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人事工作涉及法律法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3日讯:
1.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
所说的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我的理解主要是指处理事业单位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少,主要是政策性文件与地方性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04]30号);
3、《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7〕109号 );
4、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99号);
5、各省市的人事争议处理仲裁办法与各省市高级法院关于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2.招聘工作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有什么
熟悉国家各项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包括: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当地的《工资支付规定》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劳动部关于颁发《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3.人力资源涉及我国的哪些法律
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2006年4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了就《草案》征求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女士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谈到在法律上将坚持对广大劳动者保护的劳动标准,标准绝不会在法律层次上降低。
这部《草案》中明确涉及到人力资源外包的条款共有五条,其中不难看到,五条条款有四条是关于劳动力派遣的立法,一条是关于外国企业/社团/组织在华代表机构雇佣中方员工的规定。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任何行业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催生一个新的行业和繁荣一个行业,同时也可以迅速灭掉一个行业。
仔细研究草案相关条款,对今后准确把握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草案》第十二条、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劳动力派遣单位每派遣一员劳动者要在劳动部门指定帐户存入不少于5000元的备用金;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义务由劳动力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协商分担,约定不明的,劳动过程对劳动者的保护义务由接受单位履行,其他义务由劳动力派遣单位履行。
我们先看一组2005年劳动力派遣行业服务收费的数据:50-300元/人?月的服务收费占据到行业的95%以上,300元以上/人?月的服务收费不足行业的5%,其中100元至150元之间的服务收费比例又占到行业的65%左右(数据来源于米思奇顾问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8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收费的调研)。假设劳动力派遣单位每派出一名员工平均每月可以收到150元的服务费,那么也就是说劳动力派遣单位要将这名劳动者外派33个月才能回收到为派遣这名劳动者存出去的5000元保证金;假设深圳一家注册50万元的劳动力派遣单位共有100名劳动力外派,那么就需要在政府指定帐户存入50万元资金,而每月可以为公司收入一万五千元,其中我们还没有减去劳动力派遣单位经营成本一万元左右(人工约4000元,办公约1000元,房屋租赁约5000元),最后这家公司每月以50万元的资本换来5000元左右的赢利;如果再摊上外派劳动者出个什么工伤和意外,笔者可以肯定,只要是合法运做的公司一年计算下来只会赔钱,赢利的机率很小。
《草案》一旦通过,将对全国劳动力派遣行业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不仅众多的中小型劳动力派遣服务机构数量会迅速减少,而且盛行使用劳动力派遣方式的加工制造业(电子、食品、印刷等)、交通运输业(火车和飞机乘务员)、餐饮零售业(连锁快餐服务员、超级百货收银员等)、市场促销(手机、电器、房地产、快速消费品等)也因为服务费用少风险高而不受劳动力派遣机构喜欢从而被抛弃。 《草案》第四十条规定了: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1年,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终止,由接受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接受单位不再使用该劳动者的,该劳动者所在岗位不得以劳动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劳动者。
4.如果做人力工作,请问关于劳动关系方面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如果做人力工作,请问关于劳动关系方面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4、《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5、《关于修改〈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16、《失业保险条例》 17、《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18、《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20、《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23、《工伤保险条例》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25、《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7、《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28、《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29、《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工教育的决定》 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31、《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32、《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 33、《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34、《〈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35、《关于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36、《劳动部关于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通知》 37、《劳动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 3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39、《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的通知〉》 40、《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 41、《关于颁布〈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通知》 42、《劳动部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43、《劳动部关于印发〈就业训练规定〉的通知》 44、《〈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实施办法》 45、《关于印发《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46、《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7、《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4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49、《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50、《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5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52、《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53、《关于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通知》 54、《社会保险稽核办法》 55、《最低工资规定》 56、《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 57、《集体合同规定》 58、《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59、《劳动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通知》 60、《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61、《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 62、《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63、《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64、《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 65、《山东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66、《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 67、《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 92、《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9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5.行政人事工作需要了解那些法律知识
行政人事工作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如果涉及人事,至少需要了解劳动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性规章、行政规章,包括当地的政策都需要了解;同时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程序规定也需要了解,对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关系及基本流程必须知晓。有些单位是由行政人事部门直接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那样的话就还需要对前述程序法律有更深的了解,并且需要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及证据规则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内容。单位人事还经常涉及婚姻、生育方面的问题,也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
行政方面的工作比较琐碎,涉及的法律知识不见得要求多专业,但是领域庞杂。根据你们单位的行政岗位职责划分而有不同。比如涉及工商证照办理的,至少要了解公司法、工商登记相关流程等;涉及车辆管理的,应该了解道路交通管理法、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合同管理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知识就属于必须了解的范畴;行政部负责人除了前述各领域法律都必须了解外,还因为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紧急事态而有必要了解一些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包括一些刑事法律知识。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公司内有人出事涉及到公安处理的,通常都会直接找行政部协调。
此外所在单位本身的性质当然会直接决定所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范围,比如做外贸的,当然要了解一些外经贸领域的法律;做广告的,必须了解广告法;做特许经营的,要知道特许经营条例,等等……
个人认为,作为行政人事岗位人员,法律知识不一定要精通,但是必须知晓大概,了解的目的在于知道法律的红线所在,知道办事的流程,知道风险的发生领域。重要的是使自己形成一种风险意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运用,发现问题和规避风险,并且在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思路清晰、行动准确。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