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智库 > 正文

价值投资案例

时间:2021-04-19 20:35
本文关于价值投资案例,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4-19日讯:

1.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

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

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

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

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

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

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

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

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

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

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

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

2.价值投资怎样进行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家的核心职能就是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他们不直接干预或者从事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资本家的存在价值主要体现为优化资本配置以及通过完善企业治理,减少代理成本,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分工合作”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共同创造企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

职业资本家是伴随着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研究,我们把职业资本家划分为以下几类:集团控股公司、创业投资型、价值投资者和投机资本。

价值投资是由格雷厄姆创立,由费雪、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发扬光大,并由巴菲特集大成并取得极大成功的一种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目前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效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职能方面与前两类投资者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投资者专注于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其资本配置,在性质上属于金融资本,而前两类投资者则属于实业资本。

价值投资者基本上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专职于对其资本进行配置。 价值投资的本质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于合著完成了《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在此书中格雷厄姆系统阐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用基础分析方法来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投资准则。

格雷厄姆唯一关心的是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是否廉价。“我们的方法看似简单得让人不敢置信,既没有经济周期或大盘走势的预测,也没有选定特别的企业或公司,我们不考虑产业差别,一视同仁地单纯以股票的吸引力作为评估标准。”

格雷厄姆强调买入价格与内在价值相比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在投资期限上,格雷厄姆给每只股票设定的最长持有期限为两年,凡在两年内不能达到盈利50%的目标的个股都要在期满后以市场价格卖出。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开创者,为价值投资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但将价值投资发扬光大,并使之闻名于世的却是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在继承了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策略精髓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费雪长期持有优秀成长公司股票的策略。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完全不考虑公司的质地,这无疑是其投资策略中最大的弱点。

与格雷厄姆不同,费雪强调寻找未来几年每股盈余具备大幅增长潜力的“真正杰出的公司”。费雪在他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中写道:“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抱牢它们的股票,度过市场的波动起伏,不为所动,也远远比买低卖高的做法赚得多。”

费雪的投资策略恰好弥补了格雷厄姆投资策略不考虑公司质地的不足。巴菲特将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把自己的投资策略描述为“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分别吸收了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原则、“市场先生”原则、安全边际原则,以及费雪的竞争优势原则、集中投资原则和长期持有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核心。

对于价值投资演变的阐述,能够帮助我们真正把握价值投资的本质。我们认为,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寻找内在价值与市场之间的差异,并在“市场先生”的帮助下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进行套利。

价值投资者的特征通过对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研究,我们认为价值投资者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以价值评估为核心这也是价值投资者与其他类型投资者之间的本质差别。价值投资者盈利的关键是利用股票市场中价值与价格的背离来进行套利,因此价值评估是价值投资成功的基石。

巴菲特对于价值评估的解释是,“内在价值尽管模糊难辨,但它却是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的唯一合理标准。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但是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如此简单。正如我们定义的那样,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改变的估计值。”

因此,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密切关注估值假设是否在后来的运营过程中得到验证,进而根据估值假设的变化对估值结果进行调整是价值投资者的核心工作。 偏好有稳定历史的成熟型企业这一特征是由价值投资者以价值评估为核心的特征所决定的。

企业的经营前景是影响价值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会受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对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判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有着长期稳定经营历史的企业,时间已经证明了他们拥有超出其他企业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保证了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仍能够处于优势地位,其经营前景值得期待,不确定性较小。

而资产重组型和经营改善型企业则不太受价值投资者欢迎,巴菲特在追踪了数百家经营改善型(turn around)企业后发现,这些企业能够发生根本改变的只是极少数个例,他们中的大多数仍不值得投资。他在伯克希尔1980年的年报中写到:“我们的结论是除了极少数例外,当一个拥有聪明能干名声的经理人加入到一个拥有不良经济特征的企业,往往是企业的坏名声依然完好无损,而经理人的好名声却。

3.我需要对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质疑和他投资失败的案例

巴菲特犯下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纵横市场近四十年,战果辉煌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曾遭遇难堪的挫败。

根据纪录, 他历年来在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东会上总共承认做下六项错误的投资决策。不过尽管如此,他仍庆幸自己不曾犯下他最担心的错误 :声誉的受损。

巴菲特的六大错误投资是:一、投资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一九六五年他买下柏克夏海瑟威纺织公司, 然而因为来自海外竞争压力庞大,他于二十年后关闭纺织工厂。

二、投资不景气的产业。巴菲特一九八九年以三亿五千八百万美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然而随着航空业景气一路下滑, 他的投资也告大减。

他为此一投资懊恼不已。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

三、以股票代替现金进行投资。一九九三年巴菲特以四亿二千万美元买下制鞋公司Dexter,不过他是以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来代替现金, 而随着该公司股价上涨,如今他购买这家制鞋公司的股票价值二十亿美元。

四、太快卖出。一九六四年巴菲特以一千三百万美元买下当时陷入丑闻的美国运通五%股权,后来以二千万美元卖出,若他肯坚持到今天, 他的美国运通股票价值高达二十亿美元。

五、虽然看到投资价值,却是没有行动。巴菲特承认他虽然看好零售业前景,但是却没有加码投资沃尔玛。

他此一错误使得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东平均一年损失八十亿美元。 六、现金太多。

巴菲特的错误都是来自有太多现金。而要克服此一问题,巴菲特认为必须耐心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表示自这六项错误的投资行动中学得不少教训。然而他也指出,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错误。

他最怕的是会犯下损及他声誉的错误。 他在一封给柏克夏海瑟威公司各级主管的信中写道:「我们负担得起亏损,甚至是严重的亏损,然而我们却负担不起声誉的受损, 哪怕只是丝毫的损伤。

」 下文是BARFFET自己写的 现在,我也可以无情地对待自己投资组合中的烂股票。根据自身经验,我深知它们对投资组合的巨大危害 一个有着25年投资经历的美国人的痛苦而有益的反思 文/ 编译:高永宏 如果沃伦·巴菲特在他1989年给股东的信里加上“头25年犯的错误”一条(1989年是巴菲特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第25个年头——译者),那么我绝对可以贡献很多案例——我在从事投资的25年里犯下了无数的错误。

大约10年前,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当时,我仔细地分析了自己的数十桩交易,并且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都失败了?” 这种反省极其痛苦,但效果很明显:从此以后,我平均每年的收益超过大盘8.4个百分点。

在数字上打马虎眼 我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精确记录自己的收益。我总是想:“哦,我的投资收益跟大盘大概一致吧”,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为了自我安慰,我有时会把某些高度投机性的股票从我的“精神记账”中剔除。尽管这种事情不常发生,但却有两个极其有害的后果:它会让你自我麻痹地调整自己的投资收益,并且会培养起一种不管不顾的投机倾向。

也许精确记录自己的投资表现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完完全全体会到那种错误带来的痛苦。 没用的建议 对过去案例的反省中揭示的事实中最重要的是:我投资的成功案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点子都是我自己的。

简而言之,如果我接受的建议不是来自一个很好的投资者——至少在过去10年里不断地击败了大盘的人,那么,我往往会深陷困境。但如果这些建议得到了沃伦·巴菲特或者马蒂·惠特曼(Marty Whitman)这样大师的认可,成功的几率就较高。

而如果一批投资大师都同时一起购买了同样的股票,成功的几率还要高。 当然,你还要了解为什么大师购买了这支股票,他们看中了什么样的潜力。

你需要做自己的研究,才能了解到自己拥有了什么样的股票。原因很简单:大师们在卖出股票的时候可不会打电话通知你。

拒绝承认失败 我另一个错误是让自己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投资决策。我过去常常坚持拿着失败的股票,近乎绝望地希望它们有一天可以回到我买它们的那个价位。

这叫做“拒绝承认失败”(get-evenitis)。我打赌你们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投资大师们不会拒绝承认失败。在某一个时刻,他们只想拥有最好的股票,而买入价格毫无意义。

跟我们的劣根性不同,他们认为自己的错误也是投资游戏的一部分。而结果是:他们根除了自己身上那种特别想证明自己一开始就正确的那种劣根性。

现在,我也可以无情地对待自己投资组合中的烂股票。根据自身经验,我深知它们对投资组合的巨大危害。

事实上,我甚至都有点矫枉过正,我总是太急于抛掉手里那些落后的股票,很多时候都出手过早。这个倾向比拒绝承认失败要好一点,但无论如何,也是个缺陷。

当我有办法克服这点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 高买低卖 我现在仍然犯的一个错误是在股价被好消息推高的时候买进,被坏消息打压的时候出。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顶尖对冲基金经理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都在弱势的时候买入,强势的时候卖出。

而且,即使他们因为好消息而买进股票,他们也会等待一会儿。例如,一个公司宣。

4.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那么他对一只股票的价值、价格是如何进行评估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

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

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

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

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

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

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

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

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

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

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

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

5.深度分析,价值投资为什么不适合合中国股市

弄清中国股市适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关键------答记者胡安军、程隽问 李 剑 中国股市适不适合价值投资,历来是各类机构和广大股民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之一。

中国股市从问世之日起就问题多多。股权分置、监管不严;年年有公司造假,时时有庄家操纵;炒风盛行、股价高企;谣言乱飞、政策多变;等等,等等。

有人说是赌场,甚至连赌场都不如;有人说是政策市、消息市、投机市,有人说是主力市、庄家市等等,等等。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不适合价值投资。

我认为,要把这个问题彻底说清楚,就必须牢牢抓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这个关键之一就是要弄明白:中国股市有没有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机会?或者说,中国股市有没有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没有出现过低廉的价格?如果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机会确实存在,确实有过好企业,确实有过好价格,那就说明中国股市适合价值投资。

至少,中国股市有适合价值投资的地方!回顾历史,不管中国股市有多少阴暗面,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股市还是拥有不少象万科、张裕、云南白药、茅台、东阿阿胶、招商银行等这样的好企业,这些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也频频出现过非常低廉的价格。不要说股市初期,深发展等股票卖的比白菜还便宜,就是在股市已经大发展的后来,也有很多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机会。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2001年前后,某些机构疯狂操纵股市,市场变得极度紊乱之时,有些不适合庄家收集的业绩优秀而股本较大的企业,股价却变得极为便宜。还有,在2003年夏天,贵州茅台在股价21元的时候,当年的市盈率只有11倍不到,这对于一个有强大护城河并且年均利润增长超过百分之三十五的优秀企业来说,是个令人无比心动的好价格。

回顾历史,不管中国股市有多少诱惑和陷阱,它还是让一些理念优秀、是非分明、眼光独特、意志坚忍的价值投资者如赵丹阳、但斌、刘益谦、段永平、刘元生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惜,除了经济学家和管理层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外,大多数股民喜欢一味争论中国股市“是什么”,而不愿用实践去验证它有可能还是“别的什么”;大多数股民喜欢从自己的失败经历中攻其一点,而不愿冷静思考全面审视股市的方方面面。

其实,你只要认真思考并稍作实践,就知道中国股市什么都是,但又什么都不全是。它既是赌场,又不全是赌场;它既是政策影响极大的地方,又有自身的规律也就是不被政策影响的地方;它既有投机的理由,也有适合价值投资的机会;它既有恶,又有善;既是地狱,又是天堂。

总之,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里面充满着多种矛盾、多种力量、多种博弈,是一个用简单思维说不明、道不清的综合体,造成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奇特现象。

这种复杂的现象并非仅仅属于不成熟的股市。其实,任何股市都有适合与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地方。

就算是孕育了价值投资伟大理论和诞生了投资大师的美国,也有很多时候不适合价值投资。比如在1968年前后,巴菲特因为市场上再也找不到又好又便宜的股票,解散了自己的合伙人基金。

这件事实你也可以解读为,当时的美国股市不适合价值投资。这样的例子还包括1986到1989年的日本市场,2000年的纳斯达克市场,2007年的中国市场,以及前些年的越南市场:一共只有两只股票,每只都炒到了市盈率200倍以上。

其实,说价值投资理论和它的基本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因为它的理念和策略本身科学而有效,历史证明它在各种投资流派中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但这并不等于,它在任何时间段上都有用武之地。任何一个国度和地区,只要股市处在泡沫阶段,都不适合价值投资。

因为没有安全空间可以寻觅。反之,只要任何一个市场在犯下错误,低估了优秀企业的价值,就都有适合价值投资的余地。

正确的解释是:风险与机会并存,这才是股市永恒不变的真实面貌。而只抓机会,少冒风险,这才是投资者在研究和操作中应该始终围绕的核心问题。

股市何时能治理有方、监管到位、健康发展,这些更多地属于管理层的事情,一般股民只能发出微弱的祈求之声。但无论市场有多么地丑恶和残酷,多么地复杂和善变,毕竟总没有人象李逵一样高举两把板斧,强迫你必须买进这个或者卖出那个。

投资者的命运归根到底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弄清中国股市究竟适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关键,是投资者的自身把握:你究竟以什么样的投资方法去参与这个市场。

如果你以赌徒的立场和心态去参与,股市就真的变成了零和游戏,变成了彻底的赌场;你天天打听各种内幕消息,靠流言蜚语来指导操作,股市就变成了诡秘的政策市、消息市;你以投机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去介入市场,股市的短期起伏就会遮蔽你的双眼,你就会为了一碗红豆汤失去了长子权。具体说,比如你在德隆系股票和中科创业股票,或者戴上ST的某些股票,创业板的某些股票疯狂拉高时,也去搭车捞一把,你就会让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立场、眼光和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股市。就算你面对一个规范、健康、成熟的市场,整天在里面追涨杀跌,天天分析资金。

价值投资案例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