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问题,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7-06日讯:
一、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的推进,光伏行业投资升温,一些企业纷纷与众多县市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整县屋顶光伏开发。然而,由于这项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有的地方与企业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出现了部分县市暂缓甚至暂停屋顶光伏发电的项目备案及电网接入审批。究其原因,可从三方面看。
一看地方政府。某些地方不顾本地电网和土地实际情况,采取“大步快跑”方式放任各类企业任意申报和开发屋顶光伏,“重规模、轻质量”。部分地方忽视了前期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对屋顶光伏整县推进面临的不确定性缺乏预判,有的县简单从管理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只选择一家企业负责全县屋顶光伏装机,变相阻止了良性竞争。
二看企业。在庞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利益驱使下,有些企业出于抢跑心态,纷纷成立分公司和代理商,迅速扩大装机规模。有的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内部缺乏规范和管理,为抢占市场,聘用本地非专业人员向农户过度推销,或虚假宣传,提供的光伏产品质量不过关、设备安装不规范、后期运维服务跟不上,存在安全隐患,侵害群众利益。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资质,通过“圈而不建”“拿到钱就跑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三看项目本身。目前,推进整县屋顶光伏仍存在不少实际问题。比如:屋面利用率低、户用光伏运营年限受限、电站运维难度大、成本高、收益率低,等等。在这些难点尚未妥善解决之前,若要形成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模式仍需一定时间。
由此可见,屋顶光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与政府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就企业而言,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着力探索和形成适合屋顶光伏推进的有效模式,切忌“萝卜快了不洗泥”。就政府而言,既要做好电网的规划统筹,在规范企业行为、保护群众利益上不缺位,还要在项目管理法定程序、捆绑配套产业上不越位,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基于此,笔者以为,有关方面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屋顶光伏整县推进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化方式,让广大企业公平竞争。一些大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本、融资、信誉等,但也存在体量大、反应速度慢,人力成本、项目开发、管理成本相对偏高等实际问题。屋顶光伏分布广、站点多,管理困难、运维难度大,需要服务好、反应快的企业。在这方面,大企业资本、技术实力雄厚,有大企业的优势,但也有管理成本较高等不足。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尽管有些方面比不上大企业,但也有自身比较优势。因此,各类企业充分竞争,有助于形成互补共生和谐发展的关系。
其次,充分激发政府、企业和用户三方积极性。屋顶光伏是电力绿色生产新方式,也是利用闲置屋顶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模式。在屋顶光伏整县推进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一方面,通过理顺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技术、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屋顶光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借助整合理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不失时机大力倡导全社会开展绿色生活。
再次,积极探索各种可行开发模式。要正确认识屋顶光伏开发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着力探索多样化的开发模式,避免“一刀切”。在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不应采用“一企包一县”的模式,而应提出市场化、竞争化的方案,允许多个企业参与进来,让用户自主选择。与此同时,有关方面还要加强对投资开发企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淘汰资质不合格、技术不过关的企业,防止不安全、可靠性差的光伏产品进入市场,防止屋顶光伏建设规模激增带来电网安全问题。
此外,还要谨防“光伏贷”问题重现。对于某些金融机构巧立名目让用户背负高额贷款的现象,有关方面务必高度警惕并防范相关金融风险。
总之,推进屋顶光伏开发,不能单兵突进,不可盲目行事,不能因行业投资升温而头脑发热
二、绿色金融现状及问题
1.用财政贴息来支持绿色信贷
2.绿色担保机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绿色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运用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
4.银行开展环境压力测试有潜力成为推动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5.发展绿色债券市场
6.绿色债券
7.发展绿色股票指数
三、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
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绿色信托指引》等文件,绿色金融主要包括贷款、直接融资、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业务模式。
二、绿色金融业务模式
绿色信贷对客户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管理。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稳步增长。
2. 绿色债券
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几大债券品种,相关监管部门均已推出了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的指导文件。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展前景广阔,也是信托可开展的业务模式。
3. 绿色投资
绿色投资采用系统性绿色投资策略,对能够产生环境效益、降低环境成本与风险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兴全绿色投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诚信托低碳清洁能源1号圆基风电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案例可为绿色证券投资、绿色股权投资提供参考。
4. 碳金融
碳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包括碳排放配额/CCER抵质押贷款、碳排放配额售出回购、借碳交易、碳排放配额/CCER交易、碳排放配额托管等。
三、信托公司如何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未来绿色信托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好的业务基础。信托公司可探索开展与碳收益挂钩的绿色股权投资信托、碳排放配额/CCER碳资产交易信托、碳资产托管服务信托等创新型业务。绿色公益慈善信托可作为信托公司开展绿色金融的特色业务。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金融业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已开始探索开展各类绿色金融业务,未来绿色金融业务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有较大的业务创新空间。
四、绿色金融面临的困难
其一,发展绿色金融关涉到国家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的根本目标是“实行最严格(现代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为何绿色金融可以造就最严格的(现代化)环保制度呢?单从绿色金融本身而言,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绿色金融并不仅仅是某种金融产品的“绿色化”,比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也不是某些金融机构的“绿色化”,比如赤道银行等,而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绿色化”。也就是要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角度出发,对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绿色再造,将其引向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终极发展目标。
因此,发展绿色金融的根本之处在于对现有金融体系展开一场“绿色制度革命”,包括从产品到工具再到政策等在内的系列制度要件。其中最核心的制度要件正在于将金融体系与我们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相衔接,将金融体系打造成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天罗地网”。一旦所有的生产和消费等经济行为都被纳入到绿色的金融制度体系中,就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而言,这就意味着,我们构建了一个更现代化、更严格的绿色环保制度。
故此,发展绿色金融实则就是环保制度的建设问题,关涉到国家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关系到我们能否建设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二,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实现国家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绿色金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根据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这恰恰就是从根源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外部成本无法内部化”以及环境保护“外部收益无法内部化”的双重发展困境。作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应将各种资本引导到有助于环境保护和控制污染的绿色产业中。但受各种因素制约,资本市场等金融体系却迟迟无法展开“绿色革命”,致使出现污染性投资“严重过剩”而低碳清洁投资却“严重不足”的供给侧结构性弊病。
为了解决这一弊病,政府开展干预责无旁贷。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污染投资成本的政策,并制定减税、补贴、配额等相应制度来促进绿色投资发展。但从普遍发展规律上看,政府对投资的“绿色”干预始终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种种不足。如果能真正发挥市场本身在绿色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无疑将使绿色发展事半功倍。
正是在此背景下,基于市场经济原则产生的绿色金融应运而生,那就是将绿色发展的标准加诸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血脉中,使得绿色发展成为金融资本市场中的新兴游戏规则,进而彻底扭转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对节能环保的行为预期,形成绿色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的“激励相容”,解决污染投资过剩而绿色投资不足的症结。
五、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回答如下:绿色融资体系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投资标准和准则:绿色投资标准和准则是评估绿色项目和资产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和评估绿色项目和资产的可持续性。
2. 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是将绿色资产打包成证券,向投资者出售,以融资绿色项目。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绿色项目的融资效率和规模,并使投资者能够分散风险。
3. 绿色债券和贷款:绿色债券和贷款是专门用于融资绿色项目的债券和贷款,通常由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这种方式可以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融资,降低其融资成本。
4. 绿色投资基金:绿色投资基金是专门用于投资绿色项目和资产的基金,通常由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这种方式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低风险的绿色投资机会,同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5. 绿色金融市场:绿色金融市场是专门用于交易绿色项目和资产的市场,包括绿色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绿色项目和资产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六、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其核心就是利用各种政策倾斜,来降低绿色企业及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来源仲量联行绿色金融投资成风口, 打开长租公寓融资新思路。
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等等...。
七、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在信贷、债券、基金等领域都有长足发展。
八、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正逐步由分散化、试验性的探索,向系统化、规模化推进转变。在此背景下,确保绿色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而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并推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确保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减少市场风险的重要前提。
绿色金融所涉的标准体系,不仅包括产品和业务的设计和管理标准,还包括一系列配套的基础标准,如信息披露标准、绿色评级标准等。目前,我国已针对部分绿色金融产品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绿色金融标准,但离形成完整的体系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对我国现有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绿色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九、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要阻止全球气候变暖,不只是科学家的难题,金融创新绝对不能缺席。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阻止气候变化灾难性后果,科学家呼吁各国采取措施,把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
实现这一目标,人类必须转向更为绿色的能源。但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传统化石能源不同,风力、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成本无法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成比例的分摊。绿色能源前期投资成本巨大,形成规模之后边际成本极低。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