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6-07日讯: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与别人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发E-mail互相联络;可以在BBS(电子论坛)上通过发贴子交流思想、观点或趣闻逸事;可以通过网站的聊天室或者各种即时聊天软件(ICQ,OICQ,MSN,POP等)进行网络聊天;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Q-zone、Live Spaces等)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因而网络交流便有了一定的安全漏洞:
①交流者主要通过文字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彼此之间互不见面。
②交流者往往缺乏诚信和责任感。
③很多交流者在网络上会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个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如何避险,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注意可能出现在我们周围的网络交流陷阱:电子邮件中的陷阱、即时聊天工具交流中的陷阱、在电子论坛浏览贴子时的陷阱、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时的陷阱、访问个人空间时会遇到的陷阱等。
我们要学会撑好网络交流的保护伞。上网安全常识:
①在网上,不要给出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②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有父母或好朋友(年龄较大的朋友)陪同。
③记住,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④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实的。
⑤当你单独在家时,不要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家里找你。
⑥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进行网络通信,等到节假日再集中时间上网。
⑦切不可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父母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2)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
①登陆安全网站。权威的、正规的大型网站一般都比较注重信息的来源,所以相对而言,这些网站的信息会比较安全。我们平时可以把安全网站地址加到收藏夹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拼写错误而误登陆不良网站,又可以为我们节省搜索时间。
②不搜索、不浏览不良网络。搜索引擎、博客互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BT下载工具是目前网络上不良内容的重灾区,我们应洁身自好,自控自律,不要主动搜索或浏览不良内容,不点击他人博客页面中的不良链接,不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不去下载不良电影。
③用技术手段作好防护。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安装页面过滤器,它可以屏蔽不适合未成年人查阅的网页内容,防止我们访问含有色情、暴力、各种不良内容的信息和网站。我们还可以用“网络助手”,设置“对内容分级”“禁止弹出广告”等功能,以截断一些藏身在广告中的不良信息。
④提防不明手机短信。手机也是网络的一个终端,我们不应随便用手机注册网站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陌生人,对来源不明或诱惑性的短信要及时删除,不去理会,更不要回应。
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除了保护自己免受网络交流带来的不良侵害,我们还应该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交流环境不受破坏的责任。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发现了不良信息或网站,或者发现有人在网络上从事不法行为,我们都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3)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道德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为民、自觉守法、文明诚信。面对网络上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青少年不应当只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网络上的黄色内容让很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另外青少年很容易成为网络上的欺骗、伪造等各种诈骗行为的被害对象。面对这种状况,青少年要做的:一是管理好自己,不去浏览黄色的内容。如果真的特别感兴趣,可以和父母商量,让父母买一些健康的性方面的书籍或者光盘来看。二是要有警惕意识,注意在网络上保护自己。
面对网络道德行为,青少年还可能成为跟随者,他们可能是出于好奇,或者是出于恶作剧的心理。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①对计算机很熟悉的孩子,请你不要编写病毒,来攻击别人的电脑,破坏数据。②在网络中聊天、浏览时也要注意网络上的礼仪,不要总是把新手踢出聊天室。③如果你入侵别人的电子邮箱,并用别人的名义发送电子邮件,无论是否造成对对方的伤害,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④不要侵犯知识产权。当然软件确实很贵,不过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就是当软件能够在我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时,我们要用正版软件。⑤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网络礼仪。比如发电子邮件时,要输入信件所必须的头部信息;信件的内容要尽可能地简短明了;必要时可以输入一些表情符号,这样显得更有人情味一些;尽可能快地回信,不要随意到处发信等等。虽然是在网络上,一些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还是要有的,例如要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他人隐私;保守秘密等等。2002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青少年网络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在今后的网络应用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公约》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创建和谐网络环境,从提高自身网络道德素养做起。①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我们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明辨是非,从而促进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②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我们应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具体要求是努力做到《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对于这些要求,我们应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此外,对这些计算机信息与网络伦理准则的学习与掌握,也有利于网络空间中我们青少年个体提升道德意识和道德认知水平。③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道德意志水平。这意味着,在个人独处,他人和社会监督不到,法律和道德舆论管不到的情况下,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约束,坚守符合社会规范的信念,自觉地按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行事。④努力为创建和谐网络环境,为提高网络道德素养尽职责。文明上网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义务,我们每一个人对网络环境健康有序地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之,网络的到来,给我们青少年甚至整个人类的道德文明提出了挑战和机会。共建文明网络,应首先从自己做起,从浏览网页、聊天、发贴、上传下载文件等细微之处做起,严格做人,谨慎行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构建网络道德是我们每一个网民的责任,我们没一个人都将从中受益。
2、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互联网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目前,网上存在的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极为不利的有害信息主要有: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和破坏的“黄色”信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布的虚假“灰色”信息;含有大量的名人趣闻逸事的“桃色”信息。网络上的违法和有害信息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净化自己的上网行为,摆正自己的信息需求动机。其次,我们要同违法和有害信息作坚决的斗争,看到违法和有害信息要及时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
利用网络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会给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反动言论和反动思想危害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色情信息毒害身心,引人犯罪;迷信活动会导致自我迷失,使人消极处世。为了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我们要坚决不参与网络上的反动宣传活动。对于色情、迷信这一类的宣传活动,我们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不浏览,不复制,更不能参与其中。
为境外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非法获取军事秘密,泄露军事秘密,破坏我们的国家安全,使我们的公民承受风险。一旦国家的保密信息被窃,将造成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战争胜负,对国防、经济、政治局面的安定和国家声誉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一些犯罪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网络窃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保密信息,如保密的考试试题或招生信息等。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对他人的网络系统发动恶意攻击,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这些行为都严重触犯了法律,构成了犯罪。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利用网络窃取国家的保密信息,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网络窃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保密信息。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利用网络进行窃取保密信息的活动,我们应对其进行阻止,必要的时候向司法机关举报。
现实世界要知法、懂法、守法,虚拟世界同样如此。
知法,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十分重视制订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也有相关条文。以上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互联网的运行规则,约束着我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以及发生违法行为的处罚和量刑规定。
懂法,在网络上更能看出一个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匿名攻击他人,发贴骂人和“恶搞”都是违反社会公德和违法的。在网上假冒他人、污辱人,就是侵犯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以及被害者的声誉;网上公布他人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就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盗用他人信箱,以他人名义发邮件,就是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守法,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无数双眼睛在时时刻刻地盯着它,这里面有善意的望,也有别有用心的人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窥视。因此,在网上制作、发布信息和图片,不能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要出于无知或者炫耀而闯下大祸!
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专题推荐:
预防(26)事故(14)应对(121)