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从经济学的观点论述什么是“羊群效应”?,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1-27日讯:
一、从经济学的观点论述什么是“羊群效应”?
[编辑本段]经济学里的羊群效应模型
羊群效应模型(herd behavioral model)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
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
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由Banerjee(1992) 提出,在该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它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但是现实中要区分投资者顺序是不现实的。因而这一假设在实际金融市场中缺乏支持。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行为金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模型是羊群效应模型。实际上,羊群行为同样也是由模仿造成的。Scharfstein and Stein (1990)指出,在一些情况中,经营者简单地模仿其他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忽略独立的私人信息,虽然从社会角度看这种行为是无效的,但对于关心其在劳动市场声誉的经营者而言却是合理的。Banerjee (1992)提出序列决策模型分析羊群行为,在这个模型中,每个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都观察其前面的决策者做出的决策,对他而言,这种行为是理性的,因为其前面的决策者可能拥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因而他可能模仿别人的决策而不使用其自己的信息,由此产生的均衡是无效的。Banerjee序列决策模型假定投资者的决策次序,投资主体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获取自己决策的信息,这种依次决策的过程导致市场中的“信息流”。
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
与Banerjee序列决策模型相对的是非序列羊群行为模型。该模型也是由贝叶斯法则下得出的。模型假设任意两个投资主体之间的模仿倾向是固定相同的,当模仿倾向较弱时,市场主体的表现是收益服从高斯分布,而当模仿倾向较强时,市场主体的表现是市场崩溃。此外,Rajan(1994)、Maug & Naik(1996)、Devenow & Welch(1996)分别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机构运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等角度探讨羊群行为的内在产生机制。
对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指定类型的投资者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组合变动和交易信息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羊群行为(Lakonishok,1992;Werners, 1998; Graham, 1999);
二是以股价分散度为指标,研究整个市场在大幅涨跌时是否存在羊群行为。
有的羊群心理和羊群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利,我们可称之为“正面羊群心理”。例如:大家都勤奋劳动、大家都遵守社会公德、大家都诚实守信。
有的羊群心理和羊群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很不利,我们可称之为“负面羊群心理”。例如:大家都拜金、大家都厚黑、大家都投机钻营。
有的羊群心理和羊群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无妨,我们可称之为“中性羊群心理”。例如:模仿别人吃饭、穿着、学习、工作。
所以我们有时应该从众,有时不应该从众。是否从众首先要看对社会是否有利,至少也要对社会无妨。其次要看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利,至少也要对自己的发展无妨。
例如:如果在黄金周假期前夕感到很累,就没有必要跟风出行旅游,可以在家美美地休息几天,上网照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负面羊群心理”较多的人一般发展不快,因为他的自信力和判断力都比较差。
成就较大的人其羊群心理是比较少的,因而个性比较鲜明。和大家一起做正经事时他力求做得更好,而盲目跟风的事则没有他的份。
二、什么叫“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讲得是在悬崖边,一只羊掉下山崖,其他羊会跟着跳下去。
自我羊群效应,简单说就是一块石头上面咱们还真的会摔两次
三、什么是行为金融论
尽管人们对行为金融理论所倡导的研究方法及其观点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并有较多的争论,但不容否认的是,行为金融理论在近几年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20世纪末,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开始引入我国,并在我国开始受到较多的关注,一些学者撰写的著作和论文已经陆续面世。易阳平博士奉献给读者的这本《行为金融论》就是其中之一。这本著作是易博士在潜心研究现有大量相关文献包括行为金融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成果。我相信此书对于那些有志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读者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证券市场及证券价格变化的规律,更好地发挥证券市场在我国资金融通中的作用。
专题推荐:
行为金融 非理性心理和市场真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