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培训 > 正文

法律法规纠正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1-05-07 19:48
本文关于法律法规纠正及预防措施,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7日讯:

1.纠正预防措施范本

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含义 为消除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称为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度与问题的大小及轻重有关。 2.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目的 (1)消除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 (2)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或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3)不断地进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3.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作用 (1)满足5S标准的要求 (2)保证5S审核作用的重要手段 ①审核是为了改进; ②审核中发现的不足是改进的重点内容; ③采取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达到维持改进质量体系的手段; ④发现问题即时纠正; ⑤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⑥通过持续地改进,实现5S整体水平的提高。 4.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特点 (1)5S审核的继续 5S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现象都应该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所有的纠正或预防措施都须得到验证;是作为实现5S内部审核目的的有效手段。

(2)目的在于改进 ①力求彻底纠正所发现的不合格现象;②重在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不满意的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3)跟踪的范围 跟踪的范围常因需要而扩大;对有效性的验证也因内部管理的需要而更为严格;在完成纠正措施并经验证以后,还可能对一些后续问题实施进一步地跟踪,因而延长跟踪的时间。

实施状况跟踪 1.跟踪的含义 跟踪是审核的继续,是对受审核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的评审,是验证并判断效果,并对验证的情形进行记录。 2.跟踪的目的 如果只有检查、只是纠正而没有跟踪的话,那只能导致”行百里,绊脚石”,所以跟踪的目的就是促使受审核方采取有效地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还有督促受审核方实施纠正、预防,促使受审核方不断地进行改进。同时还要向管理层报告,向审核组长,5S推进委员会的执行长反馈受审核方纠正的状况。

3.跟踪工作的作用 (1)促进改进 促使受审核方针对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现象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督促受审核方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受审核方建立并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有效机制;促使受审核方不断地进行改进。 (2)向管理层报告 向审核组长、5S推进委员会委员长及时地反馈受审核方的纠正状况;向最高管理层提供5S推进的情况报告。

(3)证实 证实纠正预防措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跟踪的实施程序 (1)跟踪的形式 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供给审核员或跟踪工作负责人,作为已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证据; 审核员到现场进行跟踪、验证工作。

(2)跟踪工作中审核员的职责 ①证实受审核方已经找到不合格的原因; ②证实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有效的; ③在跟踪过程中,审核员要证实所涉及的人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所认识,并进行了适当地培训,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审核员要记录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有关文件进行改进。

同时要向审核组长报告跟踪的结果。 (3)跟踪程序 ①审核组识别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 ②审核组要向受审核方提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③受审核方要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计划; ④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予以评审; ⑤受审核方要实施并完成纠正预防措施; ⑥审核人员对审核状况不满意时,可以要求审核部门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5.跟踪工作的实施要点 (1)跟踪工作的管理 由专职和兼职的管理机构来负责,制订工作持续程序。 (2)跟踪要点 对于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如果效果不好时,应该重新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更细致地跟踪检查,对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该采取巩固措施。

(3)实施跟踪的人员 实施跟踪的人员可由原审核组的成员来进行,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资格的人来进行。实施跟踪的人员必须了解该项跟踪工作的资料和情况。

(4)跟踪检查报告 跟踪检查报告就是对于重大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跟踪情况所形成书面报告。跟踪检查报告可以针对一条或若干条纠正和预防措施,视具体情况而定,报告应该反映纠正和预防措施结果的判断,报告是由跟踪检查人来撰写,由跟踪工作负责人,如审核组长、5S推进委员会的执行长来批准。

【本讲总结】 5S是一种管理,而非手法或技巧,而且5S可以说是所有的产品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的基础,真正的目的是要创造或建立一个容易发现问题的环境,并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将问题及时地彻底解决,创造公司或工厂的利益。 在推行5S时,永远记住一件事情,5S是大家集体参与,领导率先以身作则的事情,如果领导不能率先以身作则,整个公司就无法实现大家齐心地共同参与,5S的推动也很难成功。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您的家园、您的企业,建设得更美好。

2.要怎么写纠正预防措施

写纠正预防措施应该包括内容:

1. 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 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 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 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3.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

1、定义不同: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目的不同: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系统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例如,通过建立模板来固定报告/证书上的检测/校准项目,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项目遗漏的错误。

预防措施:揭示潜在的可能导致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例如,在阴霾天,许多人出门时戴上口罩。又如,作业现场的张贴的安全警示标识、质量提醒。

3、不合格情况不同:

纠正措施:已发生;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源”。

预防措施:已潜在但未发生。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4、性质不同:

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的被动情况下的积极反应(事后防范);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预防措施:主动确定改进机会的过程(事前防范)。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采取措施,措施的效果一般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够看到效果。

5、选择原则不同:纠正措施:应选择最能消除和防范问题再度发生的措施,选择的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预防措施:选择措施应从改进技术运作和体系两方面入手,选择的措施应与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6、效果不同: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文件、体系等方面的更改,切实有效地纠正措施由于从根本上消除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就纠正措施是“标本兼治”。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能彻底避免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发生。

7、触发条件不同:

纠正措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四种情况是: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顾客抱怨的不合格、反复出现的不合格以及后果严重的不合格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

扩展资料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

注1: 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

发生。

注3 :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纠正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科比-预防措施

4.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标准预防的措施有:

1、接触病人及其物品后应该立即洗手。

2、尽可能应用不直接接触技术。

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应该戴手套。

4、摘手套后立即 洗手。

5、血液、体液、分泌液有可能喷溅到脸部时,应戴有阻水作用的口罩,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防护 面罩;有可能喷溅到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必要时穿防水围裙。

6、使用及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止被刺伤。

7、及时处理病人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对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及物品,应该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8、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

一、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带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

1、摘除手套后;

2、接触两病人之间;

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它病人时。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带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三、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应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四、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六、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污染衣服及微生物的传播。

七、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该仪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八、容器、复苏袋或其它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

九、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1.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

2.空气隔离:该项隔离有两个基本要求:

(1)病人所处的环境应通风和作适当处理如消毒等。

(2)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应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3.微粒隔离:又称飞沫隔离,是指预防经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5.如何做到识别全面的适用的法律法规

送你一份仅供参考:识别和获取使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1、目的确定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其获取的渠道,保证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公司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的控制。

3、职责3.1各职能部门都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负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清单。

3.2各部门负责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4、工作程序4.1与公司活动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包括:国家、行业、地方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及其他规范性要求。

4.2获取方法4.2.1各职能部门应经常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部门保持联系,主动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也可通过出版机构、书店、报刊、杂志、互联网进行补充,以确保公司在生产活动中能获取最新的有效版本。4.2.2安全技术科负责通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以及公安、消防、社会和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获取有关国家、行业、地方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2.3设备科、生产科负责通过技术监督部门、行业协会等获取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其它要求。4.2.4企管办负责通过工商、化工等部门获取合同管理方面的国家、地方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2.5质检科负责通过质检部门获取有关国家、行业、地方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2.6其它职能部门负责通过相应国家职能部门获取有关国家、地方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3确认、分发和更新4.3.1各相关职能主管部门根据以下条件确认获得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适用性:是否与公司的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有关;是否为最新的版本。4.3.2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保存与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3.3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更新时,应及时修正清单,将新的内容补发到相关部门,并对旧的文件做相应的处理。4.4执行各部门负责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5、记录按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进行填写、存档。6、附则本制度由企管办、安全技术科负责解释。

法律法规纠正及预防措施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总方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