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中国财政投资图表,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6-03日讯:
1.1979
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0% 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200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 200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
200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
199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 199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199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 199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 ,比上年增长10.2%。
199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199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199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199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
1990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 198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
1988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198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 1986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198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1984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1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
1983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1982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
1981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按一九八○年不变价格计算为7,4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国民收入初步计算为3,880亿元,按一九八○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 1980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按一九七○年不变价格计算为6,619亿元,完成计划103.2%,比上年增长7.2%。
国民收入初步计算为3,630亿元,按一九七○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1979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175亿元,完成计划101.5%,比上年增长8.5%,国民收入(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达到3,3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
2.国家4万亿投资分布计划安排(2008年底)与实际完成(2010年12月)
(1)变化:图表中该方案实际完成与计划安排情况相比较,减少了重大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面的投资,增加了民生、创新与生态方面的投资,增加了公共支出。
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09年以来,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4万亿财政投资方案投向内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使得该方案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增加民生支出,说明财政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增加对公共支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生态等领域的投入,减少了重大基础设施投入说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4万亿投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复苏说明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材料一:两张图表图表一图表二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
(1)图表一反映07年我国财政有盈余,08年有赤字,而09年财政支出大增,将有巨额赤字;图表二反映短短3个月,央行5次降息,出手很重。
(2) 国家宏观调控是为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属于财政政策手段,央行调整银行利率属于货币政策手段,4万亿投资和产业振兴规划是计划手段也是财政政策手段。当经济偏冷,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及时出台计划调节宏观经济平衡,国家扩大财政支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央行降低利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流通量。
这一系列的宏观调控“组合拳”将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政府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符合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4.读图表并用经济常识回答:图表1:上海市GDP和财政收入(单位:亿
(1)图表1表明近年来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上海市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2)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也逐步增长);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也逐步增长);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支出的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3)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
5.材料一:图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1:2005—2011
(1)①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都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属于财政赤字的状况。(2分)
②2005年--2011年,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都有所增长,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
③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都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2分)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4分)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4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
(3)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按规律办事。若国家福利的制定、实施能从一国的实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是“福”;若脱离国家实际,违反经济规律则是“祸”(5分)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行科学的福利政策造福于人类。因此,该观点是不正确的。(4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表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先看再比后升华。”看强调看全信息,包括表头、表格、小注,比是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就本题来看比较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变化。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对比。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都有所增长。后升华强调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本质问题。分别是2005年--2011年我国出现财政赤字的状况;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第(2)问限定知识点是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可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角度说明理由。第(3)问是评析题。知识范围是运用规律的知识。可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按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两方面分别分析观点的错误性。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材料一:图表一:我国2004——2009年GDP及其财政收入图表二:我
(1)①表一表二反映了2004—2009年我国GDP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但是,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超过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②促进社会公平是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的迫切要求。
促进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2)①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所以做大财富蛋糕,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条件是多方面的。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是在再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例如:国家通过税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取消农业税等;财政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崛起。
(3)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或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效率与公平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把握发展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与时俱进。
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处理二者关系中不同时期具体对待,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但从不偏废。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上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
略。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