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长三角一体化房子投资机遇,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03日讯:
1.长三角一体化越发完善,房产市场是否会继续沸腾呢
长三角一体化越发完善,以经济为核心的价值观被继续有力的推行着,这更将促进地区的联合性繁荣。
年初以来,包括京津冀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成渝城市群等国家级核心城市群规划纷纷出炉。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长三角作为全国的经济重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
56%,高于全国GDP增长率1。8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3。
86%。今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此消息一出,引来市场一阵沸腾。
前不久,上海对外披露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前瞻性地规划了上海这座“全球城市”的新定位。 此外,杭州、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的重量级城市也备受瞩目。
围绕长三角各层面的规划,尤其是房地产最先引起躁动,不少嗅觉敏锐的房企抢先布局,试图在完善城市功能及基础配套上抢夺更多筹码。 从上述规划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以此来看,这从经济地理上决定了城市入围资格。查找入围名单不难发现,安徽合肥、芜湖、安庆等8个城市属于首次被纳入规划,素有“温州模式”美誉的温州等江浙多个城市却意外落选了。
一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0。 9%。
一般性加工制造和服务业比重过高,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滞后。上海“大城市病”也较为突出。
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来看,上海未来的目标定位是提升全球城市功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能力。 今年8月份,上海市率先对外披露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明确到2040年打造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未来,上海的核心任务是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浦东新区引领作用,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推进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等。 不同于上海,南京的定位是中心城市,打造与镇江、扬州抱团式发展的都市圈,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
按照规划,杭州的目标定位是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与嘉兴、湖州、绍兴形成一个都市圈。 。
2.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三角地区包括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嘉兴、湖州、绍兴、台州、舟山共16个城市,该地区是中国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近年又被誉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亦称都市圈,其他五大城市群分别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大陆西北部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中国仍至世界的瞩目。不过,坦率地说,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而各城市之间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也不平均。
更重要的是,各城市大都仍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并没有完全从整体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大局去作为出发点,所以,在许多问题上,各城市虽然谈不上“本位第一”,但“为我所用”、“实用主义”的情况,在推进合作项目时还是会不时明显地表现出来,首先是各城市强势部门如计、经委系统、财税系统、外经贸系统等的合作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港口的暗中竞争依然故我,连交通卡互通至今也未能“捅通”。而各地提出要与上海“接轨”,其实更多的是想到自己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并不是为了与上海实现一体化,因为接轨的双方心里都很清楚,在一市两省行政体制并存、大家都分灶吃饭、而中央又对沪、苏、浙各项经济指标实施考核的情况下,长三角16个城市真正达到一体化,目前还仅是纸上谈兵,只不过是一个未来的目标而已。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16个城市都很赞成,但是,真正实现起来却困难很大,于是,许多人便归咎于行政区域的存在,称现行的行政辖区划分限制了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为此,不时有人提议把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划出来单独成立一个行政区,或设立大上海经济区,或成立长三角行政区等等。
其实,认为沪、苏、浙行政区域的存在影响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这一认识误区的要害,是把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辖区的一元化混淆了。事实上,行政管辖上分属不同辖区,并不影响某一地域的经济一体化现实,如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城市群经济区域,它就包括了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豪特利尔广大地区,大中小城市达35个,均分布在美国五大湖沿岸,面积达2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000万,是世界上特大制造业带。
它不仅分跨了好多个省区,还跨越了两个国家,但并未影响它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所以,认为只有实现行政区辖一元化,才能推进一体化,实在是一种片面认识。
所谓经济一体化,主要就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能实现互补、集群、同步、协调的和谐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它包含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区域内部实现同城效应,即通过交通便捷互通、文化融合、现代服务业同步,使这一地域各城市的居民,犹如生活在同一城市。二是在同一区域内发展经济的法律法规保障上,分别或共同立法,实行或采取相同的经济政策。
三是在同一地域内紧密协调,解决地域内部产业同构问题,防止或杜绝内部相同行业、产业搞恶性无序竞争,防止因产业同构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损害。四是通过协调发展很好地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五是实现老百姓在区域内能自由择地居住、人才能完全自由流动。六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观念理念、消费水准逐步趋同。
这些特点,与行区域的属辖并不一定要有关系,地就是说,经济一体化并不是辖区内全方位的一元化,它只是限定在经济发展这个范畴内,谈的是发展问题,与一元化是两个概念。 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的七大障碍 就长三角目前16城市实际情况而言,谈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还为时过早。
它尚受以下七个条件限制:1、长三角地域交通圈布局尚未完成,例如从苏中的扬、泰二州,到长三角最南端的台州、东南端的舟山,距离很远,还感受不到同城效应,只是沪、杭、嘉、苏或宁扬、镇,或杭、嘉、湖、绍各城市间小范围有同城效应。2、各城市地域差异尚较大,包括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居民生活质量等。
3、自然条件的差异明显。4、16城市的行政级别不同,造成经济活动对话中的障碍,如上海是中央直辖市,宁、杭是副省级省会城市,甬、苏、锡是副省级领导主持工作的城市,其他均为地级市,这就造成同一职能部门级别不对称,拍板权不一样。
如16城市的政府对外合作交流部门,上海设立了办公室,是正厅局级单位(与发展改革委平级),下面设了许多处室,还能管辖驻外省市的办事处,对外开展经济合作交流业务,有经费、有整套思路、有独立拍板权,而有的地级市,则仅在市政府发展改革委内设一个合作发展(交流)处,仅二、三人或四五个人负责,本身无权限,对外合作需经过发展改革委。5、长期以来,长三角对外打什么牌的问题未解决,上世纪80年代曾打过上海经济区的牌子,即广义的“上海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牌子没了。
以后也试过打长江牌,也没成功。现在又打起了长三角牌子,但是,走遍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没有一家企业、事业单位或旅游单位的名称叫“长三角”的,包括港口名称、交。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