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培训 > 正文

道路扬尘的法律法规

时间:2021-05-06 15:36
本文关于道路扬尘的法律法规,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6日讯:

1.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扬尘治理有哪些法规

原发布者:措施迷1112

扬尘治理措施易散落、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在封闭的库房储存。施工易产生大量尘灰的工种时,为工人准备口罩等防尘物品,并采用洒水降尘。在地面灰尘太多,打扫工地时先在地面洒水再进行清扫。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旧材料,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润湿和在仓库进行。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袋装运走。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可离场上路:在装运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道路及冲洗,保证行始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施工期材料堆放整齐,洒水降尘措施到位,工地内外无垃圾余土,以减轻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的垃圾、渣土、砂石等要及时清运,运输渣土的车辆要密闭或加篷遮盖,以免建筑材料散落街头;建筑施工场地出口应设置车辆清洗平台,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淀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严禁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施工期间,其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或防尘布、覆盖网、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等措施,防止风蚀扬尘。加强拆迁施工扬尘治理措施。建筑拆除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拆迁作业时,应采取喷淋、洒水等方式降尘措施。拆除的建筑垃圾应在拆除后3日内清运完毕。

2.法规对于扬尘控制有什么规定

法规对于扬尘控制的规定有: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l. 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5m. 7.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 08mg/m3。

3.怎样治理扬尘污染

道路扬尘是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那么,如何防治道路扬尘污染?.

一要加强施工工地监管,有效防止尘土入路。路面积尘的主要来源是道路两侧的各类施工工地。因此,要加强对道路两侧各类施工工地的监管,有效控制路面积尘。道路两侧所有工地应设置高标准围挡;工地内道路、操作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裸露泥土、易尘物料应采取覆盖或洒水措施;运送渣土、材料的车辆出工地时,应将车轮冲洗干净,防止车辆将泥土带入附近道路。拆迁施工和拆除违章建筑时,有条件的地方应实施洒水降尘,防止扬尘随风污染附近道路。

二要严格运输车辆管理,尽量减少物料撒漏。运输车辆撒漏是产生路面积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严格运输车辆管理,尽量减少物料遗撒或泄漏。运输渣土、石料、水泥、煤炭、垃圾等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蓬盖、密闭等措施,不得超量装载和超速行驶,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物料遗撒或泄漏,从而减少因车辆碾压而产生的路面积尘。专门从事渣土、石料、煤炭、垃圾运输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准运手续,并按照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和市容环卫等部门批准的线路、时间、地点,进行运输和倾倒。

三要改进道路清扫方式,不断提升保洁水平。路面积尘因碾压、刮风和清扫所产生的二次扬尘,具有多次沉降、重复污染的特点。因此,应采取洒水控尘、减少积尘的湿式清扫方式,不断提升道路保洁水平。要制定更高的道路保洁作业标准,改进和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更新机械化清扫设备。要改进道路监管方式,并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机扫率。特别是对于城区高架路、主干道,应采取先进的机扫方式,夜间还可使用高压清洗车进行清洗冲刷;采用人工方式时,应符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规范。

道路扬尘是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道路积尘在一定动力作用下进入空气环境,这些颗粒物反复扬起、沉降,容易造成大气重复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只有我们需要真正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人人也都是排放者。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这些消费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资源并排放污染。如果只是一味抱怨雾霾天气,而不从自身做出改变,那么雾霾天气就永远不会散去。

当然,要想使民众意识到并且真正参与进来,国家不仅要从人们小时候就开始培养环保意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注重垃圾分类、少开车多种树等等,还要鼓励民间环保组织监督政府和企业、教育公众。政府更要通过各种手法鼓励企业和民众选择更环保的用品和生活方式,鼓励环保需要有罚也有奖,这种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要是精神上的,只有在政府力量的鼓励和培育下,每个人都将治理污染看成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时刻都注意自己的行为,减少污染和浪费,这种积少成多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当下的环境问题。

而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政府的法规、政策对个人行为较为宽容,在一些西方国家,消费者抛弃旧家电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像日本对垃圾分类有着严苛的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减少了环境的负担。而这种有利减排的措施与我们考虑发展、想尽办法刺激消费的现实存在矛盾。这就需要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改变现有的理念,前进的步伐可以慢一点,一定要保留住我们干净的空气和美丽的蓝天。

道路扬尘的法律法规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在哪里上车更方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