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公用企业法律法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2日讯:
1.涉及企业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公司法》
公司法,是规范公司行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设立、股东资格、公司章程、股东责任、股东权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项,都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进行,是中、小企业贯穿始终的一部法律。
2、《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是公司设立、年检、注销必须遵循的法规。 二、公司成立运营期间 1、《合同法》
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盈利就离不开交易。《合同法》是规范市场交易的法律,是民事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所遵循的主要法律。合同涵盖的内容广泛,不仅商品交易需要订立合同,涉及到公司的股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物权变动等事项也均需有合同保障,均受《合同法》的调整。 2、《物权法》
公司经营所得,涉及到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以及交易有些动产,是需要登记才能取得物权的,这部分物权的取得是要受《物权法》调整的。
同时,《土管法》、《房地产管理法》也是涉及土地、房产物权方面应当遵循的规范。
另外,物权具有担保功能,在涉及物权担保时,《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是必须遵守的。
3、金融类法律
公司成立之后,运营期间,要支付结算、要贷款融资,这个时候,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贷款通则》、《票据法》、《证券法》等。
公司为了分散风险以及交通工具类因国家强制规定,而必须或选择的保险,就又涉及到《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4、知识产权类的法律
公司要有自己的商誉、同时还会给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注册商标、有自己的商业秘密和专利技术。这些涉及到《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
5、《婚姻法》、《继承法》
公司在运转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股东因为婚姻、继承事项的出现,而出现股东或股份的变动,这方面上述两部法律均有调整。
6、税收类的法律
公司作为最重要的纳税义务人,在缴纳税款的时候要遵循《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7、劳动类法律
公司经营离不开人,而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就要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的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各种社会保险。
8、会计法
公司运转,各种经济指标都要用数字来体现,而体现的数字都要受《会计法》的规定,不能违背该法及配套法规的相关规定。
9、《担保法》
公司经营的时候,不仅涉及到为人担保,也可能涉及到找人担保,这方面就要受到《担保法》的调整。 三、公司终止时
公司的终止,就是公司作为法人人格的消灭,无论是股东自行决定解散还是申请法院解散,都要成立清算组,这时的操作《公司法》有规定;而到了资不抵债的时候,申请破产就要受《破坏法》的调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法》
2.公用企业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吗
我个人认为:
第一、一般来说,公用企业根据企业管理相关法律文件设立,属于企业法人,在法律上没有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职能。
第二、根据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授权公用企业承担行政职能。经授权后,该公用企业在法律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履行行政职能。
第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经过授权承担行政职能的公用企业在法律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具体法律条文附后。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四、根据《刑法》等法律文件的规定,公用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成为贪污罪、受贿罪等的犯罪主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刑法》中,是将公用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视同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
第五、综上,我的答复是:一是公用企业是企业法人,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二是公用企业经授权,可以承担行政职能,因而在法律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3.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内容
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制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
第三条 公用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妨碍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也不得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公用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不得实施下列限制竞争的行为:
(一)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
(二)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
(三)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四)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五)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其他商品;
(六)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七)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第五条 公用企业实施前条所列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公用企业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前条所列行为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予以处罚。
第六条 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前款规定的质次价高商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同期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质量和购买者的投诉进行认定,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认定。
本规定所称滥收费用,是指超出正常的收费项目或者标准而收取的不合理的费用。
第七条 本规定中的违法行为,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有权查处的机关,可以委托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案情。
第八条 因公用企业和被指定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而受到损害的用户、消费者,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损害赔偿。
第九条 本规定所称商品包括服务。
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从事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本规定处理。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布日期:1993年12月24日 实施日期:1993年12月24日 (中央法规)
4.国家发布的有关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有哪些
1988〕78号9月5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商业、服务业企业租赁经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照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营小型零售商业、服务业、商办工业企业,市、区、县商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的集体企业,以及经区、县政府批准的少数亏损或微利的中型商业、服务业企业(以下统称企业)。 第三条 实行租赁经营,必须兼顾国家、企业、职工、承租方和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条 出租方和承租方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市法规、规章,接受人民政府有关机关的监督。 第五条 租赁经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职工身份不变。
第二章 出租方与承租方 第六条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为出租方,代表国家行使企业的出租权,国务院或市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七条 按本规定承租经营企业的为承租方。
第八条 租赁经营的条件和形式: (一)地处偏僻或利微的小门店,可实行个人或合伙承租。 (二)小型企业和经区、县政府批准的少数亏损或微利的中型商业、服务业企业,可实行企业全体职工承租(以下简称全员承租)。
(三)经济效益或经营能力较差的企业,可以由经济效益较好或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承租(以下简称企业承租)。 第九条 租赁期限每届一般不少于3年。
承租方在租赁期间不得将企业转租或改变经营方向。 第十条 承租经营者是指承租经营企业的个人,合伙承租、全员承租确定的经理,或者承租企业派出的经理。
承租经营者是企业租赁期间的法人代表,行使经理职权,对企业全面负责。 第十一条 承租经营者必须身体健康,懂得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熟悉商业业务并善于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承租方必须提供下列担保: (一)个人承租、合伙承租的,必须有与租赁企业资产成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其中现金不得低于担保财产价值的50%)作为担保; 个人承租的,要有两名保证人,并核定保证金,出具证明。 (二)全员承租的承租方成员,必须有与租赁企业成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其中现金不得低于担保财产价值的50%)作为担保,承租经营者的担保财产至少应相当于其他成员担保财产的3倍; (三)企业承租的,必须出具与租赁企业成一定比例的承租企业自有资金作为担保。
各项担保财产与租赁企业资产的具体比例,由出租方根据情况确定。 担保财产是共有财产的,必须有财产共有人同意担保的保证书。
承租方应将担保现金交给出租方。 第三章 租赁程序 第十三条 出租方在企业出租前必须会同有关部门清查或评估企业财产,清理债权债务,商品或其他财产短缺、残损、变质的,出租方应会同财政、税务机关核实批准,按企业财产损失处理。
冷背呆滞商品贬值的损失,在逐年提取的商品削价准备金中解决。 企业租赁期间,商品或其他财产发生新的损失,由承租者负责。
第十四条 企业租金按企业的固定资产、自有流动资金、地理位置和行业效益等条件综合确定。 (一)固定资产占用费:按租赁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或评估资产现值)总额和行业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计算。
(二)流动资金占用费:按租赁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三)租赁调节费:按租赁企业前3年平均留利额、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所在地段经营情况计算,可以是固定数额,也可以是固定比例。
固定资产占用费和企业流动资金占用费均在税前列支;租赁调节费在税后留利中支付。 第十五条 出租方选择承租方的步骤: (一)确定租赁形式。
(二)公布招标通告,进行招标登记,对投标者进行登记审查,确定投标者。 代表合伙人或企业全体职工参加投标的,应事先征得其他合伙人或企业全体职工的同意。
(三)组织投标者进企业考察,由投标者编制标书,提出承租经营方案。 (四)组织投标者公开答辩,对投标者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评定,征求职工意见,择优选定中标者。
第十六条 出租方选定承租方后,必须与承租方订立租赁合同。由承租方持租赁合同到工商、税务机关登记并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企业租赁后,其原有职工在本企业安排。承租经营者的家属,如系本系统职工,允许调在同一企业工作。
第十八条 租赁期满,出租方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并对承租经营者进行离任审计。租赁双方必须在资产损失、债务偿还、清缴税款以及其他遗留事项处理完毕后,方可解除租赁关系。
第十九条 租赁期满前6个月,出租方和承租方应互相明确是否继续租赁关系和续租的条件。 出租方同意承租方继续承租的,必须重新订立合同,并办理相应手续。
第四章 租赁经营合同 第二十条 租赁经营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租赁合同的双方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 租赁合同应当具备下列主要条款: (一)租赁形式、租赁企业的全部资产和状况。 (二)租金数额、交付期限和计算方法。
(三)承租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企业的收益和各项基金的分配比例。 (四)担保金数额、担保的形式和要求。
(五)风险保证金的数额、计算方法和交付期限。 (六)企业租赁前债权债务和遗留亏。
5.公用企业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吗
我个人认为:第一、一般来说,公用企业根据企业管理相关法律文件设立,属于企业法人,在法律上没有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职能。
第二、根据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授权公用企业承担行政职能。经授权后,该公用企业在法律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履行行政职能。
第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经过授权承担行政职能的公用企业在法律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具体法律条文附后。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四、根据《刑法》等法律文件的规定,公用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成为贪污罪、受贿罪等的犯罪主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刑法》中,是将公用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视同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
第五、综上,我的答复是:一是公用企业是企业法人,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二是公用企业经授权,可以承担行政职能,因而在法律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6.办一人公司法律法规有何规定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有特别规定: 1. 一人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2. 一人公司的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3.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公司,对法人(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人公司除外)投资设立一人公司的数量,《公司法》并未限制; 4. 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人公司不得投资设立新的一人公司; 5. 一人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6. 一人公司的章程由股东制定;一人公司不设股东会;一人公司股东行使职权作出有关决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名后备置于公司; 7. 一人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8. 一人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以上便是新《公司法》根据一人公司的特殊性对其设立和组织机构所作的特别规定,在承认了一人公司的法律主体资格的同时,也起到了规范一人公司运作和保护一人公司债权人的立法目的。
7.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1、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的法律问题,依照公司法看企业设立行为是否规范,注册资本是否足额到位,是否在经营范围内合法经营,涉及股东、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及经营地址变更事项是否依法申请变更登记。
2、企业会计行为方面的法律问题,依照会计法是否按照规定建账建制,并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人员任职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企业纳税方面的法律问题,是否依法进行税务登记,是否按期足额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是否按期交纳相关税金,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发票领用、填开、核销手续是否完善。
4、企业市场行为方面的法律问题,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同主体是否合法,涉及行业经营资质是否在规定的资质范围内承接业务,是否有符合规定比例和规定执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5、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方面的法律问题,从业人员是否依法履行了劳动合同订立手续,是否按照规定为从业人员交纳各种保险,员工的产生经营环境是否符合劳动保护规定,企业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是否符合最低工资标准等。
6、企业对外结算方面的法律问题,是否按规定在商业银行开立结算帐户,现金支付是否符合条例规定等。
7、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问题,是否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借款资金,在资本市场公开募集的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关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是否按照规定向社会披露等。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