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培训 > 正文

关于劳动法的法律法规

时间:2021-04-24 18:00
本文关于关于劳动法的法律法规,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4-24日讯:

1.常用劳动法律法规有哪些

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用人单位可以采用高于但不能低于基准法所规定的标准。

我国的劳动基准法主要规定在:《劳动法》第4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5章(工资)、第6章(劳动安全卫生)、第7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具体规定有:

1、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方面:

《国务院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1994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放假办法》(1999年)

2、工资方面: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最低工资标准》(2004年)

3、劳动安全卫生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年)、《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1995年)、《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1996年)

4、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方面: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

2.中国目前的劳动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劳动法的表现形成:

(一)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和修改、并监督实施。

(二)劳动法律:即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

(三)劳动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即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劳动法文件,通常称为条例、规定、办法等,如《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等。

(四)地方性劳动法规: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性的规范性过去性文件。

(五)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即由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缔结的协约。

(六)有关法律规范的正式解释:即对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目的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

3.劳动法相关法律

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08年修订版)》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等。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 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年11月14日)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选)(1995年8月4日) 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 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2003年7月3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年9月1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第三条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条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第五条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条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第九条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第十一条 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第十四条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

第十五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

5.劳动法律法规名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12、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3月1日施行)。

6.劳动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积金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生育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培训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条例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管理办法

7.有关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已经触犯了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你可以向劳动仲裁委进行举报。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如下:

一 工 作 时 间

1.基 本 工 时 :国 家 实 行 劳 动 者 每 日 工 作 时 间 不 超 过 8 小 时 ,平 均 每 周 工 作 时 间 不 超 过 40 小 时 的 工 时 制 度 .

2.延 长 工 作 时 间 : 一 般 每 日 不 超 过 1 小 时 ; 特 殊 情 况 下 , 每 日 不 超 过 3小 时 ,但 是 每 月 不 得 超 过 36 小 时 .

二 休 息 时 间

1.用 人 单 位 应 当 保 证 劳 动 者 每 周 至 少 休 息 1 日 .

2.劳 动 者 连 续 工 作 1 年 以 上 的 ,享 受 带 薪 年 休 假 .

3.用 人 单 位 应 当 在 元 旦 , 春 节 ,国 际 劳 动 节 , 国 庆 节 ,以 及 法 律 法 规 规 定 的 其 他 休 假 节 日 安 排 劳 动 者 休 假 .

4.女 职 工 生 育 享 受 不 少 于 90 天 的 产 假 .

三 加 班 待 遇

1.安 排 劳 动 者 延 长 工 作 时 间 的 ,支 付 不 低 于 工 资 的 150%的 工 资 报 酬 .

2.休 息 日 安 排劳 动 者 工 作 又 不 能 安 补 休 的 ,支付 不 低 于 工资 200%的工资报酬 .

3.法 定 休 假 日 安 排劳 动 者 工 作的 ,支 付 不 低 于 工 资的300% 工 资 报 酬

注 :用 人 单 位 包 括 个 体 工 商 户 ,私 有 企 业, 集 体 企 业 ,国 有 企 业 等

关于劳动法的法律法规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律法规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