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科创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准入条件,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4-16日讯:
1.什么是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挂牌企业股份转让及股权转让业务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指根据挂牌企 业股份转让及股权转让的产品特征和风险特性,区别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水 平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投资者,审慎参与挂牌企业股份转让及股权 转让,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安排。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原则是“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标准,是投资者参与挂牌企业股份转让及股权转让的 前提条件。
根据“买者自负”原则,投资者承担挂牌股份公司股权转让的履 约责任,不得以不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标准为由拒绝承担挂牌企业股份转让及 股权转让履约责任。
2.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其实第一需要搞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的存在?很简单,监管机构就要要对投资者进行分层,让不同的投资者参与不同的市场,进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从主板到创业板再到新三板,不同市场面向主体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创业板要求投资者有投资经验,新三板在投资经验的基础上加上了500万的限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应该对所参与的市场有着一定的认识,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监管机构当然希望将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这比事后补救要管用的多。
就拿新三板举例,这本来就是一个私募市场,参与的投资者应该是默许为有着一定投资经验和充沛资金的客户。不然随便一个对于新三板完全不了解的散户进来投资,然后发现这个市场的玩法跟之前接触过的都不一样,自己持有的股份卖都卖不掉,整个市场一天都没几笔交易,他不闹事才怪。而且这样的小散户进来的越多,对新三板的发展反而更没什么好处,这是由市场特性决定的。
3.《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涉及以下哪些方面
你好,适当性新规于今年7月1日实施,《办法》一共43条,以强化经营机构的适当性责任为主线,以经营机构对投资者进行科学分类,把“了解投资者”、“了解产品”、“投资者与产品匹配”、“风险揭示”等作为基本的经营原则,针对适当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规定了以下主要制度安排:一是形成了依据多维度指标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的体系,统一投资者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二是明确了产品分级的底线要求和职责分工,建立层层把关、严控风险的产品分级机制;三是规定了经营机构在适当性管理各个环节应当履行的义务,全面从严规范相关行为;四是突出对于普通投资者的特别保护,向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及差别化服务;五是强化了监管职责与法律责任,确保适当性义务落到实处。
根据指引,投资者按风险承受能力被分为五类: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产品也按风险分为五类: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层此举意在规范机构业务发展,有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券商风险的控制。
4.什么是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包含对投资者分类,对产品分级,按照风险级别匹配适当的投资者三方面的含义。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不可能规定出非常精准的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法规如果过细,很可能与实践脱节。
为此,就要按照签署“责任状”的逻辑,紧紧抓住经营机构这个“一肩挑两头”的主体,明确经营机构既要按照《办法》规定和自律组织规定对投资者分类,又要具体负责对所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分级,制定产品分级的内部管理制度。应该说,能否准确分级是各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是一般的市场参与者,它们既要面对筹资者,又要面对投资者,既要参与规则的制定,又是重量级的规则执行者,堪称市场秩序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因此,必须强化经营机构的适当性义务。它们尽到应尽责任,就是在播撒理性参与市场的种子。
《办法》从适当性评估义务、风险揭示义务、内部管理义务、普通投资者保护义务等方面细化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履责要求。
针对违规行为的具体情形,《办法》一一列出“负面清单”,规定了可对经营机构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的监管措施,以及情节严重的处理措施和行政处罚,对经营机构从业人员还可以依法采取市场禁入的措施。可以说,《办法》是一部“有牙齿的立法”。
如果这部法规能够切实落地,至少买卖不对等、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得到部分化解
投资者
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法人。广义的投资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狭义的投资者指的就是股东。在金融市场中,所谓投资者是指在金融交易中购入金融工具融出资金的所有个人和机构,包括存款人,出资人在验资时称为投资者。投资者一般具有个人倾向呈保守型交易以基本分析为主风险负荷小、对信息的依赖较小等特征。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