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培训 > 正文

2015全球工业投资

时间:2021-06-09 17:40
本文关于2015全球工业投资,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6-09日讯:

1.2015年全球研发投入布局什么领域

我们发现,自2008年度调研首次指出研发的全球化趋势以来,企业显著地加快了在世界各地布局创新的步伐。目前的格局充分反映出地域上的变化,即企业着手在海外开展创新项目,以获得顶尖的人才和进入高速增长的市场。

在中国和印度强劲增长的带领下,亚洲成为企业研发支出最高的地区。 从地区看,更多的企业将研发支出放在亚洲(35%),高于北美(33%)和欧洲(28%),与2007年时欧洲第一、亚洲第三的格局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中国和印度的强劲增长协助亚洲登顶。2007-2015年间,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了79%,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资目标国。印度来自境外的研发支出也实现了116%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三大研发投资目标国。 美国仍是最大的企业研发支出国、输出国和输入国。 美国是最大的研发支出国,但由于部分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势崛起,其领先优势已被缩小。2007-2015年间,中国境内的研发支出增长120%,而美国仅为34%。 尽管美国加大力度将研发放到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低成本国家中,但大部分来自境外的研发投资仍源自欧洲,占到全美2015年研发支出的63%。 欧洲从企业研发支出最高的地区跌落至第三。 很大一部分(46%)的研发支出抽离欧洲,加之本土研发支出和境外研发投资增长疲软(分别为2%和18%),使得欧洲从研发支出最大的地区跌落至第三。 欧洲排名的下滑主要归因于西欧国家,后者在2007-2015年间的研发输出顺差(输出减去输入)增长了352%。 研发支出的全球化布局带来回报。 与研发活动较为集中的企业相比,具备全球化研发布局的企业在业绩方面旗鼓相当甚至更好;由此可以看出,将研发放在境外有实质性的优势,且跨国企业有能力成功地协调全球不同地区间的研发。 研发支出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低潮后重回正轨。 2015年,全球创新1000强的研发支出为6800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5%,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在我们的分析中,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同比增幅最大(27%),一举超过工业品行业成为2015年度研发支出第四的行业。 根据调研受访者的投票,苹果和谷歌仍雄踞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榜单前两位,特斯拉则攀升到第三的位置并将亚马逊挤到第五,而丰田则在阔别榜单两年后再次回归,位居第十。

2.2015年全球研发投入布局什么领域

我们发现,自2008年度调研首次指出研发的全球化趋势以来,企业显著地加快了在世界各地布局创新的步伐。

目前的格局充分反映出地域上的变化,即企业着手在海外开展创新项目,以获得顶尖的人才和进入高速增长的市场。在中国和印度强劲增长的带领下,亚洲成为企业研发支出最高的地区。

从地区看,更多的企业将研发支出放在亚洲(35%),高于北美(33%)和欧洲(28%),与2007年时欧洲第一、亚洲第三的格局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中国和印度的强劲增长协助亚洲登顶。

2007-2015年间,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了79%,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资目标国。印度来自境外的研发支出也实现了116%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三大研发投资目标国。

美国仍是最大的企业研发支出国、输出国和输入国。 美国是最大的研发支出国,但由于部分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势崛起,其领先优势已被缩小。

2007-2015年间,中国境内的研发支出增长120%,而美国仅为34%。 尽管美国加大力度将研发放到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低成本国家中,但大部分来自境外的研发投资仍源自欧洲,占到全美2015年研发支出的63%。

欧洲从企业研发支出最高的地区跌落至第三。 很大一部分(46%)的研发支出抽离欧洲,加之本土研发支出和境外研发投资增长疲软(分别为2%和18%),使得欧洲从研发支出最大的地区跌落至第三。

欧洲排名的下滑主要归因于西欧国家,后者在2007-2015年间的研发输出顺差(输出减去输入)增长了352%。 研发支出的全球化布局带来回报。

与研发活动较为集中的企业相比,具备全球化研发布局的企业在业绩方面旗鼓相当甚至更好;由此可以看出,将研发放在境外有实质性的优势,且跨国企业有能力成功地协调全球不同地区间的研发。 研发支出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低潮后重回正轨。

2015年,全球创新1000强的研发支出为6800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5%,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在我们的分析中,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同比增幅最大(27%),一举超过工业品行业成为2015年度研发支出第四的行业。

根据调研受访者的投票,苹果和谷歌仍雄踞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榜单前两位,特斯拉则攀升到第三的位置并将亚马逊挤到第五,而丰田则在阔别榜单两年后再次回归,位居第十。

3.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最好的将是哪些国家

展望2015年,美国仍将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欧元区国家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将会采取更为积极的经济政策,日本提高消费税率政策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弱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策调整方面还有很大空间,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年。但世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前文所述不利因素的制约,因此,世界经济仍将缓慢复苏,IMF预计增速将在3.7%左右。国际贸易状况有望好转,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仍保持较低水平,新兴市场物价将有所回落,就业水平略有改善。

1、有利因素

(1)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

上文已指出,美国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进入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而且美国工业并非简单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是在新的起点上重塑全球竞争力。次贷危机爆发后,电子产业和新能源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如今,美国在信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革命、制造业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展望未来,新型制造业将促进美国工业持续发展。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二战以来,美国经历了11个商业周期,平均长度为69个月,其中扩张阶段平均为58个月。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扩张周期为120个月,即1991年3月到2001年3月的10年时间。在再工业化的推动下,2015年美国经济仍有望处于扩张周期,从整体上看,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2)经济结构调整将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呼吁,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IMF指出,过去三十年里,在发达、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公共资本存量在产出中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表明未来存在较大基础设施需求。例如,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人均发电量仅相当于发达经济体水平的五分之一,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发电量仅相当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水平的八分之一左右,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现有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景气、货币政策宽松,在这一特定时期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享受低利率带来的好处。从短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效支持需求,从而降低一些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从长期趋势来看,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潜在生产能力。

对于新兴国家,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必将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通胀。印度在外资政策上已做出重大调整,一是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推进经济特区建设,二是放松对外资进入国防企业的管制,三是引进外资改善铁路系统,四是改善外资企业用工制度。巴西政府也认识到基础设施匮乏、贸易保护主义、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弱这些结构性问题和人为的障碍,开始着手进行结构改革,从而控制通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西方的经济制裁则倒逼俄罗斯加快国内结构调整,摆脱依赖资源发展的经济模式。事实上,这些调整已在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9月,俄罗斯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2.8%、环比增长了2.7%,原因之一在于俄罗斯被迫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工业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在增长。

(3)全球经济失衡风险有所减弱

IMF的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已由2006年的峰值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大规模资本流动失衡的减弱有效降低了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且失衡问题已不再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债务国和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债权国,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出现突然逆转的概率有所降低,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将逐步减弱。

另外,由于供给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一些国家可以采取更为灵活货币政策。

4.2015年全球经济趋势是怎样的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全球经济依然并不平静,各类潜在风险相互交织,并折射出全球经济的四大显著特点: 首先,全球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而相比之下,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

而各大国际组织也很可能高再次高估全球经济增速。实际上,2014年已经不是第一次高估经济增速了,IMF对全球经济从2011年以来基本上都是高估的,专门负责美国经济预测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更是从2007年以来每一年下调对潜在产出的估计,这是非常罕见的。

基本上,高估经济增速是全球群体性的失误,这很可能预示着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 其次,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引发价格危机。

今年以来,由于供过于求拖累价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5%左右,这也是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峰值后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特别是随着美国页岩油产出超过OPEC的闲置产能,原油市场的定价机制将主要由美国页岩油的边际成本所决定。

美国页岩油生产增加正在给全球能源流动产生越发深远的影响,并削弱OPEC的定价能力。在全球能源供应过剩和“三国杀”式国际博弈中,国际油价更是油价自由落体式的下落,较6月高位跌幅48%,创五年来新低。

而由此触发的大宗商品暴跌浪潮,无疑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事件。 第三,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大板块经济复苏态势不平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三轮 QE 释放流动性,压低国债收益率,推升房市股市价格、并通过财富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页岩油技术革新带来的原油生产放量也导致其能源进口依赖度下降,贸易逆差收窄使美国经济走上稳健复苏的轨道。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上调至5.0%,创下了过去11年以来之最,10月份失业率回落至5.8%,为六年来新低。

欧元区和欧盟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2%和0.3%,虽然比二季度稍有改善,但仍处于衰退边缘,欧洲经济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到货币周期驱动,内生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日本经济4至6月的按年化计算,季度环比大幅萎缩了7.1%,“安倍经济学”几乎宣布破产。

世界各国走势分化、结构分化、周期分化导致政策进一步分化。美联储退出量宽、美元步入升值周期,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意味着资金在各个经济体中出现“大进大出”的压力将增大,将会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加剧导致市场波动率以及多重经济金融风险。

最后,全球经济失衡状况逐步有所减弱。近两年,发达国家要减少经常项目赤字,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要通过提高国内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来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将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出口转移到国内需求上,以国际收支账户为主要特征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已由2006年的峰值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发达经济体仍旧在全球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外部需求疲软会影响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那些以出口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经济体。 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整体仍将缓慢弱势复苏,联合国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

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5年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将从2014年的1.6万亿美元扩大到1.7万亿美元。

然而,2015年全球经济格局受制于三大变量,一是能源和大宗商品下跌导致全球性通缩风险。疲弱的需求,庞大的库存将导致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国际油价仍难以摆脱持续走低的局面。

二是美元已经进入强势周期,不仅会加速资本外逃,也进一步打压经济,使许多以美元计价的新兴经济体海外债务风险,并推升全球融资成本上升。美联储每一轮QE的退出都会对新兴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那些具有双赤字、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经济体,容易遭受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风险。

三是新兴经济体“回溢效应”风险突出。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均受到内部结构调整滞后的困扰。

作为赶超型经济,新兴经济体大都采取的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快资本形成以及数量扩张的“要素驱动型”模式。二十年前,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依靠全球分工体系深化带动的“斯密增长”创造出规模巨大的全球化红利。

而2008年以来的全球深层次调整还将延续,这与国内工业产能过剩、产出缺口不足,将同时并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各国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回溢效应”或将更加显著,正普遍面临着为增长放缓倒逼国内改革的重要拐点。

5.2016年中国是世界第几投资大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6月7日发布了《世界投资报告2017》。报告数据显示,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1.6%至1.75万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尤其受到重创。

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8.9%至1.45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逆势上扬,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增长43.5%,达到1830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比2015年提高3个名次。

2016年,中国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最大投资国,投资额3倍于排名第二位的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337亿美元,同比微降1.4%,仅次于美国、英国,位居世界第三,比2015年提高1个名次。

6.2015年世界前二十第三产业占gdp

【财经网讯】“中国的第三产业或者说服务业可能在2015年的时候会达到GDP的60%,或者说在2035年的时候达到70%”,3月21日,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分会场做上述表示。

在2012年的时候,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加起来的第二产业的规模。在未来的10到15年的时间中还会逐渐地实现这样的一个过渡。

中国最终会进入新常态,但现在就庆祝中国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史蒂芬·罗奇说,“如果把今天的经济称为新常态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了,甚至有一点点自满,这恰恰是让我感到担忧的。” 以下为史蒂芬·罗奇发言实录: 史蒂芬·罗奇:非常感谢和高兴能够回到中国发展论坛,在这个房间中可能我也是少数几个在过去16年当中参加了15年的中国发展论坛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未来十年的增长前景。

刘先生刚才给我们一个大的框架,让我们来了解中国未来十年的前景中一些主要的要素。我在5分半中的时间内说两点,第一给大家一些新常态的介绍。

第二是做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我的一个对新常态的评估和刘先生及发展研究中心的评估之间的一些差别。这就是一些新的主要的特征了, 中国的新常态到底是什。

【财经网讯】“中国的第三产业或者说服务业可能在2015年的时候会达到GDP的60%,或者说在2035年的时候达到70%”,3月21日,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分会场做上述表示。 在2012年的时候,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加起来的第二产业的规模。

在未来的10到15年的时间中还会逐渐地实现这样的一个过渡。 中国最终会进入新常态,但现在就庆祝中国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史蒂芬·罗奇说,“如果把今天的经济称为新常态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了,甚至有一点点自满,这恰恰是让我感到担忧的。”

以下为史蒂芬·罗奇发言实录: 史蒂芬·罗奇:非常感谢和高兴能够回到中国发展论坛,在这个房间中可能我也是少数几个在过去16年当中参加了15年的中国发展论坛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未来十年的增长前景。刘先生刚才给我们一个大的框架,让我们来了解中国未来十年的前景中一些主要的要素。

我在5分半中的时间内说两点,第一给大家一些新常态的介绍。第二是做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我的一个对新常态的评估和刘先生及发展研究中心的评估之间的一些差别。

这就是一些新的主要的特征了, 中国的新常态到底是什么,我把它称之为“下一个中国”。首先它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服务为导向的,而且对中国来说因为服务业所雇佣的劳动力要比整个制造业和建筑业多30%的就业,所以它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同时也是资源减少的或者是缩减的一个行业,因为它与建筑业制造业相比碳的消耗会减少很多。

同时它也是非常有建设性和和谐的,差不多30%的参与过程的人都是来自农村的,所以它将是更加平等和谐的。正如刘先生刚才所说的,我们看到的GDP未来潜在的这种增长率会逐渐地下降,而且不是未来10年是未来20年。

随着经济从制造业出口和投资转向服务和消费,对任何的经济体来说它的增长率都会下降。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常态或者说下一个中国,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执行政策。

对全面深化中国改革的一个委员会或者是领导小组来说,它的工作也就是要落实这些改革的举措。 所以我就想说到我们第二点,也就是说我的观点和前面发言人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实现新常态的路线图。

这是中国经济的三大组成部分,我想大家看的是第三产业或者说服务业的发展的趋势。现在它已经是中国的最大的经济的支柱了,在“十二五”规划中,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将达到47%,而去年事实上有48%,已经超出了预期。

但这其实还是很小很小的一步。在实现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刚刚起步这样的一种转型,根据刘先生的预测以及我个人的评估,可能在2015年的时候会达到GDP的60%,或者说在2035年的时候达到70%。

事实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在2012年的时候这是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加起来的第二产业的规模。在未来的10到15年的时间中还会逐渐地实现这样的一个过渡。

我有时候有一些担忧,但我是完全尊重中国的同行包括刘先生的观点,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事实上我认为还没有到,中国最终会进入新常态,但现在就庆祝中国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

因为这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转型和过渡,这个转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的不仅仅是将我们的经济的推动力进行转变,从非常强劲的这些要素在过去35年当中非常强劲的要素改变成一些新的推动力。在落实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应对这种惯性也就是旧体制的惯性方面,事实上我们将遇到巨大的压力。

历史最大的挑战是应对结构性改革的韧性或者是惰性,对我们来说,我们刚刚开始这样的一种过渡,我们认为已经进入想要到达的程度,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如果把今天的经济成为新常态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了,甚至。

2015全球工业投资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