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金融期货基础知识? 什么是绿色金融?中国有所谓的绿色金融吗?,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12-26日讯:
一、金融期货基础知识?
1. 期货初学者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期货的定义、交易方式、合约规格、保证金、交割方式等。2. 期货是一种以标准合约为交易单位,以某一标的物为基础资产,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的标准化合约买卖活动。期货合约可以通过开仓、平仓、交割等方式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同时,期货合约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合约规格,才能确保交易的有效性。3.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先了解期货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实战操作来提高交易技巧。此外,还应当关注国内外市场的走势和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不同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和经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期货交易。
二、什么是绿色金融?中国有所谓的绿色金融吗?
人在某央企集团金融板块,应领导要求最近正在学习相关政策、市场信息,分享一些初步成果。
首先,“绿色金融”属于国家“绿色发展”大政方针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讨论有没有的问题,我们就只看相关单位做了什么、做得效果如何。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制度框架形成过程
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并在迅速推动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体系的建设
目前国家层面对绿色金融的最权威表达,应参考国务院新闻办2023年1月9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原文链接),其中第六部分有关绿色金融的表述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考虑到发布机构和发文形式,这个文件既是给我们看的,更是给国外尤其是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看的。微妙之处请参考原文自行理解,这里只简要整理中国的绿色发展宏观框架如下:
就金融体系的绿色制度构建而言,最早应可追溯到2007年环保部、人行、银监会的联合发文《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后续系统性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框架性文件是2016年人行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六大方向,是后续金融体系各领域制度的源头。
绿色金融体系制度框架的源头但是,金融业本身其实没有太多“绿”(节能减排)的属性,绿色金融的核心还是为绿色发展、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绿色产业的定义直接决定了绿色金融的边界。相关绿色产业的整体性表述,目前是依据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绿色产业目录》是绿色金融资产认定的基础绿色产业定义了,绿色金融后续的制度框架才迎来的快速发展。自2007年以来各类制度、文件实际上更迭很快,至今各个部委、部门的制度、标准中仍存在冲突之处,这里就不细列了。仅提供一个现行有效的主要制度框架体系如下:
现行有效的绿色金融相关制度、标准、评价考核文件2022年,金融体系各领域上交的绿色答卷成绩如下:
银行业的绿色信贷,2022年改名叫“绿色融资”了,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发展。四大支柱中,银行必然是绿色金融的第一主力,但相关部门对银行业绿色发展的情况是显著不满的,原因在于各家银行基本上是围绕统计口径做文章,实质性的产品创新、服务深化基本为零尽管其他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毕竟银行的体量在那里,上方期待的表率作用要有的。而且,统计数据质量还非常差,基础单位乱填报、报空表的情况很严重,总行也很头大。当然,银行也有银行的难处,这两年钱越来越不好挣了,而开展绿色金融付出的管理成本高但并不产生太多实质性的收益,对基层机构的专业性要求高,带来的贷前评估和贷后统计工作量巨大,连带对客户的配合要求也高……再进一步说,很多事情牵扯面大,也不是单凭银行自己就能解决的,仅依靠银行的社会责任感是活不下去的,仅靠监管政策施压也无法保持长期热情这些问题和叫好不叫座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很像,也就难怪银行要绕路走了。
相比而言,债券领域这两年应该算是优秀生了,制度建设、产品开发都有较大进展,但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的依赖太重,实际发行绿债的绿色含量也参差不齐,后续发展潜力如何目前还很难说:
证券市场上,交易所的主要工作是建立绿色指数体系,把相关股票、基金纳入统计口径。我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但似乎交易所确实也没什么其他具体的工作可以做了:
保险业,就只能嘤嘤嘤了,距离实现统计工作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投资、基金领域值得说的似乎也不多:
“碳金融”在概念上一时风头无两,但具体到实际交易环节……多地政府和机构还在奔走谋划卡位,但未来真实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少,变现路径如何,有达人能指教一下么?
最后是一些个人不专业的评价及不成熟的想法,还望有行家指正:
以上
====
更多关于供应链金融的讨论,请移步个人专栏 【保理说】从 factoring 到供应链金融
三、绿色金融政策?
“绿色金融”随绿色发展应运而生,代表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更意味着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而结合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应加快以下几方面的进程:
——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国家应尽快出台对“绿色信贷”的扶持政策,制定“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放宽“绿色信贷”规模控制,实施差别信贷政策,使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利可图。
——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国家应加快节能减排法制化进程,通过国家立法确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从而让“绿色金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畅信息交流渠道。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加快金融机构改革。金融机构应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如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发展绿色金融要做好下面的工作。一是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引入环境观念,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和业务流程的环境评估。二是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三是要进一步放开和扩大银行业的综合经营范围,商业银行有必要把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综合经营和发展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通过贷款、理财、担保、租赁、信托等多种金融工具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四、绿色金融分类?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绿色金融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分类依据有绿色金融支持的对象、绿色金融工具的类型以及标准适用的管辖范围。按照绿色金融支持的对象不同,主要有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和绿色活动;
按照金融工具类型不同,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企业评级;按照标准适用的管辖范围的不同,分为国际机构、国家或地区监管机构、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绿色分类标准四类。
其中,国际机构标准有ISO标准、赤道原则和IFC绩效标准等,国家和地区监管标准包含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中国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等。在我国,地方政府层面江西、贵州、新疆、广东和浙江等五省(自治区)试验区各自出台了绿色项目分类标准。金融机构方面,工商银行对企业客户绿色信贷进行了四类十二级分类。
目前,全球应用中的绿色金融分类绝大部分是从项目支持的角度出发的。比如,绿色信贷分类和绿色债券目录等,均是对绿色项目的识别与分类。然而,传统型企业仍是当前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主体,而且众多的传统企业向绿色企业过渡的过程中更需要获得标准指引和金融支持。
五、绿色金融包括碳金融吗?
碳金融主要目标是控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六种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目前我国对“碳金融”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在其他领域较少出现。
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应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与环境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并在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流向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绿色金融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金融业应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保持可持续发展。金融监管部门相关文件中涉及的主要是绿色金融、绿色信贷,近几年部分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相关业务。(完)
六、金融科技可以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吗?
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途径,健全和完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金融领域技术应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及风险防控监管条例,从技术、业务和主体多方面细化相关政策制度规定,深化科技应用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国内持续加强金融科技顶层设计,推动实现科技与金融互通共融;另一方面,金融数据保护也成为监管重点方向,央行推动金融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强化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能力的第三方风险评估和漏洞检测。本文梳理了国内“金融+科技”相关政策,从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应用,指出地方政府、金融行业和科技企业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精彩观点|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金融+科技”经历了“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三个发展阶段。
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由科技支持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进行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数字化转化实现绿色金融场景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链条。
将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解,可以分为算力层、基础技术层、融合核心层、场景应用层四个层面。
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有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标准及政策指引有待明确,绿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仍待充实,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的研发投资相对较少。
为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应用的不断深化,让融科技在绿色金融标准审核、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提出以下建议: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搭建金融线上平台,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对绿融科技的资源投。
01 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路径
(一)科技助力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渗透,对金融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在科技助力金融行业发展形态不断变更升级的情形下,国内出台了一系列中央及地方相关产业支持和监管政策,旨在加快科技赋能金融行业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金融+科技”经历了“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三个发展阶段。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随后经过金融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及互联网金融发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直到2019年金融科技业首份顶层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发布,为科技推动金融发展指明道路;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稳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提出将科技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同时,更加强调了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原则。
图1 中央关于科技与金融的政策梳理资料来源:贸易金融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为响应中央科技与金融相关政策,地方各政府、人民银行、工业园区等结合当地特点做出地方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以来,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陆续发布金融、科技相关产业政策,通过人才补贴、融资支持、研究奖励、专项投资基金等优惠政策引进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研发组织,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金融发展。
图2 地方上关于科技与金融的政策梳理资料来源:贸易金融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及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可以更好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由科技支持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进行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数字化转化实现绿色金融场景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链条。一般来说,将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解,可以分为算力层、基础技术层、融合核心层、场景应用层四个层面。一是算力层,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物质保障,包括5G移动网络、高性能处理器、高速数据存储设备等设施;二是基础技术层,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可以促进绿色金融业务高效发展;三是融合核心层,是指通过新兴科技手段实现绿色金融的各类通用业务需求,如在业务流程、管理应用、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创新运用,将技术与绿色金融进行深度融合;四是场景应用层,主要通过金融科技构建绿色金融业务的实现与应用方式,具体业务领域可细分为环境风险治理、环境效益分析、ESG应用、碳金融、绿色信贷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数据统计、风险监测、业务流程管理、绿色金融交易等多项功能。
图3 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资料来源: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架构及应用方向
02 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应用
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后台数字化服务。目前,已有多个绿融业务领域开展实践探索,各类应场景层出不穷。清华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创新性应用场景驱动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通过采用或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其应用在ESG分析、环境风险管理、环境效益测算、绿色信贷、碳金融、绿色债券等十余个绿色金融的业务场景中。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已有60余家机构应用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服务于绿色金融场景,这些机构包括金融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技术服务提供商等,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地区。
图4 中国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2020年)注:针对调查范围内的六十余家机构,在该绿色金融领域运用金融科技的场景数量,占这些机构全部绿色金融科技场景数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以ESG数据库、环境效益测算和环境风险管理三个应用场景为例,简要概述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实践情况。借助科技手段建立ESG数据库和评价能力,比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标准,建立ESG数据库;依托科技实现环境效益测算定量信息披露,环境效益测算内容主要包含绿色信贷规模、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金融标准及认证等,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定价机制;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方法进行环境风险建模及智能定价,环境风险建模流程、数据统计分析及预测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使得建模结果更加高效准确。
03 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国内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合规风控等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的需求逐渐增多,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信息处理的时效性、精准度、整合度等提出更高要求。过去,在有效识别绿色项目、业务监测、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等方面,金融科技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具体而言:
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标准及政策指引有待明确。科技助推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着政策上的障碍,缺少详细评价标准与实施细则。此外,针对现有的成功应用案例也缺乏一定的总结及推广。
绿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仍待充实。绿色金融对应的新能源、碳资产、节能减排、环保科技等行业是金融公司较为陌生的领域,与传统产业相比,虽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但业内竞争激烈,技术迭代较快,对绿色产业人才储备和投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的研发投资相对较少。大部分的科技公司主要投入集中在解决运行效率问题的场景,例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项目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ESG产品开发等方面。但是,针对信息透明度、可用性及可追溯性问题的金融技术创新和应用较为缺失。
04 对策及建议
为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应用的不断深化,让融科技在绿色金融标准审核、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针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绿色金融产业政策体系要不断优化与完善,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实现需要有体制和机制创新作为载体,同时通过“科技+绿色金融”的融合应用研究,构建适合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金融科技及绿色金融发展体制。
搭建金融线上平台,提升信息的透明度。金融公司可以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企业线上管理平台,使委托人对金融公司和产品的情况有更深入地了解,可以较大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委托人对公司的信任度,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和风险评估。
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对绿融科技的资源投。建议金融公司制定融科技推动绿融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才队伍、技术储备,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
七、金融证券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部分
1、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是经营一年以内短期资金融通的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金,通过货币市场筹集短期资金。
2、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不可偿还性,参与性,收益性(股票通常被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流通性,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
3、债券: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具有如下特征:偿还,流通性,安全性,收益性。
4、可转换证券:是一种其持有人有权将其转换成为另一种不同性质的证券,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
5、权证: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6、认购权证:发行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标的证券的有价证券。
7、认沽权证:发行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出售标的证券的有价证券。
8、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9、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10、封闭式基金: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买卖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11、一级市场:指股票的初级市场也即发行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认购公司发行的股票。
12、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开募股) 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13、发行价:当股票上市发行时,上市公司从公司自身利益及确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发,对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发行,而制订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来发行,这个价格就称为股票的发行价。
14、溢价发行:指新上市公司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办理公开发行或已上市公司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办理现金增资。
15、折价发行:指以低于面前的价格发行。
16、二级市场:指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股票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
17、A股: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
18、B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
19、H股: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20、S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10月9日起一次性调整有关A股股票的证券简称。其中,1014家G公司取消“G”标记,恢复股改方案实施前的股票简称;其余276家未进行股改或已进行股改但尚未实施的公司,其简称前被冠以“S”标记,以提示投资者。
21、ST股票:ST板块股就是指在沪深股市上挂牌的股票,因经营亏损或其他异常情况中国证监会为了提醒股民注意特别处理的股票。
22、*ST股票:*ST板块股就是指在沪深股市上挂牌的股票,对有终止上市风险的个股中国证监会为了提醒股民注意特殊处理的股票。
23、蓝筹股:蓝筹股是指资本雄厚,股本和市值较大的信誉优良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
24、红筹股:红筹股是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
25、绩优股:是指过去几年业绩和盈余较佳,展望未来几年仍可看好,只是不会再有高度成长的可能的股票。该行业远景尚佳,投资报酬率也能维持一定的高水平。
26、垃圾股: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这类上中公司或者由于行业前景不好,或者由于经营不善等,有的甚至进入亏损行列。其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萎靡不振,股价走低,交投不活跃,年终分红也差。
27、成长股:指新添的有前途的产业中,利润增长率较高的企业股票。成长股的股价呈不断上涨趋势。
28、冷门股:是指交易量小,流通性差,价格变动小的股票。
29、龙头股: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30、国家股: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国资委)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它是国有股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31、法人股: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非上市流通的股份。
32、公众股:公众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份。
33、基本面: 基本面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反映出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也为上市公司进一步的发展确定了背景,因此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及相应的股票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体制、人才构成等各个方面。
34、技术面:技术面指反映介变化的技术指标、走势形态以及K线组合等。技术分析有三个前提假设,即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信息;价格变化有一定的趋势或规律;历史会重演。由于认为市场行为包括了所有信息,那么对于宏观面、政策面等因素都可以忽略,而认为价格变化具有规律和历史会重演,就使得以历史交易数据判断未来趋势变得简单了。
35、牛市: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通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36、熊市: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通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37、牛皮市:指在所考察交易日里,证券价格上升、下降的幅度很小,价格变化不大,市价像被钉住了似的,如牛皮之坚韧。
38、集合竞价:所谓集合竞价就是在当天还没有成交价的时候,根据前一天的收盘价和对当日股市的预测来输入股票价格,而在这段时间里输入计算机主机的所有价格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按照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交易,而是按最大成交量的原则来定出股票的价位,这个价位就被称为集合竞价的价位,而这个过程被称为集合竞价
39、连续竞价:所谓连续竞价,即是指对申报的每一笔买卖委托
40、零股交易:不到一个成交单位(1手=100股)的股票,如1股、10股,称为零股.在卖出股票时,可以用零股进行委托;但买进股票时不能以零股进行委托,最小单位是1手,即100股。
41、涨跌幅限制:涨跌幅限制是指在一个交易日内,除上市首日证券外,证券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超过涨跌限价的委托为无效委托。
42、涨停板:证券市场中交易当天股价的最高限度称为涨停板,涨停板时的股价叫涨停板价。
43、跌停板:证券交易当天股价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股价称跌停板价。
44、托管:托管是在托管券商制度下,投资者在一个或几个券商处以认购、买入、转换等方式委托这些券商管理自己的股份,并且只可以在这些券商处卖出自己的证券;券商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买、分红派息自动到帐、证券与资金的查询、转托管等各项业务服务。
45、转托管:转托管是在托管券商制度下,投资者要将其托管股份从一个券商处转移到另一个券商处托管,就必须办理一定的手续,实现股份委托管理的转移,即所谓的转托管。
46、指定交易:指定交易指投资者可以指定某一证券营业部为自己买卖证券的唯一的交易营业部。
47、派息:股票前一日收盘价减去上市公司发放的股息称为派息。
48、含权:凡是有股票有权未送配的均称含权。
49、除权:除权是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
50、填权:指除权后该股票价格出现上涨,将除权前后的价格落差部分完全补回的情形。
51、贴权:贴权是指在除权除息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多数人不看好该股,交易市价低于除权(除息)基准价,即股价比除权除息前有所下降,则为贴权。
52、XR:证券名称前记上XR,表示该股已除权,购买这样的股票后将不再享有分红的权利。当股票名称前出现XR的字样时,表明当日是这只股票的除权日。
53、除息:除息由于公司股东分配红利,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
54、DR:证券代码前标上DR,表示除权除息,购买这样的股票不再享有送股派息的权利。
55、XD:证券代码前标上XD,表示股票除息,购买这样的股票后将不再享有派息的权利。
56、配股:配股是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和相应程序,旨在向原股东进一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
57、分红配股:分红即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配股是上市公司按照公司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规定和相应程序,向原股东增发新股,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行为。
58、送红股:送红股是上市公司将本年的利润留在公司里,发放股票作为红利,从而将利润转化为股本。
59、转增股本:转增股本是指公司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股益,但却增加了股本规模,因而客观结果与送红股相似。
60、股权登记日:上市公司在送股、配股和派息的时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东可以参加分红或参与配股,定出的这一天就是股权登记日。
61、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62、大小非减持: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持股低于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5%的叫大非。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63、估值:股票估值是使用一定的方法发现股票内在价值,并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或卖出价值被高估的股票来获得投资收益的股票投资方法和理念。
64、价值回归:当股指或股票价格和其内在价值严重背离后,股指或股票价格降低至其内在价值的过程。
65、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66、DQ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八、金融基础知识有哪些?
金融专业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九、金融学基础知识?
1、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是经营一年以内短期资金融通的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金,通过货币市场筹集短期资金。
2、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不可偿还性,参与性,收益性(股票通常被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流通性,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
3、债券: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具有如下特征: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收益性。
4、可转换证券:是一种其持有人有权将其转换成为另一种不同性质的证券,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
5、权证: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6、认购权证:发行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标的证券的有价证券。
7、认沽权证:发行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出售标的证券的有价证券。
8、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9、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10、封闭式基金: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买卖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11、一级市场:指股票的初级市场也即发行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认购公司发行的股票。
12、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开募股) 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13、发行价:当股票上市发行时,上市公司从公司自身利益及确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发,对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发行,而制订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来发行,这个价格就称为股票的发行价。
14、溢价发行:指新上市公司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办理公开发行或已上市公司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办理现金增资。
15、折价发行:指以低于面前的价格发行。
16、二级市场:指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股票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
17、A股: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
18、B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
19、H股: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20、S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10月9日起一次性调整有关A股股票的证券简称。其中,1014家G公司取消“G”标记,恢复股改方案实施前的股票简称;其余276家未进行股改或已进行股改但尚未实施的公司,其简称前被冠以“S”标记,以提示投资者。
十、金融投资入门基础知识?
1、金融:从理论上来讲,政府部门、个体、机构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运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的资本流动都可以称作金融;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经济体中资金运作的总体框架,它是资金运作的工具、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方式等各金融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确定设立的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由于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而形成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制度:是各种金融制度基本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相关金融交易、组织安排、监管以及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流通的或是被社会采用的习惯、社会道德、法律法规、规范等规则的集合。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