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法律法规清理名单,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4-30日讯:
1.截止2018年我国共有多少部法律法规
有以下几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
九,常见犯罪量刑标准。
十,盗窃案件司法解释。
十一,寻衅滋事案件司法解释。
十一,毒品案件司法解释。
十二,非法集资案件司法解释。
十三,交通肇事案件司法解释。
十四,醉酒驾驶案件法律意见。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十六,贪污贿赂案件司法解释。
十七,经济犯罪案件若干规定。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二十二,夫妻债务司法解释
二十三,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二十四,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二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十六,交通事故赔偿司法解释
二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二十八,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
二十九,物业管理条例
三十,中华人民劳动法
三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动今同法
三十二,工伤保险条例。执行工作规定大全。民事作公证据规定。人体损伤致残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大全。
2.这次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标准
(一)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加重企业负担、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二)对由各级议事协调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等不具有规范性文件制定权的机构和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废止;确需继续执行的,应由政府或者有关政府部门另行制定;
(三)规范性文件满5年或者标注“暂行”“试行”的规范性文件实施满2年的,宣布失效;
(四)对有效期未满,但调整对象已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
(五)对有效期已满,确需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程序经审查后由制定机关重新公布;
(六)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未满,且内容合法,需要继续执行的,经审查确认为继续有效;
(七)未列入有效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今后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3.适用法律必须清理法规
为了完善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范冲突问题,我们必须要抓紧清理法规,废除旧的行政法律规范,减少法律规范冲突清理意味着彻底整理或处理。
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含有对立法主体在其立法权限范围内的四方面的要求,即审查过去所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并确定哪些行政法规、规章已全部或部分失去效力,应予全部或部分废止修正下位法律规范与上位法律规范相抵触之处清除同一效层级法律规范之间的不和谐或相互矛盾之处发现行政法规、规章与国际惯例的脱节之处等。行政法规、规章清理的目的在于克服行政立法的混乱,使行政立法适应己经发展的社会现实法律变化,特别是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重大经济体制变革。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加快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4.法律清理、法律汇编、法律编纂分别是什么意思
规范化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
1.法律汇编
法律汇编(或法规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进行排列汇编成册的一项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整理归类活动。法律汇编并不改变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对法律规范进行加工,因此,法律汇编本身不属于法的创制活动,主要是一项技术性整理和归类活动,这是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的主要区别。
法律汇编的种类很多。有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官方的法律汇编主要是由各级法的创制机关汇编的法律;非官方的法律汇编通常是由有关国家机关、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学习或教学科研的需要而汇编的。法律汇编的载体形式有自行印制的,也有正式出版的。
2.法律编纂
法律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类的或某一部分法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修改,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系统化的法律的法律创制活动。如果这种法律编纂活动是以制定一部法典为目标,这种法律编纂活动就叫做法典编纂。因此,法律编纂不同于法律汇编,它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创制活动,并且,这项活动只能由有关国家立法机关进行。
3.法律清理
法律清理,也叫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立法机关或授权机关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或法律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清理、整理等,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根据我国的实践,法律清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而有计划进行的法律清理活动;另一种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即当一部新法律或法规颁布以后,对凡与新法有关涉的有关法律、法规要做相应的清理工作,以确定有关法律、法规是否仍然有效、及对其进行修订工作。
法律清理活动是国家法律、法规创制机关的专有活动,法律清理的主要目的是按照一定的清理目的和标准,重新确定被清理法规的法律效力。由此,法律清理活动可能产生三种法律效力上的结果:一是明令废止;二是进行修订;三是继续有效。对于废止的法律、法规,要通过法定程序,逐步进行公告;对于需要修订的,责成有关法律、法规创制机关按一定要求(目的,时限等)进行修改;对于继续有效的,一般也要明确确认其继续有效的效力。
5.我国废止一部法规或者法律需要什么样的流程
我国的法律废止
近年来,我国通过对法律、法规的清理,加强了法律废止工作,废止了1978年底以前及建国以后由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111件法律,宣告了1978年底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己经不再适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条例48件,废止了1949年至1984年由国务院(含前政务院)发布或批准发布的1604件法规,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显露了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
(一)对废止法律的立法权限末作明确规定,实践中存在着行使法律废止权无立法依据的现象。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有权废止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立法上并无明确规定。从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来看,它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并无废止权。而该条第七款却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以撤销方式废止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由此可以推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无全国人大的特别授权,是不能废止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的。根据法理“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凡法律未予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也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二)对废止法律的立法程序未作规定,使这项活动的进行缺乏程序法的约束和保障。我国制定法律、法规的活动虽无系统的立法程序法规范,但仍有一些散见于宪法,组织法、议事规则等法律、法规中的程序规定,对于行政法规的制定,还专门颁布了《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而关于法律废止方面的程序,却几乎无任何法律作出抽象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法律废止的一大缺项。由于缺少一定程序的规范,对于法律废止案的提起、审议、讨论、表决、公布等,都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这种状况虽在一定程序上有利于对法律废止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但在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