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着力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3日讯:
1.时政中的"六稳六保"是什么
1、“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旗帜鲜明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在“六稳”发力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2、“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
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什么为主题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国家统计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稳中求进和底线思维,是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务必要遵守的两大原则,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其中的内涵。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在“稳”方面,今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进”则是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着力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无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均表明,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是顺利推进各项改革的基本前提。“稳”要求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够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应当认识到,尽管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也是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底气所在。我国具有庞大的工业化人口规模、完备的工业体系、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形,我们比任何国家都具有广阔的回旋空间。
同时,我们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机遇。只要我们能够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深化改革,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能化危为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扩展资料
1、稳中求进是治理三个重大结构性失衡的现实需要。
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阻滞了经济循环,降低了经济活力,导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和金融风险不断积聚。要治理这些失衡,稳中求进是基本前提。
如果一味求进,追求短期经济指标的快速显著回升,在内生增长动力仍然较弱的背景下,就不得不继续甚至更多依赖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依赖房地产投资和信贷快速扩张。
结果毫无疑问是进一步加剧失衡:“僵尸企业”得不到清理、产能过剩难以化解,过度金融化无法抑制、金融稳定压力和要素“脱实向虚”进一步加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增加并存,等等。
2、稳中求进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工作实践表明,若在指标上一味求进,追求速成,经济建设很容易遭受重大挫折。相反,坚持稳中求进,即便经济运行遇到巨大困难,也能将其克服,取得较好经济增长绩效并为未来发展创造潜力。
1998—2002年期间,面临外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国有企业举步维艰、金融风险大规模暴露等严峻挑战,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动国企、金融、住房等领域改革,扩大开放加入WTO,在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稳住了经济运行,还为2003—2007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稳中求进也是应对目前国内外不确定性的战略思维。
一方面,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疲软;去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阴霾仍未消散;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仍在攀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冲击全球金融稳定,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预期逐渐向好、市场信心不断增强,金融风险有序化解。不过,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还不够强,金融领域“灰犀牛”风险依然存在。
面对国内外环境可能存在的负向变化,需要有底线思维,通过稳中求进为可能出现的冲击预留缓冲和腾挪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预期增速目标一直坚持留有余地的重要原因。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