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网络安全 > 正文

中欧关系及投资协定

时间:2021-05-18 14:45
本文关于中欧关系及投资协定,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18日讯:

1.中欧关系

第一政治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与欧洲共同体全面建交。

1998年,中欧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迄已举行9次会晤。2002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双方已建立30多个磋商与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2003年10月,中国发表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2004年2月,双方在北京举行中欧政策文件研讨会,提出一系列双边合作的具体目标和计划。2006年10月,欧盟发表自1995年以来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

2006年1月,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共同在北京举办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2月,李肇星外长与欧盟“三驾马车”外长在维也纳会晤。

2007年以来,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费尔豪伊根和信息社会与传媒委员雷丁相继访华。

二、经贸关系

据我海关统计,2006年中欧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其中我出口1819.8亿美元,进口90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22.7%。2007年第一季度贸易额为75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3%。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并成为我第一大出口市场。

三、其它领域合作

(一)科技合作

1998年12月,双方签署《中欧科技合作协定》。2003年10月,签署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2004年,中欧续签科技合作协定。同年12月,签署《中欧和平利用核能研发合作协定》。2005年5月,“中欧科技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二)教育合作

2004年12月,中欧签署“中国窗口项目”财政合作协议,欧方将投入900万欧元招收中国学者和学生赴欧学习。我与德、英、法等国签署了互认学历学位协议,在13个欧盟国家的23所孔子学院已开课。目前,约17.5万中国留学生在欧盟学习,欧盟国家有近1万人在华留学。

(三)旅游合作

2004年2月,中欧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ADS)。9月,中国旅游团队赴欧的旅游业务正式开展。

此外,中欧在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气候变化、民航、信息、卫生、质检、社会保障、司法与民政等领域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

2.欧盟东扩 中欧关系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影响 (一)欧盟东扩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的挑战。

2003年欧盟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三年下降,欧盟15国的GDP增长率从2002年的1.0%下降到0.8%,欧元区GDP增长率从0.8%下降到0.4%。2003年上半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欧盟经济增长停滞。

2003年下半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好转,欧元区出口转为正值,但增幅仅为0.1%。从目前状况来看,欧盟经济已走出低谷,但其增长率仍很低。

2004年,欧盟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1.8%。但欧盟经济内部消费市场疲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依靠出口。

这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增强的内因。而中东欧十国相对贫穷,人均GDP和购买水平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这导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势在必行。

1.增加技术壁垒。中国对欧盟一直保持相当数额的贸易顺差,对此问题,欧盟不断要求我国增加进口,并对我国出口设置限制。

2003年,欧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令,直接或接限制我国对其出口。2004年5月1日起,新入盟成员国也将对我国产品执行同样标准,这对我国商品出口欧盟产生不利影响。

欧盟于2003年2月13日公布了《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及《关于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WEEE指令将于2004年8月13日生效。该指令规定,中国电子产品将被征收2%至3%的电子垃圾回收费。

指令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欧盟市场上禁止销售含汞、铅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子电器设备,包括家电、通讯等10大类电子电器产品。2002年,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额为270亿美元,其中指令涉及到的产品出口值为122亿美元,占全部机电产品对欧盟出口额的45%。

按这一标准预算,我国出口欧盟的彩电将减少20%左右。新入盟成员国也将执行这一标准,我国企业损失更大。

为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不仅将导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的改变,这将使最终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据有关方面估计,仅微波炉的成本就将提高20%至30%。

不仅如此,与技术标准相关的其他标准,如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标准、安全检验、卫生检疫、绿色标准也将会大大提高。 2.中国与中东欧十国出口商品结构类似,贸易转移效果将导致中国产品出口不利。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东欧主要国家出口中,农产品和矿产品比重明显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2002年,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的工业品均占其出口量的80%。而同年中国的工业品出口也占总出口量的70%左右,并且出口产品结构也极为相似。

中东欧十国入盟后,原对欧关税将被取消,再加上中东欧国家相对优越的地理条件、交通便捷,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由此,我国基于充足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将被掩盖,中东欧国家凸显优势。

我国的部分产品将丧失相当数量的欧盟市场。 3.欧盟东扩将导致投资区域转移,对我国引资能力构成威胁。

欧盟的所有成员国必须对欧盟做出贡献,但各成员国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其中纯贡献国如英、法、德、荷等国所做的贡献占欧盟预算的2/3。

而纯受益国会从欧盟预算中获得巨额的援助性财政拨款。新入盟的十国全为纯受益国。

入盟后,为使其经济尽快赶上欧盟平均水平,欧盟一方面继续原有的每年15亿欧元的经济援助项目(PHARE),还将增加从2002开始的“入盟后财政支持拨款计划”。 在欧盟成员国资金向中东欧国家聚集的同时,外部资金也会流向中东欧国家。

区外资金流向这些地区,可享受一体化内部的各种便利条件,避免日趋加剧的贸易壁垒,最重要的是可以此为跳板,进入西欧发达国家市场。据中国商务部和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中东欧国家的境外投资逐步上升(波兰除外)。

入盟后,中东欧十国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样,在资本总量未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过多的资本流向中东欧国家,必须对我国吸引外资造成冲击。

4.新入盟成员国竞争力相对较弱,欧盟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对欧盟连年保持贸易顺差,中国已成为其贸易保护的关注对象。

其对华贸易保护倾向不断升级。欧盟理事会2003年5月8日颁布了第815/2003号条例,公布了理事会对普惠制(GSP)产品审议结果。

依此条例,中国的乳、蛋制品,天然蜂蜜,塑料和橡胶制品,纸制品,电子类消费产品,光学器材,机电产品,皮具及皮毛,钟表及乐器等将从2003年11月1日起削减50%的关税优惠,2004年5月1日起取消全部优惠安排。中国工业品几乎都被列入了这些产品的清单,只有为数很少的产品可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

此外,新入盟成员国还会采用其他手段来保护国内市场。比如,中国服装业将面临欧盟的特保调查。

为防止中国纺织品对新入盟成员产生冲击,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Euratex)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对中国第35类纺织品服装产品实施特殊限制的特保申请书。欧盟近期出台了题为《扩盟后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的一系列救助其纺织服装业的政策措施。

同时,欧盟东扩后,欧盟对中国进口的鞋、陶瓷、餐厨具等三类产品不设过渡期,直接采取配额限制。在农业方面,新入盟成员的农业补偿问题将很快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都对中欧贸易发。

3.2020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为多少

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去年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2%,进口增长了5.6%。

相比之下,欧盟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8.2%,进口下降了13.2%。2020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5860亿欧元,与美国的贸易总额为5550亿欧元。

此外,尽管2020年底前英国仍是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的一部分,但欧盟与英国的贸易额亦大幅下跌,进、出口均减少逾13%。2020年英国以约4450亿欧元的贸易额排在中、美两国之后,为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扩展资料 未来中欧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欧洲贸易专员瓦尔迪斯·唐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当前的危机推动我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伙伴携手合作。“通过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在经济上更快地复苏,并在诸如贸易和投资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取得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中欧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去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已经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彼时双方宣布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

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4.急求有关对中欧关系评价的材料,在线等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2003~2004年之交,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意义深远重大。

与此同时,我们对此也须有清醒认识。在中国-欧盟关系中,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 「关键词」中欧关系;经贸关系 1994年至2002年为中欧关系发展的战略转折阶段。

欧盟出于自身战略的需要和重大实际利益的考虑,开始改变它在此之前一直相对轻视亚洲与中国的政策。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这是中欧关系开始发生具有战略意义转变的启动阶段,中欧双方都为此做出了贡献,但是欧盟方面的努力似乎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一些。

为此,欧盟在此期间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涉及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重要政策文件;在政治方面,构筑重要的沟通渠道,包括始于1996年的亚欧会议,始于1998年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经济领域,2000年5月,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入世”进入最后成功阶段,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科技、文教、环保、职业培训、支持中国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WTO 项目等方面,中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2003~2004年之交,中欧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

这期间,中欧双方各自发表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明确建立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中国、欧盟(欧洲)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动的背景下,中欧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出现愈来愈多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此,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确定建立完全自主性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利于中国、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在这一进程中采取了前所未见的积极主动行动,2004年几乎成为中国的“欧洲年”,并为发展对欧关系成立了新的相应机构,表明双方都在重新认识对方,并已从中得出重要结论。

循着上述观点思路,本文重点研究中欧关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侧重贸易投资方面;探讨促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重点考量中欧关系政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对称性以及如何寻求更多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国-欧洲联盟关系,特别是在经贸领域,近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但是中欧双方仍需进一步努力,包括拓展经贸合作、妥善解决分歧摩擦等。 (一)历史最好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欧盟驻华使团团长安高胜语)。

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 1.2003年,欧盟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不久有望成为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经升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区外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12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4.4%*,进出口总值已接近于日本(1336亿美元)和美国(1263亿美元),增长速度则超过日本(31.1%)和美国(30.0%)。同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1975年正式建交时双边贸易额24亿美元相比,2003年已为当年的52倍。

截至2003年底,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6158个,实际投资377亿美元;其中,2003年欧盟投资项目2074个,实际投资38亿美元。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003年当年列第6位。

截至2003年底,在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16158个项目总数中,45%(即7318个)发生在1979~1996年18年间,在实际投资总额377亿美元中,则只有24%(即89亿美元)发生在上述时间段;相应地,有55%的项目和76%的实际投资发生在1997年至今的7年时间内。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国都相对集中在欧盟的5个成员国身上:截至2001年底,欧盟15个成员国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累计吸引外资总额的7.65%,其中7.00%集中在英国(2.48%)、德国(1.79%)、法国(1.26%*)、荷兰(0.95%)和意大利(0.52%)5国,占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92%;在200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1252亿美元中,德国(419亿美元)、荷兰(154亿美元)、英国(144亿美元)、法国(134亿美元)和意大利(117亿美元)5国合占了欧盟对华贸易的77%,即欧盟在中国外贸中所占14.7%的比重中有11.4%来自上述5国。

除了贸易投资领域之外,中欧关系的良好现状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这里仅以最近二三年达成并执行的若干重要的协议项目为例。

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双方正式签署了《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卫星导航在诸多领域,特别是科技、工业制造、服务、市场开发、标准化、频率和认证方面的合作和日程。中国将为“伽利略计划”投资2亿欧元。

协议达成后不久,中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培训和合作中心在北京中关村。

5.中欧双方在哪些方面达成共识了

据报道,商务部今天(28日)举行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第七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中欧双方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高峰介绍,在刚刚结束的第七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双方表示,争取在第20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首次交换市场准入清单出价。随着双方完成交换清单出价,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进入新阶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高峰:中方将继续秉持开放、灵活、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更大进展。我们相信,早日达成一个全面、富有雄心的投资协定,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

高峰表示,通过此次对话,中欧双方就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达成一系列成果和共识。中欧双方共同认为,必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务实举措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高峰:我们相信,在个别国家出现内顾倾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中欧经贸合作将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稳定发展带来一股“暖流”。

6.谈谈中英合作的深远影响

第一,中英务实合作具有突破性并将引领中欧关系发展。中英达成了长长的成果清单,总额约400亿英镑的合作协议举世瞩目,尤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协议,国际舆论纷纷认为具有“突破意义”。从合作协议内容看,中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形式会越来越多,在国际产能合作、第三方合作、金融合作、创新产业合作乃至高级别安全合作等方面可望不断产生新的亮点。

中英从战略上走近,具有引领作用,对中欧关系乃至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升级版的中英合作关系具有很强的全球示范意义。访英期间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英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政治上,中国和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共同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稳定的重任,未来合作空间广阔。经济上,中英双方对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持积极态度。中英《联合宣言》重申,双方支持尽早完成一份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双方呼吁早日开展中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英方愿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将积极研究同中方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中国与西方大国之间完全可以摒弃偏见和障碍,在务实合作上扎实拓展,在国际问题上携手合作,谱写了“合作共赢”的大篇章。

第三,有效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走向有一些杂音,“唱衰”“唱空”声音不断。访英期间以详实的数据、实例回击了这种不和谐之音,让世人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之内,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将继续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欧关系及投资协定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上海汇方投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