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财经类院校金融学大二,为什么感觉自己学了两年还是什么都不会?,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7-21日讯:
金融学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繁多,范围广泛。我们初学金融学的时候,会感觉它像个大杂烩,里面什么知识都有,像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大量知识都有涉及,而且感觉知识深度不够,对这些繁杂的知识只有感性认识,只知皮毛,难以形成系统化理解,容易学着学着心浮气躁,感觉自己无法将这些知识内化,感觉有力而使不出,而且没办法将金融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这是正常的现象,好多其他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同学也遇到类似的困扰。
为什么会造成上述的困惑呢?我觉得原因是:大学时,老师照本宣科讲解乏味,我们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注重学习方法,特别是没有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金融学思维方式,就不能对金融学科有深刻的理解,不能灵活地学以致用,学到的只是表层的理论概念、定义,并不能探究到这简略概念背后的深意,不了解它的来历、背景。说到学习方法,它给人一种空洞乏味且无趣的感觉,大学生们普遍不喜欢这种味同嚼蜡的虚无的方法论,但是,不可否认,干巴巴的方法论对科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不可或缺。
将科学方法与具体的金融学科相结合,深入表面知识看到其本质就有了抓手、有了发力点。
比如怎样用金融学知识来指导实践呢?我认为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就比较科学:
1.将实际金融问题抽象为金融学理论问题;
2.根据理论阐述来设计调研方案;
3.按照调研方案进行实际问题调研(验证假设阶段);
4.根据调研结果梳理出真正的问题;
5.针对真正的问题来寻找理论支持;
6.根据相应的理论,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7.按照解决方案逐步解决实际问题;
8.根据实践结果总结提炼知识,丰富发展理论。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是面对问题时首先要想解决办法,就事论事,快速聚焦解决问题本身,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太重视细节,只会把我们培养成具体事件的执行者,而不是高屋建瓴、掌握全局的战略家,导致我们缺乏全局观念,缺乏组织协调观念,缺乏同理之心,看问题站位不高,想问题不够全面,人人都是从自身的微观角度出发,缺乏对整体的思考。
那么,扭转这个不利习惯的科学思维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认为应该是这样:
1.了解这是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否需要解决;
3.应该由谁来做这件事最恰当;
4.应该什么时候来做这件事;
5.怎么做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6.完成的怎么样。
只有按照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做事,才是最有效益而且最有效率的。
专题推荐:
金融学(256)大二(7)财经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