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金融学三大支柱理论? 传统金融的理论基础?,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4-01-16日讯:
一、金融学三大支柱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有三大支柱, 也就是资本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也有三大支柱: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创新。其中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内容。金融工程这门学科正是伴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创新的步伐产生出来的。
金融工具创新目前为止最为瞩目的两大成就,一个是金融衍生品,另外一个是资产证券化。而金融衍生产品相对来说出现更早,并且可以说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衍生品的发展是不仅是金融市场,也是金融工程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说衍生品的出现和发展是目前金融工程最突出的成就。
二、传统金融的理论基础?
传统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包括?新古典金融学。金融学分为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两个方面,各有理论和实证两门课,金融学即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金融、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证公司金融。金融学在这当中,作为基础课的“金融经济学”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优化、风险测度、投资、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等议题,金融学不仅为金融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工具,金融学还有助于推进金融学研究的规范化与微观化。
金融学应该说,金融学基于中国金融学发展的现状,金融学这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然而必须指出的是,金融学目前的体系对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问题的重视不够,不仅“金融黑箱”内部结构被忽略掉了,而且黑箱之间的博弈问题也被遗漏掉了。若将新古典金融学与聚焦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问题的制度金融学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那么,金融学在教学体系中只注重引入新古典金融学无疑是有明显缺陷。
三、关于货币金融学的一些理论?
金融学专业主要包括四大学术专业领域: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
金融学主要专业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工程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中央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统计分析、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市场营销、金融法、资产评估、项目评估、期货与期权等。
四、十大金融理论
答:
定律一:高利率有利于投资,低利率有利于消费
定律二:高利率有利于股权融资,低利率有利于债权融资
定律三:高利率有利于间接融资市场,低利率有利于直接融资市场
定律四,间接融资市场金融供给决定金融需求,直接融资市场金融需求决定金融供给
定律五:商品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货币市场价格决定供求
定律六:货币政策决定融资贵,金融政策决定融资难
定律七:货币政策从宏观上影响货币数量,从微观上影响货币走向
定律八:利率越高,金融融资的头部效应越明显,利率越低,金融融资的普惠效应越明显
定律九:政府债务越高,央行利率越低,央行利率越低,政府债务增长越快
定律十、外生货币越少对经济越好,内生货币越多对经济越好
五、行为金融包括哪些主要的理论?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事件与现象?
行为金融包括(A.后悔理论 B.期望理论)主要的理论。
扩展:(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如下)
1、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
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具体来说,某只股票现在是20元,一位投资者是22元买入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1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极为不同的。当股价上涨时,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 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而对于2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
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 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乌有, 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获利了结。但对于2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其反而会寻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增强自己持股的信心。Tversky和Kahnemn在
1979年的文章中认为: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亏损, 而不愿冒风险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换句话说: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多数投资者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2、后悔理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 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Santa Clara大学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后悔” 行为的专家。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
有研究者认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
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买人之后它就下跌, 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供参考。
六、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难不?整本书有哪些重点?
1、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有点难的。
2、这门整本书中的每一张都会有考点出现的。
3、自考这门,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还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可以去网上下载历年的考试真题,多加练习,考得次数多的题目,就是所谓的每章的重点,自己可以提炼出来。只要“坚持+努力+自信”,“自考并不是很难的”!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