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国家财政农业投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17日讯:
1.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如何投入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
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11)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 1 979年以来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 ,国家对农业的调控和保护日趋重视 ,特别是在农业公共物品的建设中 ,财政投入已经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应当逐步按照WTO农业条款的要求进行调整。
本文着重分析新时期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农业财政支出政策 ,建议将农业财政支出划分为农业公共性支出、农业调控性支出和农业保护性支出三个部分 ,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决策方式和支付政策 ,以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底 这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大的问题 虽然这与我国山地多的地形有关 但我们仍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因为在一些落后的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采取相当落后的方式。 其次我们应该加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业的合理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利用我门的土地资源 因为现在人地紧张的状态仍然存在。
再次我们需要推动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因为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需要推动农转城的发展 当然不是完全的转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推动企业大发展 有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有利于农民的收入 带动农村消费的发展其他的比如加大对农业的补助 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化肥 农业保险的投入也应该是相当应该注意 的 中国真正的富有必须从使农民富裕起来 2.如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支农方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
2.农业财政投入包括()两个方面
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中央1号文件反复强调: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自2005年至2007年,累计对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87765万元,三年年平均增长15.6%。我省财政资金2005年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2139万元,比上年增加226万元,增长2%;2006年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4070万元,比上年增加1831万元,增长14.4%;2007年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6937万元,比上年增加2867万元,增长20.3%。三年平均增长12.2%,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在原有62个国家项目县的基础上,新增了2个国家项目县,并从2004年以来共设立了8个省立项项目县,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县增至72个,占全省行政区县的60.5%。
中央财政资金和省财政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地带动了市、县财政、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以及其他资金投入的增长。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使农业综合开发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3.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投资重点是什么
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合生产能力。
(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的投资力度。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比如,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展农业科学研究,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增加农业部门的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等。
4.简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特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没有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整体顺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国的早日建立。
但是,由于农业是“投资拉动型”行业,也是高风险型“弱质行业”,因此,没有政府财政的大量投资和支持,没有财政投资效益的不断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5.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尽快有效地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泌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民收入。可是,鉴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上述措施就难以到实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农业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力,提供食品和原料,而且农业还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农产品出口能够赚取宝贵的外汇。
(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或集体资本积累缓慢,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会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行业转移。
(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