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中国科技法律法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4-20日讯:
1.我国有多少条法律法规
一、按法律的国际因素,可分为 :
1、国际法
2、国内法
二、按法律的地位,可分为
1、母法(即宪法)
2、子法 (即根据宪法制定的其他普通法律)
三、按法所调整的内容种类,可分
1、实体法 (即规定、调整权利义务及责任的法律,例如《刑法》)
2、程序法 (如《刑事诉讼法》)
四、按法律所调整的范围,可分为
1、公法 (即调整公共利益的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
2、私法 (即调整社会个体权益的法律,如《婚姻法》)
五、按法律所调整的具体内容。法律可分为:
1、宪法
2、刑法
3、民法
4、经济法
5、劳动和社会保险法
6、婚姻法
7、行政法
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9、知识产权法
10、商法
11、社会组织法
12、交通运输法
13、金融法
14、国土资源法
15、税务法
16、刑事诉讼法
17、民事诉讼法
18、行政诉讼法
19、非诉讼程序法(如仲裁法等)
这种分类也叫法律部门,争议最大,全球法学界都没有统一的法律部类划分。
2.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6个层次。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相关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
2、【行政法】: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民法商法】关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有两种体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谓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并指导和统帅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别法。如瑞士、意大利等国;所谓民商分立,是指民法与商法属两个并存的独立的部门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还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国、德国等国。我国尚未就属于何种体例作出明确说明,但根据我国现今要求和现代民法发展趋势,我国应采取民商合一体例。
4、【经济法】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5、【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6、【社会法】现代大陆法系的国家首先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社会法是什么呢?比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金融法、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国有企业法,等。这些现代法律主要是解决经济规划、环境保护、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性的问题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仲裁等方面的法律。这方面的法律不仅是实体法的实现形式,而且也是人民权利实现的最重要保障,其目的在于通过程序公正保证实体法的公正实施。
3.中国所有法律条例
你说的太笼统了,中国法律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宪法,
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子法。子法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法则无效。除了母法--宪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即:(1)刑事;(2)民事;(3)经济;(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官司,侧重学习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律、法规。
(1)刑事方面。它又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如:刑法、惩法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等。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骤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补充规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如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著作权法等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另一类是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暂行规定等。
(3)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等。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
4.我国颁布的国防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扩展资料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动员体制,实现国防现代化。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
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家对国防活动实行统一的领导。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5.文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 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二十条规定国 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 技术发明创造。
除《科普法》专门对科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外,还有很多法律、法规、条 例、文件对科普工作进行了规定。 2004年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首次将科普作品纳 入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体现了国家对科普的重 视。
2006年国家科技奖首次设立科普奖,《院士科普书系》《中国儿童百科全 书》《解读生命丛书——人类进化足迹》等7部科普作品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从而结束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极大促进了科普 创作的繁荣。 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建立 科普事业的良好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科普事业进行了规划,提出了目标。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把科普事业作为一项专门内容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 划,从科技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我国科普事业进行总体规划。2006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计划”。
科普事业已被纳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和“十一五”规划。 2007年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再次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科普事业的定 位:“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 化素质”。
它和《科普法》从法律上完成了对科普的地位确认和制度支持,从 而强化了科普事业的统筹性、社会性。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把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作为今后五年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 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科普 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此外,中国科协也积极协调相关部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 件,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例如参与科技部牵头的《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制定工作;与科技部等7 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 见》;与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了《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 2010-2015)》;与科技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防科技委、财 政部、中国科学院等8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 见》,指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
这是国家首次以专门文件的形式要求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体现着国家将科普事 业社会化的理念。
6.如何落实和完善科技政策法规
加强科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深人落实《科学技术 进步法》,加快配套法规建设。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
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等方 面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强化科技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和公众监督。
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落实和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措施。
深人落实《科技规 划纲要》中的有关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企业研 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高 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以及对科技中介服务 活动的税收扶持政策。
加强自主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的监 测评估。完善有关鼓励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强化 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等的衔接配套。制定完 善更加有利于研发创新的财政性科研投入所得税征收 规定。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