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银行小微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风险预警 防控 处置,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08-06日讯:
银行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构筑有效的风险“防火墙”,以稳步开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
1.正确选择客户,严格准入条件。对小微企业贷款应符合国家政策,贷款投向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体来讲,应优先支持财政或国家有关部门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的项目;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诚信度高、抗风险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集群优势的优质成长型客户。
2.强化风险定价体系建设,有效弥补贷款风险。应根据小微企业特点,加快开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评估和定价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贷款风险定价体系。按照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实行“高风险、高定价,低风险、低定价”;通过参考资金成本率、费用率、风险补偿率、同业利率以及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等因素,全面分析企业的信用度、承受力、成长性;按贷款方式、信用等级、贷款期限三项指标综合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
3.做好全程风险跟踪管理,加强风险预警控制。首先,定期开展客户评价。对新准入客户,在贷款申报前由信贷管理部门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评定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做出客户评价报告。其次,根据中小微企业的特点,重点对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品行、贷款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企业货款归还率、企业日均存款余额、企业销售与纳税额“五要素”进行调查、监控,以此加强风险预警与控制。然后,及时化解风险。对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贷款,要果断采取调整贷款条件、贷款方案、还款方案以及重新落实担保等重组措施,对贷款损失不可避免的,要尽早采取资产保全措施。最后,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应坚持好中选优、进退并举的原则,加强客户发展趋势分析,科学确定退出条件,及时淘汰潜在风险大、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运行机制。
4.以科学调查方法为依据,强化现场实地调查。根据《银行开展小微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规定:“银行授信调查应注重现场实地考察,不单纯依赖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或各类书面资料,不单纯依附担保。银行应注重收集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包括小微企业及其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信用情况、家庭收支状况、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技术水平、行业状况及市场前景等。”因此,银行必须注重现场调查,尤其是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包括实物观察以及账簿等相关基础财务资料审核。通过对贷款申请人的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对担保人的情况和抵押品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尽量减少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并据此决定授信额度、贷款数额等。
5.完善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直到本息收回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和总结等。贷款项目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要靠贷后管理来实现,可见贷后管理的责任极为重大。一旦发现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必须及时书面报告,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信贷风险。
6.建立与小微企业授信相符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收入分配上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在严格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措施,切实有效地防范信贷人员道德风险。同时,要继续强化信贷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确保有关政策和措施的顺利实施。
专题推荐:
银行风险培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