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法务 > 正文

美国加息收割印度,2.7万亿资金撤退,债务压顶,印度会倒下吗?

时间:2024-11-13 10:57
本文关于美国加息收割印度,2.7万亿资金撤退,债务压顶,印度会倒下吗?,据亚洲金融智库2024-11-13日讯:

自1990年起,印度经济凭印企能快速融入西方世界的优势,GDP增长迅猛,已经成为全球第5大经济体。有预测称,按照这个势头,到2029年,印度将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经济增长率有多迅猛?在当下全球经济萎靡甚至陷入经济大衰退的态势下,第二季度印度经济增长13.5%,双位数的增长让人大呼不可思议,但印度做到了。

经济增长向好,但印度也面临一些关键问题,比如通胀率居高不下,8月份核心通胀率触及6%;再比如失业率飙升,8月份为8.3%,这一数字创下年内新高。

比国内通胀率和失业率高企更严重的是,印度的债务负担在加重、偿债能力愈发低下,同时外汇储备创下新低,年内外国投资者已经累计抛售了2.76万亿印度卢比的股票等金融资产。

按道理讲,13.5%的经济增长率下,不会出现近10%的失业率,外国买家更会把资金留在印度市场以享受印度经济发展的红利,那么为什么现实会与逻辑相左、为什么会出现2.7亿资金大撤退的现象呢?印度会倒下吗?

美联储年内不断加息,3月、5月、6月、7月、9月已连续加息300个基点。美联储加息给出的由头是为了平抑国内高企的通胀率,不平抑到2%不罢休。但实际上,除了要达到平抑通胀的目的,另一个用意则是趁机推高美元指数、打压其他非美货币的汇率。

美联储举起金融屠刀,首当其冲的除了日元还有印度卢比:

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给印度带来的国际资本外撤、高通胀、金融市场风险等问题,9月30日,印度央行紧急跟随式加息50个基点。除了金融手段之外,为了平抑国内通胀,印度出台了大米出口禁令,优先满足国内市场供给。

然而,加息的同时,印度却忘了其高企的国际债务。印度的债务有多庞大?与GDP做类比,债务总额占GDP的84%,这一数字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55%的均值,而这些债务多少以美元计算的。

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美元越来越值钱,这就意味着债务压顶的印度在偿还债务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成本。同时,印度卢比加息则意味着国内企业的借贷融资成本会随之上升。

债务庞大、美元走强,印度卢比无可避免地成为美联储加息的牺牲品。根据印度央行的数据,9月中旬,印度的外汇储备已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存量5457亿美元。

这还不是终点,预计美联储今年年内到明年将继续加息,美元指数将进一步被推高。这也意味着印度为此将付出更多的债务利息,美元将进一步收割印度。

看似印度经济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看似是全球第5大经济体,且不说印度在计算GDP总量时有多奇葩,单是其经济高度依赖欧美这一点,就决定欧美在经济出现衰退时,印度根本就没有“护城河”可言:

自1990年开始,特别是最近几年,印度经济在利用美国资金、技术、资源的基础上,经济大跨步发展。

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享受到西方社会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印度经济与西方世界严重捆绑,走向自然也就呈现正相关的态势。说白了,欧美经济表现强劲,则印度经济不会差到哪里去。同样的道理,一旦西方经济陷入衰退,印度也跟着衰退,根本没有护城河可言。

过去在欧美经济强劲的时候,印度还能从中获益,但近期受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印度经济的疲态也就显现出来了。如今西方供应链压力和高通胀也传导到了印度,疲态尽显。

再者,也正是因为两者之间的高度互联互通,一旦美联储加息收割,最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与欧美经济关联度高的经济体。比如日元在美联储加息后,日元指数狂泻,但日本本身的调节能力较强,走出疲软、避免被进一步收割的概率也就更大。反观印度,同样与欧美经济高度互联,能采用的手段却很少,除了加息就是大米禁止出口,手段乏善可陈,就连印度央行都承认他们“在控制印度卢比下跌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当然也就只能伸着脖子任人收割了。

印度在GDP增长率的计算上十分奇葩,甚至越来越受到质疑,有些人直指印度的经济增长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举个例子讲,印度在计算GDP增长时,把牛粪、羊粪都统计在其中,这样的计算方式未免水分太大了。

过去,印度所统计出来的经济高增长率确实为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企,但一旦骗局被戳穿,外企、外资纷纷撤离印度也就不意外了。这也大概率是印度在能保持13.5%经济增长的同时,2.7亿卢比资金大撤离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印度,形势不容乐观,一边是债务压顶,且美元走强导致债务成本越来越高;一边则是资金大撤退,撤离的资金甚至是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两倍,而这些资金大概率不会再回来,就像福特、家乐福、通用汽车等义无反顾退出印度市场一样,本质是认清了印度经济增长率的水分。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