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法务 > 正文

如何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时间:2023-01-17 10:30
本文关于如何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1-17日讯:

一、如何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方移动支付维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移动电商发展成熟,移动支付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利益的驱动导致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纷纷兴起,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由此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根据iResearch数据,2013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尚为1.2万亿元,到2018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高达190.5万亿元,同比增长58.4%。

其中,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模增长明显,占移动支付整体市场比重逐渐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模从一季度的3.5万亿增长至四季度的7.2万亿,期间季度环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这使得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模占移动支付整体交易规模比例从2017年的5.2%逐渐提高至2018年的11.2%。

朝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基于当前现状,未来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首先,我国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监管在加强,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朝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机构举步维艰,规模以及经济效益锐减,市场经济发展中对于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一些小企业逐步淘汰,行业的集中性也不断提升。第三方移动支付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确保金融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能够针对电子支付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此来对行业的发展进行约束。

其次,服务和产品向多元化趋势发展。金融的最根本功能是支付清算,解决了支付,各种资金配置活动就能展开。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都极具有创新精神,它们在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比银行都更为多元化。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会在其功能和服务上不断革新,将会带动新一轮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浪潮。

最后,全球化进程加速。当前,支付宝和财付通两个第三方支付巨头加强了对我国游客出境目的地的布局,比如日本和东南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境外的旅游市场将其自身的业务进行扩展,未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出境游的持续升温,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全球化进程将提速。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移动金融的发展面临哪些因素的制约

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借助爱加密这一移动安全平台,对移动支付应用进行加密保护,包括DEX三重保护、SO加密,以及安全评估及处理。全方位为移动支付应用打造最安全的保护,打消用户对安全性的疑虑。为移动支付发展市场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三、支付宝微信如何应对央行新规限制支付?

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对此微信与支付宝先后作出回应,均表示,认同央行规范,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微信支付回应全文如下:

刚刚,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腾讯财付通公司非常关注,正在组织相关团队学习消化这一通知。

我们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本次规范中有重要体现。我们也在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腾讯财付通公司希望与业界、监管部门一同探索更具技术前瞻性的创新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央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监管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过去十余年间获得了井喷似的增长。拥有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腾讯财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的用户数已超过8亿,日均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笔,包括线上线下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的量级还在持续稳定增长。风险可控、日趋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正在蓬勃发展的条码支付,对于服务大众生活、拉动创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腾讯财付通将一如既往合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便利的移动支付服务。

支付宝回应全文如下:

刚刚,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支付宝非常关注并正在组织团队认真学习这一通知。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的移动支付高速发展,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新时代下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在服务大众生活、促进普惠金融、提升百姓美好生活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备受瞩目的中国现象。近年来,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还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监管部门对创新的包容和支持密不可分,支付宝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移动支付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本次规范的相关内容,我们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并与业界、监管部门一起,继续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支付宝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一直把用户的账户安全和权益保护放在第一位,先后推出了“你敢扫我敢赔”等保障计划。在规范、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支付宝一直以来的发展原则。未来,我们将根据文件精神,继续探索,用技术创新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为小微企业和大众百姓的美好生活,继续努力!

扩展资料:

新京报2017年12月28日报道,用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扫码付款,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央行官网昨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相关技术规范,从额度、风险防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管理。

条码支付新规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此外还将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新规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按风险划分四级,采取限额管理

新规的重点之一是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新规指出,银行、支付机构应根据《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关于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

具体来看: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D级,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静态条码目前被认为是风险最大的支付领域之一。除了限额管理外,新规还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静态条码风险的措施:包括要求静态条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要求展示静态条码的介质应放置在商户收银员视线范围内,商户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检查、要求静态条码采用防护罩等物理防护手段避免被覆盖或替换等。

此次《规范》将条码支付分为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识读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是用户主动扫码付款,俗称“主扫”;“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识读付款人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收款的行为,是用户被动扫码支付,俗称“被扫”。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认为,由于在此前的试点应用中,条码支付风险乃至用户资金损失多发生于“主扫”,特别是“主扫”静态条码,《规范》以限制静态扫码限额和约束银行、支付机构开展付款扫码服务的具体行为与风控措施并要求他们提供客户权益受损解决机制等具体条款,积极引导付款人“主扫”经过安全加密和设置有效期(一般为一次性条码)的动态条码,将商户的较大金额收款行为也引导到“被扫”上来。

赵鹞认为,《规范》是条码支付的“驾驶证”。央行新规让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

安全风险考量,二维码支付曾被暂停

条码支付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2011年,央行同意部分非银行支付机构(简称支付机构)在限定场景内试点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并提出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到了2014年,在未建立有效安全措施、统一的业务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背景下,部分支付机构采取持续补贴的方式广泛推广条码支付业务,人民银行对其采取了暂停线下条码支付业务的监管措施。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机构通过改造扫码流程(如从用户扫商家改为商家扫用户)等方式,并未放弃抢占二维码支付市场;而在互联网巨头的大额补贴之下,二维码支付也逐渐为大众所知晓。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等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广泛应用,客观上提高了条码支付的安全标准。但是,囿于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也引发了支付安全的风险案件,市场机构在业务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正当竞争等现象。

为规范条码支付业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市场机构、专家学者就条码支付相关问题开展充分研讨并达成高度共识,研究制定了相应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

资料来源:凤凰财经-央行重磅新规!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将迎额度限制


专题推荐: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下一篇:没有了
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3)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