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智库 > 正文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时间:2023-07-14 13:53
本文关于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7-14日讯:

一、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就业前景很不错,可持续发展及绿色金融可谓算是一个新兴的科目,也是具有不错潜力前景的科目。世界各国致力应对气候变化,并制订明确里程碑和目标,务求协力加快新能源技术、碳定价和交易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借此促进化石能源替代、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从而节约能源消耗、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债券和其他资助可持续项目的工具市场。

市场对相关专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各界均希望找到既了解金融、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又同时能把环境、社会和治理融入企业融资和投资政策内的人才。

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 人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 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三、绿色金融发展措施

绿色金融体系包括: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二是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三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四是发展绿色保险;五是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六是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七是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四、绿色金融发展方向

特色金融包括绿色金融、小微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

五、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

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绿色信托指引》等文件,绿色金融主要包括贷款、直接融资、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业务模式。

二、绿色金融业务模式

绿色信贷对客户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管理。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稳步增长。

2. 绿色债券

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几大债券品种,相关监管部门均已推出了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的指导文件。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展前景广阔,也是信托可开展的业务模式。

3. 绿色投资

绿色投资采用系统性绿色投资策略,对能够产生环境效益、降低环境成本与风险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兴全绿色投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诚信托低碳清洁能源1号圆基风电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案例可为绿色证券投资、绿色股权投资提供参考。

4. 碳金融

碳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包括碳排放配额/CCER抵质押贷款、碳排放配额售出回购、借碳交易、碳排放配额/CCER交易、碳排放配额托管等。

三、信托公司如何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未来绿色信托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好的业务基础。信托公司可探索开展与碳收益挂钩的绿色股权投资信托、碳排放配额/CCER碳资产交易信托、碳资产托管服务信托等创新型业务。绿色公益慈善信托可作为信托公司开展绿色金融的特色业务。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金融业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已开始探索开展各类绿色金融业务,未来绿色金融业务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有较大的业务创新空间。

六、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意思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将绿色金融定义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二是金融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绿色金融发展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