融业务应集中在一个全球性中心。但中心化也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如拥挤和堵塞,居住和劳动力成本很高,离客户的距离也许会使信息成本增加。而且,在现实世界中,政治因素、监管壁垒和激励措施以及时区差异都会扭曲中心化经济力量的作用。因此,地区性和地方性金融中心仍能发挥作用。

中国上海

05年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已经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有了良好的开端。上海在金融规模上具有优势,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上海金融业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加快市场化进程,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存贷款适度增长,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创新,推出了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产品。

截至2005年,上海共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7家,证券类机构91家,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23家。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65家,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44亿元。有29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主报告行。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

在2005年8月l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这极大地扩大了上海对国内金融业乃至亚太地区金融业的整体影响力,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上海应进一步整合浦东现代金融风格与浦西经典金融艺术,配以浦江两岸独特的金融建筑和以人为本的生态魅力,充分体现中国金融中心的软实力;深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与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三个标志性金融机构的联动与合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机构聚集的标志,充分发挥其在要素市场的领导功能。


专题推荐:金融资源集聚的含义(6)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度小满金融合同是什么样? ·下一篇:没有了
金融资源集聚的含义(6)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