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作为书法家,你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07-26日讯:
谢谢邀请!
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位书法家,只是一位书法艺术追梦者。因受聘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任教,“书法家”名称是校方提供相关资料申报,头条平台严格审核通过的。
作为习字五十多年的爱好者谈一下我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首先感悟练习书法需要做到“心境如水 ,情境幽深”,把自己融进墨香味的书房里,心无旁骛,握好笔杆,写出流畅的书法来是一种艺术享受,每当创作一幅比较满意的书法作品来有一种无比快乐的成就感。
练习书法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习时须心手相应,力送毫端,注目纸上,这样对人的心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可使人身心焕发,笔墨飞扬,长此以往书写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在品味先贤名家古帖,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而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另可以培养审美情趣,美感就会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总之,书法能释古通今,陶治情操,好似知识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宁静。
作为习书者,要在传承中体会古人的心境。好的书法是“书如陈酿不求甜”,不求甜美,追求的是“书如陈酿”的艺术境界,不断的品尝、实践其中的妙处。
如学习柳公权楷书体时,对他的人和书体要了解,他的“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哲理名言。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他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体势劲媚,骨力道健,洒脱而有法度,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柳公权书法和颜真卿有“颜筋柳骨”之称,柳体对后世影响极大。
在临书圣王之的“兰亭序”时,会被带入“王羲之与四十一位文人墨客共聚兰亭,设曲摆宴,饮酒作诗,欢畅淋漓,酒意乘兴,挥笔写下了这千古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浮想联翩,感慨万分”的意境中。这篇临本笔意温润,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讲求自然,顺乎神理,在艺术上这是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给人一种洒脱秀美的艺术感受,在堪称天下第一行书的面前,是一顿丰盛美味的大餐。
在临文徵明的书法,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我曾临过他的“滕王阁序”,此长卷收藏在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艺术馆。
还有临过号称“张颠”张旭草书心经,他书如龙蚪腾霄,雄强而不失于清雅,自由放纵却又法度森严,恢宏大度之间飘舞着幽森的娇艳,既有钟馗食鬼之果敢气魄,又似罂粟般勾人蚀骨,堪称鬼神之作。杜甫曾评价:“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书法是书法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书法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当你走进这些古代名家书法中,心灵感应会体会到什么叫潇洒、委婉、深沉。
书法是中国十大国粹排名第一,博大精深,要用一辈子去学习和创作,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中华书画传统文化,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附:为国家散打队员、56公斤级散打冠军周东鹏写“血性男儿”书法作品中的“男”。整幅作品视频在我帖中已发。
说来真挺惭愧!我是农民,可真的很喜欢诗书,至于新得体会,就说说没文化的体会吧!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社会发达了,进步了。许多东西都感觉非常陌生,很多人出门都是个问题了!
特别互联网年代,啥啥不懂,如果不去拼搏,不去学习,那么就会被抛出很远很远,说句难听的,有钱都花不出去,被骗了都不知咋回事。这也是困扰农村老人的大事吧!
所以,人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绝不能没文化。我的想法对不对也不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和知识也有关系吧!!!
专题推荐:
银行培训心得体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